【摘 要】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非常重要。尤其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育工作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速度较快,心理逐渐产生一定的变化,加强班级管理工作是非常关键的教育环节。本文将通过组织开展班级模式的德育主题活动,加强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化班级管理机制等多项措施,对小学高年级班级教育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
陈多伟, 家长 发表时间:2021-08-21 期刊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策略
班级教育管理工作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内容,其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包含的内容比较复杂,实际管理工作中需要以个性化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效果,强化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同时帮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提升学习信心。
一、组织开展班级模式的德育主题活动
小学高年级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便是德育,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德育工作可以通过多个方向进行发展,以多元化教育方式促进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其中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促进德育效果提升的有效措施,同时是学生比较喜爱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设计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组合的形式为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活动环节和活动内容中感受德育主题活动的趣味性,以此提升教育效果。
首先,课内德育活动的开展可以结合班会等形式进行开展,将德育教育作为活动的中心思想,利用班会形式结合多项活动环节促使学生感受德育元素的熏陶,进而达到较强的教学效果。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设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德育活动内容,突出德育目标,使学生在生动的多媒体展示作用下主动探究其中的德育元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在主题班会开展过程中,班主任可以融入游戏等趣味性较强的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良好的班会氛围中掌握学习内容。另外,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教育工作而言同样十分重要,高年级学生即将面临小升初阶段,其学习内容、学习范围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解除的同学和教师同样要发生较大的改变。在此阶段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交流能力等综合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同时是可以通过完善的班级管理策略以及丰富的实践教育活动进行发展的教育目标之一。对此,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以参观博物馆等实践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拓展认知范围、发展德育水平,同时加强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促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针对小学高年级的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可以通过丰富化的实践活动等形式对学生展开教育工作,进而实现综合素养发展目标。
二、加强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与低年级不同的教育管理困难,因为此阶段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同时逐渐进入青春期,在实践教育管理工作中比较容易出现困难问题。结合新课标的发展背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身份,是改善及解决班级教育管理效果差的有效措施。对此,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至班级管理工作中,体现学生的主人翁身份,使学生感同身受地参与至班级管理工作,体会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首先,班主任可以利用轮流承担班级干部的形式引导每一名学生参与至班级管理工作中。无论是班长或是其他身份角色,均可通过轮流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在实践运用过程中虽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同时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是促进提升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例如,班主任可以将班干部角色进行规划,以周为单位,使每名学生可以担任一周的班级干部,切实参与至班级管理工作中,体会其重要性。另外,为了体现公平性,在班级发展目标及班级活动的设计过程中,班主任均可引导学生参与至其中,摒弃传统教师为主体的形式,使学生参与至活动及班级规划的设计中,从而促进提升班级管理效果,强化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利用多样化班级管理模式引导学生参与至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促进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班级教育管理效果。
三、制定完善化班级管理机制
在小学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大部分班级具备相关管理机制,这是影响班级管理效果的重要内容。但是就当前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机制观察发现,实际管理机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一,部分管理机制的设定与实际班级管理状态不符。这种情况多是由于管理机制根据低学龄阶段制定的,缺乏时效性,小学阶段教育时间跨度较长,同时学生身心发展速度较快,低学龄的班级管理机制已经不适合高年级的管理工作。其二,部分班级管理机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很多班级管理机制的制定并不全面,这是影响班级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制定及完善班级管理机制是促进提升管理效果的基础。对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实际班级管理背景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等综合情况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管理机制,充分保证以学生为核心,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机制,以此促进提升班级管理效果。同时,在相关班级管理机制的运用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完善,将其中不符合实际情况或不科学的环节进行更正及完善,进而促进提升班级管理效果。例如,在班级卫生管理机制的制定中,班主任常以扣分或警告处罚的方式对学生影响卫生环境的行为进行管理。但是在实践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会发现,这种方式比较老旧,不适合高年级阶段学生,可以将其更改为承担班级卫生管理的形式,使学生通过班级卫生维护工作感受卫生环境的重要意义,进而达到提升管理机制制定效果的目的。因此,在班级管理机制制定过程中以完善的模式进行深入,是促进发展班级教育管理效果的有效措施。
四、树立班级榜样,强化激励教育作用
在小学高年级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激励教育的融入是促进提升管理效果和教育效果的有效措施。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为学生设置学习榜样,是影响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效果的关键因素,更是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法。对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多个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提升榜样设定效果,一方面增强被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强化学生的整体学习和模仿意识。在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级干部的设立便是榜样教育的重要体现,可以产生一定的激励教育作用。而现代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可以保留传统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势,利用拓展性的管理方式促进提升榜样教育效果。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开展班级表彰主题班会,对本阶段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同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表扬和鼓励。以此方式促进榜样作用的形成,为激励教育工作起到较强促进作用。
五、结语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实时观察学生的身心发展动态,切合实际制定班级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案,以较强的管理效果促进强化学生综合素养,以此达到素质教育中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