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1-06-02分类:教育理论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目前多以校企合作为前提,让学生在校就读期间以“学徒”身份走向岗位。学徒制培养模式让学生将知识与实务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就业能力。但这种培养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并针对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政府、学校、企业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制定严格的实习生和企业幼教的筛选制度等措施,为培养有真才实学、具备专业实用技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本文源自王芬,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发表时间:2021-05-31《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杂志,月刊,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130/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思想政治研究、经济管理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等。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学前教育;对策研究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本文所探讨的学徒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学生不完全跟随“师傅”学习,而是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之后,除了继续在专业院校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在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学前教育机构或者学校附属学前教育机构跟随已经从业的幼师进行实践性学习。这种培养模式给学生配备了两位老师,一位是院校的授课教师,另一位是在学前教育机构跟随的“师傅”。

  学前教育专业不同于其他师范类专业,它所针对的是学龄前儿童,以促进其大脑发育为教育目的。幼师的工作中既包括教育还包括保育,专业性强,要求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就近距离地接触到幼师的具体工作,并能够跟随学习,由看着学到跟着做,逐步了解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并掌握处理方法,熟悉工作岗位的同时,将在学校中获得的学前教育相关知识应用到工作,完成知识储备到实际操作的过渡,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促进就业。学习结合工作是现代学徒制的突出特点。现代学徒制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应用健全了人才培养体系,为人才输送到岗位开辟了途径,同时也改进了培养内容。除了知识与技术外,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专业素养。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学前教育机构与学校合作的意向不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展开必须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上,双导师是这种培养模式的形式。只有符合条件的企业与学校达成一致,愿意接收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去学前教育机构观摩学习,并组织专业幼教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现代学徒制才能在人才培养中践行[1]。但是,实际情况是现在很多学前教育机构与院校合作的意识不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企业出于运营成本考虑,学前教育机构接收在校实习生需要组织专业幼教进行指导,并且这些“师傅”要与学校相互配合,有针对性地对实习生进行指导,这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加重了运营压力。另外虽然这种学校联合企业的形式能够让企业接触到部分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优秀人才,但部分学生毕业后并不会选择在实习的学前教育机构就业,这样合作的学前教育机构留不住优秀人才,“校企合作” 难以为企业带来短期内的明显效益。另一方面,学校想要合作的企业必须达到一定标准,企业要有优秀的师资力量,一定的企业规模和成熟的运营体系,然而符合这个条件的企业往往专注于业内发展,并不热衷于分散师资力量在实习生的培训上。还有,学生作为实习生进入学前教育机构参与教育实践,虽然有专业从业人员的指导,但学前教育的受众为婴幼儿,他们需要幼教提供周到的保育服务,让经验不足的实习生参与保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学前教育机构是承担着一定风险的。出于风险防控的角度考虑,很多民营学前教育机构往往对这种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合作并不热衷。基于这种情况,学校可以选择的符合条件并且愿意达成合作的学前教育机构并不多,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数较多,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习场所,那么学徒制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

  (二)学徒资格认定缺乏制度支持

  目前学校与学前教育机构合作开展的人才培养一般面对的是专业内的全体学生。这些学生一般是按照学校的教学规划统一进入校方合作的学前教育机构实习的[2]。学校和学前教育机构对学生获得“学徒”这一身份并没有制定明确的筛选标准,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承担的风险。学前教育针对的学龄前幼儿,他们的安全问题是民营教育机构首先应该保障的问题,而学校和企业都没有对学生进入机构当学徒进行筛选,没有过滤掉极少部分有心理问题、精神问题、有严重违纪不良行为记录的学生,这就给教育机构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风险。并且,学校和企业虽然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问题达成了一致,但对于上述提到的各种风险防控和安全意外事件的责任归属问题没有进行过深入探讨,也就没有明确的制度规范。这样一旦发生意外事件,责任划分就难以明确,实习生和幼儿都有可能遭受不可逆的伤害。

  三、优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一)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加强政府、学校、企业之间的联系与配合

  民营学前教育机构与学校合作的意愿不强,是出于企业发展运营本身多方面的考量。要想让企业放下顾虑,积极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出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就需要政府方面强有力的支持。学校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有限的,仅凭学校单方的力量寻求企业合作方,可能有很大难度。但有了政府的支持,就能吸引更多民营学前教育机构参与与高校的合作。首先,政府要扶持民营学前教育机构。目前,学前教育的幼师缺口很大,但很多民营学前教育机构的幼师待遇不高,导致人才流失。政府要帮助企业改变这种现状,就要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减轻民营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压力。在财政上支持民营学前教育企业,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在一定限度内减免他们的税收,以减轻企业的运营压力,给中小型企业更多发展空间[3]。其次,政府要重点强调民营学前教育企业的办学地位,肯定他们的教育质量。在目前幼教缺乏、公立幼儿园不足以接收众多幼儿的情况下,民营学前教育机构是对公立资源不足的补充,也是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最后,政府要鼓励民营学前教育企业与学校合作。政府可以针对与学校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民营学前教育企业给予其一定补贴,以补偿他们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付出的成本。同时,政府要确保对民营学前教育机构在财政的支持是用于提高幼教的薪资水平,以达到人才引流的效果,实现民营学前教育机构的长久发展。

  (二)制定严格的实习生和企业幼教筛选制度

  现代学徒制对“学徒”和“师傅”都应该有明确要求。校方应该和合作企业就实习生和企业的资质认定制定一份双方共同认可的筛选标准,这样既可以将企业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也可以确保学徒能够在专业幼教的指导下,熟练掌握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首先,能够进入学前教育机构进一步学习专业技能的学生在校的专业成绩必须达标,也就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才能在下一个阶段进入学前教育机构实习。另外,参与实习的学生必须心理健康,无不良犯罪记录,以确保实习生在实习工作期间不会对幼儿作出伤害性行为。其次,企业中参与培养指导实习生的必须是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优秀幼师,他们既能完成日常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又能在工作中身体力行的指导学徒工作,及时指正学徒问题。另外,实习生“在工作中学习”的这种状态可能会导致一些意外情况发生,担当“师傅”一职的幼教要能够及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在工作中帮助学徒与幼儿建立双方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校企互助,合作共赢

  很多企业不愿意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就是因为最后培养出的优秀幼师成为别的企业的员工,而自己是“为他人做嫁衣”。针对这种情况,企业要提高自己的行业竞争力是一方面,与校方合作时做好约定,校企互助是最直接的办法[4]。学生要想顺利上岗,驾轻就熟地胜任学前教育的相关工作,仅在学校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肯定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他们要逐步参与到工作中,真正掌握实用技能。学前教育机构既然能够让学生以“学徒”的身份完成实践技能的学习和对工作岗位的全面了解,那么大可以向学校提出要求,对优秀学生提出好的工作待遇,让学校帮忙完成人才输送,让企业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长留企业,让企业长久地保持活力。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实际的工作待遇是一方面,校方的引导也十分重要。校方在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时可以优先向学生推介合作的学前教育机构。让学生一站式就业,让企业长期招收到优质人才,真正让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发挥作用。

  四、结语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依赖于学校和学前教育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企业缺乏合作意向、校企之间配合度不高这些问题削弱了现代学徒制的优势,限制了人才培养规模。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明确学徒资质认定标准,校企双方互帮互助,深入合作,才能培养出具备专业素养的优秀学前教育人才。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