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融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1-06-02分类:教育理论

  【摘 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首要艺术技能,该技能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具有鲜明的优势。但现阶段音乐教学能力偏弱已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前没有良好的基础,入学后没有切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课程培养体系,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进步。本文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体系进行探索,认为音乐类课程需要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归纳课程教学内容,整合考核方案,深入探索“融合式”教学模式以及授课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融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本文源自赵如山; 刘超, 戏剧之家 发表时间:2021-06-01《戏剧之家》创刊于199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今古传奇报刊集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唯一一家市场化运作的专业戏剧艺术类杂志。

  【关键词】音乐素养;课程融合;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教师重要的渠道,为近年来幼儿教育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优秀教育人才。但是,由于专业发展过快,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未及时根据用人实际需要调整授课体系,致使教学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音乐类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重点技能课,其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专业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等,均需作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幼儿教师实际需求。

  一、采取整合教学的方式,实施课程内跨学科合作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项具有明确目的的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必备的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课堂是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主要场所,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课内实践技能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亲身实践所学知识与技能,体验其所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性音乐素养的培养,着重点还是在于通过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采取整合教学内容的形式来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综合能力。课程融合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全新的尝试与探索,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给职业教育跨课程合作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综合能力的研究提供了依据。例如,幼儿歌曲弹唱课《剪羊毛》,教师根据个人所学专业合作备课,互相学习后授课,在一堂课中,授课教师首先依据钢琴教师围绕《剪羊毛》这首歌曲,从歌曲的理解、曲式作品分析、歌曲旋律处理、和声进行的掌握、伴奏织体的应用等方面入手,并同时依据声乐教师从歌曲的咬字吐字、歌唱的气息与技巧的运用、音色与情感的表达、歌唱中的表情与动作等方面展开,同时进行综合教学。

  在一堂幼儿歌曲弹唱课中,授课教师既扮演了钢琴教师的角色,又扮演了声乐教师的角色,同时引导学生将“弹”与“唱”有机地结合起来,很好地处理了弹唱的主次关系,为提高学生的弹唱能力提供了保障。同时,这也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授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任课教师,必须抛开学期期间的专业化分工,如声乐专业、钢琴专业等,要走上综合性学习的道路,打破音乐专业学科壁垒,从自身做起,继续学习,走上综合化复合型专业教师的成长之路。

  二、以音乐基础素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融合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时,音乐基础偏弱,对音乐专业基础知识的了解基本停留在对个别几首流行歌曲的认识,对于关系到音乐基本素养的乐理基础、视唱练耳、钢琴基础、声乐等课程一无所知,如单独依照音乐专业开设课程,则会对学生学习音乐的综合性认识和综合应用能力造成挑战。所以,以音乐素养为中心,开设音乐素养课,包含以上几门课程内容,创新授课模式,进行综合教学势在必行。

  以音乐素质培养为中心,首先进行乐理基础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以乐理知识的基本内容为教学知识点,以识谱、读谱为教学目标;其次进行钢琴基础练习,在能够读谱的基础上,逐条分析乐曲的指法、音高、节奏等内容,保证读谱的准确性,并加强快速识谱练习;最后在钢琴基础练习的同时进行视唱练耳练习,在弹奏准确的情况下,边弹奏边演唱旋律,保证演唱旋律音准和节奏正确的情况下,适度开展听辨练习,并逐条对视唱旋律进行分析,以巩固乐理基础知识与钢琴弹奏基础。乐理基础、钢琴基础、视唱练耳三门课融合成一门课程音乐基础课后,每周建议课时量为 4 课时,开设一学年,共计 128 课时,由讲授以上三门课的教师组成教学小组,共同备课,单独授课,并互相听课,以解决教学环节中存在的沟通问题以及课时划分问题。

  三、以音乐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融合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经过一年的音乐基础课学习后,需要深入学习音乐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后期的课程内容应包含声乐、钢琴伴奏、音乐赏析等内容。声乐内容包含歌唱中的呼吸、咬字吐字、发声练习、歌唱的位置、歌曲情感的表达等;钢琴伴奏内容包含儿童歌曲伴奏,歌曲的前奏、间奏、尾奏编配,调式和弦的应用(以正三和弦为主);音乐赏析内容包含音乐曲式分析、创作背景等内容。该课程建议实施项目化教学,设置情景项目,由学生自由分组、自主选择儿歌,进行课堂模拟教学。

  四、建立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生学习模式

  (一)借助网络资源技术,实现课外课内教学相结合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移动网络平台已经广泛普及,从而使基于信息技术的在线教育和网络教育具备了可实施的基础条件,这为打破课堂教学的限制,实现课程课外课内相融合、教师与教师之间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不同学科之间互相学习合作提供了先决条件和信息化平台。例如,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录制资源共享课和在线视频开放课,使学生在课下也能很好地学习和复习课上所讲授的知识与技能,并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留言,由师生共同讨论,寻找解决方案;同时教师可在线布置预习内容与知识点,学生根据要求进行预习和互动,提高学习效率,并同时形成网络资源,供以后的学生学习利用。

  (二)采用立体化教材,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音乐类课程教材的立体化建设包括纸质教材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音像资源、电子版教案、练习项目等内容。纸质版教材的立体化已经成为现今音乐类教材的主流形态,其把教学内容、乐谱、实际演奏演唱效果、幼儿教学应用课程案例等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在网络资源平台上直观地展现出来,视听图文一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课前线上预习、课中重点学习、课后复习、自我总结的机会。音乐类教材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充分展现了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目的等精华内容。

  (三)设置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1. 科学合理制定考核评价标准

  专业教学标准主要是依据工作岗位标准制定的,其主要体现的是实际工作中的专业技术标准,因此,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需严格依据专业教学标准,依据专业教学标准主项设计提取考核项目,明确个考核项目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确定各考核项目内部的分值比例以及成绩评定办法。例如,考核项目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核成绩相结合的总评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包含上课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等,为过程性考核;期末考核力求突出专业学习特色和学习效果,以考察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考核项目分学期或学年,分不同的层次和内容,分阶段进行,并且,音乐类课程教学标准和课程综合考核标准对学生公开,方便学生依照标准对照学习。

  2. 参照工作环境精心设计考核内容

  考核标准制定后,就需要选取具体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实际载体,建立音乐类课程考核资源库。考核内容以重过程考核、将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重技能考核、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重素质考核、将单一技能与综合应用相结合为目标,并借助音乐载体,运用任务操作、作品考核的方式,综合考察学生音乐能力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应用能力。考核内容也可以根据幼儿教师岗位工作,设置模拟教学任务、项目和问题等,采取典型案例情境,分层次、立体性对同一内容要素反复考核。例如,设置幼儿教师课堂授课情境《勤洗手讲卫生》,通过该情境,运用音乐教学方法,展示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声乐演唱能力、音乐活动组织能力等,两人一组,分别扮演主班老师和副班老师进行情境教学考核。

  3. 建立准确严密的综合考核约束机制

  考核结果的利用对考核评价体系能否贯彻落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类课程综合考评统一协调最有效的方式是与学生的毕业成绩挂钩,设置相应的毕业条件约束机制。课程考核随课程进行,严格执行考试、缓考、补考、清考制度,保证课程考核的严肃性。音乐类课程综合考评设置在课程结束后,作为毕业条件的硬性指标,音乐综合技术能力不达到幼儿教师岗位要求实行一票否决,并同时聘请幼教专家进行岗位考评,实现工学做相结合。

  五、结论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之间的长期割裂,导致学生因课程交叉、融合而形成的音乐素养综合能力低下,通过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一条快速、高效的解决途径,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而且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授课效率,为改变学前教育专业各学科的教学现状提供了改革依据。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