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课外阅读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落实情况仍不乐观,需要教师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改进。文章通过分析课外阅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如何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语文学习平台。
本文源自学周刊,2020(36):123-124.《学周刊学术研究版》杂志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师范大学主办全国“十佳”期刊类杂志。提供社会各行业学术交流,论文发表的媒体平台。河北省职称评定、论文发表的权威性杂志。《学周刊》(学术研究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教育类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3-1379/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9132;;现面向社会各界管理人员诚征学术研究及管理类稿件。
语文以听、说、读、写为主要教学内容,其中阅读是学生开展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基础。但教材内容毕竟有限,教师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才能有效培养其阅读兴趣,增进其语文知识储备。但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在课余时间容易受到各种事物的干扰,难以自觉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再加上部分教师缺乏对课外阅读活动的足够重视,也没有有效的阅读策略指导,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同时,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一般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本知识的讲解上,常常忽略课外内容的补充,这不仅阻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也限制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1]。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催化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阅读需求,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以丰富其语文学习的内容和种类,进一步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
一、转变教学观念,促进课内外阅读的深层次结合
近些年来,针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不少研究者都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但我国小学生每年的课外书籍阅读量仍不乐观,个别学校的人均课外阅读量甚至不足1本。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在于很多教师仅在口头上承认课外阅读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但在思想认识上仍缺乏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语文工具性知识的讲解,也要转变观念,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一体贯通,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塑造。语文课外阅读具有独立自主性的特征,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天性和个性,为其提供足够的阅读自由。但小学生缺乏强大的自律意识,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指导督促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为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加充分而有效,教师应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通过家校的良好合作,引导学生积极阅读经典作品,从中汲取营养,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辅相成,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明确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以语文教学内容为依托,延伸到课外阅读,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与领域。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挖掘教材内不同课文之间的相似点,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同时,有效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如《九寨沟》《泉城》这两篇课文,均为写景类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集中学习这两篇课文,然后再向学生推荐相似的文章,开展课外阅读。另外,教师还要注重思想引导与措施保障的结合,既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同时,小学生天性爱玩,对游戏总是充满强烈的兴趣,教师可以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为基础,开展各项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自由阅读欲望,使其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比如,在学习课文《女娲补天》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圈画出描写女娲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排小短剧,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接着可以向学生推荐《中国古今寓言》《中国民间故事》等书目,并规定阅读时间,待学生完成任务后,可引导他们选取一个故事再次进行表演。这样既能增进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也能使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
二、优化内容选择,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改进
高质量的课外读物是保障良好阅读效果的前提。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仅靠自己的力量很难自行辨别课外读物的优劣。而且,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有着自己的学习重点以及发展任务,所以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读物时,必须充分掌握其年龄特点以及学习需要,进而为学生的高质量阅读奠定坚实基础[2]。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且情感自控力差,容易被新鲜刺激所左右。特别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生很容易沉迷于形式多样的电脑、手机游戏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普遍偏低。同时,很多家长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利用生动形象、积极有益的课外读物,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充分感受阅读给生活带来的美好。
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应避开一些晦涩难懂的书籍,以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语文课程标准》作为参考,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面对低年级的学生,应以培养阅读兴趣为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而中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应向着更深的层面发展,教师需引导学生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中的人物情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一千零一夜》《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要实现多维目标的达成,要引导学生加强表达方法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的品读和鉴赏能力,在课外阅读的选材上也要注重品位、深度与内涵,如《三国演义》《生命的密码》《爱的教育》等。另外,现代社会发展迅速,教师在推荐书目时不能只顾经典,在引导学生领略深刻思想的同时,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推荐一些反映当前时代面貌的最新作品,以激起小学生的认知共鸣。
三、加强阅读训练,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加强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训练对提高其语文阅读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在低年级阶段,学生接触课外阅读的时间较短,教师应避免给其布置难度过高的任务,以免打击其阅读积极性。在这一时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进而为学生阅读行为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鼓励他们摘录书中的好词佳句,但不宜做硬性要求,以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对于语文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放手让其自由阅读,循序渐进地培养其阅读兴趣。在中年级阶段,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大大提高,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其在读书的过程中使用简单的阅读符号做记号,以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可以在生字词下面画一条横线,有疑问的内容可以加一个问号。同时,教师也不能放任学生进行盲目阅读,应带领其进行深层次的信息加工,并指导其深入理解书籍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进而为课程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高年级学生必须进入写批注阶段,教师要先鼓励学生在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进行简单的批注,待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后,可引导其深入书籍的字里行间,不断丰富批注内容。这一习惯也可以应用于语文阅读理解中,以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教学效果。
阅读能力是学习语文的基本素养,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其阅读方法都是一脉相承的,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训练,以强化语文阅读教学的成效[3]。首先要带领学生学习精读法,引导学生集中精力、逐字逐句地分析阅读材料。在学习《珍珠鸟》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要求学生细读文本,然后带领学生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分析文章,让学生思考人物、动物之间的关系,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课后,要鼓励学生将精读法应用于课外阅读中,以巩固阅读训练效果,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王子与贫儿》为例,其中有一节写到王子生病,有一段关于国王的描写。在学生开始阅读前,教师可以提出要求,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语,并找出关于国王的几个动作、神态描写,引导学生体会国王对儿子的疼爱,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
四、丰富教学形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课外阅读的乐趣,从内心深处爱上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比如,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诗词教学也是增进学生人文修养和知识内涵的有效途径。但古诗词的创作背景离学生的生活相对较远,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也限制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为此,教师可以积极开展诗歌诵读活动,可以为学生制订统一的诗词朗诵目录,每个星期要求学生背诵三首。也可以联合家长的力量,共同拟订阅读篇目,但要由教师进行最后把关,选取经典且难度适中的古诗词供学生自由选择。家长也要承担起自身的监督职责,与教师一起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班级自主合作背诵,引导学生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再比如,由于阅读量偏少,所以小学生大多缺乏必要的文学常识。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名家、名作推荐活动,鼓励学生借助网络搜集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相关信息,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向学生进行简单介绍,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于经典作品的阅读兴趣,也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无论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还是小学生的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依托,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以提高其语文学习素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