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内留学生数量的增多,留学生中华文化教学工作受到关注。然而,留学生中华文化教育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譬如师资力量尚还不足,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使得留学生发现中华文化的魅力。这些问题使得来华留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感难以建立。因此,本研究将通过分析留学生文化教学的所面临的的问题,从而提出利用移动媒体等措施完善文化教学,从而达到构建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的目的。
本文源自教育评论,《教育评论》(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1985年更名为《教育评论》,系内部刊物。1987年10月,转为公开发行刊物。该刊由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福建省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以繁荣教育科学,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介绍国内外教育科研成果与改革动态。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内的留学生数量开始快速的上升。这些留学生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也是是未来中国文化的代言人。因此,国际留学生教育就需要加强中华文化教育,使其对中华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成长为“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人才。然而,在笔者对江苏某高职院校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留学生的中华文化教育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
1、留学生中华文化教育问题
1.1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在移动媒体背景之下,留学生中华文化教育中表现最为明显的问题之一就是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这使得专业的师资力量变得更加的匮乏,最基本的《中国概况》这一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存在着不足的现象,更不用说让沿线国家留学生产生中华文化认同感了,为此,后续的留学生教育过程中,理应开始重视,并且投入一定的师资力量[1]。
1.2权威文化读本比较缺乏
今年以来,中华文化在各类文化的传播工作当中的地位具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中华文化的内容庞杂,使得传统文化教材非常多,使得沿线国家留学生实际学习起来存在着比较大的困难现象,而权威文化读本比较匮乏的现象影响更为严重,使得沿线国家留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学习并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
1.3体验式教学盛行
在移动媒体背景之下,使得沿线国家留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学习方式多样化,而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当中,体验式学习、教学为主流趋势,很多留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学习处于浅尝即止的状态当中,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也是只言片语,并没有理解到中华文化当中的精髓,认同感也就比较难以形成了。
1.4文化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当代文化课本很多内容仍较为落后,不能反映真正的当代中国文化现象。中国发展飞速,年轻人的文化生活已日新月异。如果仍旧已过时的文化内容教授给留学生,会造成留学生对当代中国年轻一代认识的缺乏,也不利于日后双方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2、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培养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和研究小组在2019年度对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留学生学院65名的留学生展开文化认同研究的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得到结论如下:
2.1构建完善的中华文化教育课程体系
从宏观角度上来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需要构建相对完善的中华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在实际的构建过程中可以以学年制为单位,针对沿线国家留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培养的具体目标,使得留学生在中华文化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成长,另外,在此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相应的课时数量不能过少,否则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留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也就比较难以体现出来了[2]。
2.2加强中华文化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工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胜任,因此需要提升中华文化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工作,负责这项工作的教师也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师资力量需要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底蕴,并且还需要提升自身的外语理解水平,这样才能进行比较完善的中华文化教育工作,沿线国家留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因此就能够得到提升了。
2.3从移动媒体出发,培养留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感
在笔者调查中发现,大多留学生对微信、QQ、淘宝、抖音等当代大学生耳熟能详的手机app非常熟悉。在他们来到中国生活后,也和中国大学生一样,生活中离不开手机。除此之外,他们在使用这些app的过程中,由于文化上的不同造成一些疑惑但无法得到解答。因此,笔者通过课堂,课后,线上线下的沟通交流的方式,和留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有代表性的新闻、视频、图片等,让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这些表象所带有的文化涵义,从而进一步了解并喜爱中华文化。在研究中笔者发现,移动媒体起到窗口作用。尤其在疫情期间,研究小组通过和留学生同学分享中国抗疫的故事,图片以及小视频,让留学生同学们对中华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此同时,他们还学会了很多当下流行的语言,比如“口罩”“宅”“社交距离”等,在和中国同学口语交流中也更加通畅。
3、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的发展为中国各高校吸引了大批留学生,其中以亚非国家的留学生居多。留学生来到中国,在学习中文的同时,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浓厚兴趣。文化是语言的载体(Kramsh,2004),教育者在教授语言的同时,要思考如何利用移动媒体,将文化准确且恰当的传播出去。这样才能培养出“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人才,同时未来回到自己的母国能够成为中国的代言人。
参考文献:
[1]李林峰,李红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7):44-45.
[2]赵瑾,罗亚.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必要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1):195-196.
[3]王甜甜.汉语习得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以义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2(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