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建筑职称论文绿色建筑理念在公共建筑的应用

时间:2016-11-15分类:建筑科学

  这篇建筑职称论文发表了绿色建筑理念在公共建筑的应用,现代建筑中运用绿色施工管理可以降低能源消耗,例如节约用地、节约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和材料资源利用等等,确保工程项目实施的同时提高了公共建筑的整体经济效益。

建筑职称论文

  摘要:公共建筑体量大、能耗高,在公共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贯彻生态建筑理念,能获得很好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绿色建筑理念体现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各个阶段,主要体现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注重绿色施工管理,强调不降低建筑舒适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能源消耗。

  关键词:建筑职称论文,绿色建筑,公共建筑,节地

  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到公共建筑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节约集约用地

  一方面注重保护原有自然生态环境。在公共建筑可行性研究阶段和方案设计阶段,应结合城乡规划资料,实地勘察地址状况和周边环境,严格遵守建筑红线,合理布局,减少植被的破坏与土方开挖量,在保证公共建筑使用性能和舒适度的前提下控制公共建筑的容积率;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充分体利用场地表层土,同时设计复层绿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性景观;增强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如设置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被浅沟等、雨水截流设施、渗透设施、雨水塘、雨水湿地、景观水体等。另一方面注重营造适宜的外部风、热、光环境,提升外部生态功能。具体做法有保证公共建筑与噪音源有必要间距,如果条件限制,可设置屏障噪、绿植降噪、组合降噪等;合理设置建筑物的朝向与间距,充分利用穿堂风,降低人为排热,增加绿地水体面积;减少玻璃幕墙有害光反射,合理设计夜景照明。

  2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能主要体现在公共建筑在设计时需严格遵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公共建筑能耗降低,一方面依靠建筑构造自身节能。如控制窗户太阳辐射,增加窗户传热热阻,适度提高外墙热阻,加强分户内墙及楼板的保温,适度放宽对居住建筑体形系数的限制;另一方面需要内部建筑设备节能。公共建筑多采用温湿度独立处理技术、变流量输送技术、全空气(一次回风)全年多工况调节、热回收技术等。另外在建筑照明系统中,应根据负荷容量选用较高的电压等级,合理设计线路,减少供配电线路上的能耗,应选用高效照明光源、灯具和电器附件,实施能耗分项计量,有条件的公共建筑,可采用BA系统控制[2]。最后公共建筑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如太阳能光伏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地源热泵技术等。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公共建筑节水主要有以下方式:采用节水器具与设备,控制末端出水水压;合理选择管材和配件,避免管网漏损;给水系统优化配置,合理设置绿化与景观用水。公共建筑应充分利用非传统水源,如雨水利用—收集屋面、道路雨水,沉淀过滤处理后用于绿化、景观用水、道路浇洒等;中水回用—收集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杂用水。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公共建筑设计时注重采用节材结构体系,如独立钢支撑在节材型模板体系。公共建筑施工过程中减少建筑材料消耗,如选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选用可重复使用隔断(墙)、鼓励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卫浴间;建筑注重开再生、再循环、再利用材料使用,如使用粉煤灰砖代替粘土砖,采用高性能材料,推广绿色材料,如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为保障良好的室内声、风、光环境,可采取以下措施:墙体可采用轻质多孔材料、空气间层填充轻质多孔材料;门窗采用复合材料、夹板门空腹内填充吸声材料密封周边间隙;楼板分层,楼板面层铺设弹性软质材料楼板面层下设弹性垫层,或设置由弹性挂钩连接的吊顶棚;建筑设备选择低噪声设备,设备用房采取减震措施,管井井壁采用隔声材料砌筑;对公共建筑进行气流组织设计,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监控CO浓度、CO2浓度、室内污染物浓度监控系统;保证良好开阔的户外视野,尽量利用自然光。

  5运营管理

  公共建筑使用部门应制定实施节能、节水与节材的管理制度,制定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建立绿色建筑物业管理系统。在绿化方面,制定实施绿化管理制度;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化学药品的使用保障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在垃圾管理方面,制定垃圾管理制度,设置密闭垃圾容器,生活垃圾袋装化存放,建立可生物降解垃圾处理房。

  6参照评价体系,完善绿色建筑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由六类指标组成,分别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施工与运营管理、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评分项、创新项;其中控制项为绿色建筑必备条件,评分项为可选条件。依照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公共建筑的设计、施工,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建筑的使用要求,同时大幅度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确保工程项目实施的同时提高了公共建筑的整体经济效益[3]。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2010.

  [2]杨文滨,施展翔.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1(4).

  [3]翁方军.建筑设计.2015(19).

  作者:艾湘军 单位:湖北省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期刊:《建筑节能》杂志,创刊于1973年,是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和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分会协办的国家级建筑节能专业技术期刊。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