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数字测图理论与实践的进步,数字化测绘技术也逐步应用到地籍测量中,这就是数字地籍测量。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助测图的方法,是一个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它的最大优点是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本文首先对地籍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其含义,然后列举了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点,并对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及工作原理进行了说明,接下来对地籍测量的作业流程做了详细阐述,最后对其应用方向做了说明。
关键词:数字测绘技术,地籍测量,界址,图形
一、地籍数字化测绘概述
地籍,主要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用途(如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数据、文件、表册和图件等形式表示出来。地籍测绘则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一系列测绘活动,地籍测绘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测量技术与土地法学的综合应用,即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权利的测绘,是一种法定的行为,区别于普通测绘,其包括:地籍控制、地籍要素测绘、地籍调查、动态监测与更新等,而要素测绘往往包括界址点等细部测量和地物点的碎部测量,并绘制地籍图和土地的面积量算。城镇地籍数字化测绘技术无非就是通过数字化测绘从事一系列关于城镇地籍测绘活动的技术。
二、数字化测绘的优越性
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更直观生动
它改变和弥补了传统测绘方法中线条、符号、数字和文字等信息揉杂在一起,必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能读懂的缺陷。通过计算机摸拟,可以在屏幕上直观生动地分层反映出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地籍要素,一目了然。
(二)图形获取更加方便
通过对数字化测绘各种技术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用途的图件。此外,还可以随意对图形进行缩放、拼接以满足不同用户更为广泛的需求。
(三)精度高
由于计算机的应用,测绘生产作业的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被大大提升,数字化测绘的应用水平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如土地资源开发规划和城市道路网的设计等就可以利用数字化地形、地籍测绘成果在计算机上进行各种规划与设计,还可以方便地进行许多方案的设计与比选,对各种要素的统计、汇总、叠加、分析也方便、准确。
(四)更加经济实惠
数字化测绘还能通过计算机的储存与管理来实现即时打印服务,其在使用、维护和更新上非常方便与快捷,而且经济实惠。
三、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及工作原理
(一)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
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目的是建立各城镇的数据库及地籍管理系统,舍掉浩繁的宗地图件、表册,实现地籍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地籍图根控制测量和地籍勘丈(宗地权属界址点及其它地物要素平面位置的测定);地籍调查表的输入、输出;土地证、归户卡和土地申请书的生成和输出;基本地籍图、宗地图、图幅结合表、控制点网图的生成与输出;面积量算、汇总与统计等。
(二)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工作原理
外业数据采集利用全站仪记录的方法或利用全站仪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直接记录的方法;数据传输用标准的数据传输线连接全站仪和计算机,利用windows下的超级终端完成数据的传输;数据的处理采用C语言编制的数据转换程序进行处理;图形的编辑利用RDMS、EPSW等一些软件根据草图编绘图形,再转换至Auto CAD进行细部的编辑和处理,或使用MAPSUV、Walk field等一些较成熟的软件直接编辑和处理;出图采用数字化地籍图和绘图仪绘图两种形式,以适应不同需要。
四、数字化测绘技术测量地籍的作业流程
(一)作业流程图
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数字测量的关键所在,结合测区已有的资料,以有关规程、规范为依据,设计作业流程,数字地籍测量的作业流程见下图:
(二)收集相关资料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地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
(三)测设首级控制点与图根控制点
大部分测区主要街道一般都较宽阔,次要街道较窄,所以首级控制采用GPS静态方法施测,点位一般选在高层建筑物上或城市主干道上,并避开15°以上天空的障碍物及电磁波干扰源,在建筑物密集地区还要用二级导线进行加密,所有点位均要稳固可靠,且GPS点至少与周围一点通视。内业计算均采用严密平差程序进行平差。图根控制采用GPSRTK技术与全站仪导线测量相结合的方法施测,在较开阔的地区可用RTK技术布设图根控制网,在一般的街道、巷道及建筑密集区适宜用全站仪布设图根网。
(四)外业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房角、阳台角、围墙角及能够封闭为1个权属单位的拐点,均以测界址点的方法施测,其余地物用测量地形点的方法施测。测绘小组基本上由两人组成,一人观测并在全站仪上作记录和编码,一人跑尺并内业绘图。目前测绘软件也较多,有清华山维公司与清华大学土木系联合开发的测霸EPSM ( Electronic Plane - ta2ble Surveying andMapp ing system) 系列,武汉瑞得测绘自动化公司的RDMS系列,广州南方测绘仪器公司与广州开思公司的CASS系列与SCS系列等。
(五)外业调绘
当完成初编地籍图工作后,再把这些图拿到实地对照,量取实地没有测到的各种数据,再在计算机上进行交互编缉,绘成最终的地籍图。
(六)内业数据处理
每天外业结束后,及时把电子手簿中的数据传送到微机中,利用大比例尺绘图软件进行编辑。绘图员根据外业绘制的草图,对各类型的点在不同的图层中进行绘制编辑。在编辑过程中,绘图员应对草图中的标注和微机中的标注进行校核以保证准确无误。连图过程中需对地物编码准确应用。由于显示器屏幕的限制,地物密集等情况,使得错连、漏连、漏测现象在所难免,连图过程中应随时进行检查,并在后期到实地进行查图和补测。实地校核地籍图绘成后,组成两人一组的作业组,带着作业原图和调查成果,走家串户,一宗地一宗地的进行核实,做到实地、调查表、地籍图三对照。
五、数字化测绘技术在进行地籍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界址线的设定问题
在地籍测绘中,界址线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想要提高地籍测绘的效率,就应该设定合理的界址线。对于初始的地籍测绘来说,在以前许多的宗地界址线都设置在围墙以内,这样就给测绘界址点带来了相应的麻烦,所以要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就应该对界址点进行准确的设置。
(二)街坊线、图斑、控制点绘制
在绘制出地籍图以后只是得到了一个基本的“毛地籍图”,因此,这就需要再增加相应的内容来进行完善,包括街坊线、图斑、控制点等。在进行实际作业的时候,应该在“毛地籍图”上进行统一的绘制,从而单独形成一个图形文件。再制作成为街坊线图块,并把这些图块插入相应的街坊地籍图中去。
(三)街坊划分
在进行作业的时候,应该以街坊作为单位来进行地籍调查,来绘制相应的地籍图,并且来管理地籍绘制的成果和地籍调查表。在针对一个街坊的地籍图绘制和地籍权属调查的时候,应该由一个人或者两个人来完成,在设置分界线的时候,不应该设置在围墙以内,而应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数字化测绘技术也应该不断发展和更该设置在空闲的地方。
(四)控制外业测量精度的方法
在进行野外作业的时候,要求作业人员能够总结相应的经验,从而有效的提高测量的精度,在摔制外业测量精度的时候,首先应该严格控制的就是转站,在一般的情况下,连续的转站不应该超过3次以上。另外,在碎部测量的时候,测量的立镜一定要到位,对于一些困难的地区,应该先测量外围,再利用制高点来向内部多打散点,再用边长交会和丈量等一些方法进行有效的测量。作业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应全面统计好相邻界址点之间和相邻界址点地物点之间的精度检查表,以及了解界址点精度检查表,这样的二种表格可以供工程的负责人进行检查,并且做好精度的统计。
五、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方向
数字化测绘技术能使地籍信息完整地覆盖每一个区域,在所形成的数字图形上详细记载每块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基本情况,包括权属、数量、质量、权利、用途、性质等基本信息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它不但为实现土地的经济价值、保护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服务,还为政府部门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土地管理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深化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宏观决策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综合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方向:
(一)应用于地籍图的修补和变更
由于界址点和地物点(如房角点)均是用全站仪直接采集其坐标值,所以其精度相同,在日常地籍的修测、补测中,即使没有控制点,也可以利用界址点、地物点的坐标值后方交会测站点,从而保证了地籍图修测、补测的精度,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补测控制点的麻烦。
(二)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由于应用现代测量技术,其既包含图形信息,又包含属性信息,精确表达了某一地块(或宗地)和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面积、质量和权属界限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应用于土地经济活动
利用地籍图提供的土地及附着物的质量评价数据和图形信息,结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使地块及其建筑物的评估更加合理,为有偿出让和申请、征收税费等以土地及附着物为主体的经济活动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洞察房地产市场状况,有助于经济的稳定。
结语
综上,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地形地籍的测量,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具有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人力及物力资源消耗少、成图美观、精度高、数据量丰富、易于修改等优点,且存储形式为计算机存储的矢量图,便于利用、管理和共享,能够为整个城市范围内提供统一的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框架。基于以上优点,其应用前景必然广阔。
参考文献
[1]刘茂华.数字化地籍测量开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J].江西测绘,2009.1.
[2]唐东跃,张品超.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南昌市城区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2007.6.
[3]韩晓娜.数字化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应用探讨[J].测绘通报,2006.6.
[4]姜法明.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资源与产业,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