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管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本文在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就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说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梳理问题,思考对策,为进一步完善、改进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问题,对策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整个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能直接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保证国家职能顺利发挥的物质基础。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其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高低不一、参差不齐,有些地方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仍停留在旧体制上,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因此,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一、当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配置随意,使用效益不高。从目前的实际工作看,财政国资管理部门只行使资产的处置权,而没有落实资产的配置职能,不能很好的管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很难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一些单位对预算编制不重视,对需要更新和添置固定资产缺乏计划性,多数设备的购入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批准,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难以宏观调控;一些单位闲置或不合理的资产不能调出来,而缺少这些资产的单位又重新购置,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得不到优化配置,特别是乡镇合并,教育、医疗布局调整等导致了大批资产闲置、浪费。
(二)计价不实,账实不符,家底不清。“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这是对财产物资核算和管理的基本要求。然而,有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和财产物资管理人员的更换交接不明不清,致使资产账实不符;有些单位资产不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特别是对大宗同类耐用品,未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而是随购进随列支;有些单位对出租的固定资产不进行备查、登记,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不办理入账,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不进行核算,如某单位上级部门配置的手提式电脑,因单位未入账核算,变成了个人私有财产,致使单位的国有资产在无形中流失。更有严重的,利用国有资产办企业、开公司,账外设账;利用占用的土地违规违法投资开发建设;许多单位存在资产原始资料不全,房地产有房产证无土地证,或有土地证无房产证,甚至两证全无,“自留地”和“小金库”的资产更不能明确。
(三)宏观管理体制不完善,部门职能定位不明晰
岗位职责不明确,账物一人管理现象较突出。按照《会计法》的要求,财务会计部门和财产物资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应做到分工协作、责任到人。面对总量不断增大、范围不断增多、流动性不断增强的事业单位资产,很多单位对此缺乏宏观、统一的监督管理体制框架,国有资产的出资人难以履行其职责,更有甚者有的单位并未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从而导致了监督管理职能的缺失。当事业单位进行体制改革和布局调整时,就会导致部分管理部门间的职能定位不明确而相互推诿扯皮。由此可见,仅靠各部门间的自觉性与道德修养,而缺乏对各职能部门对国家各种管理制度执行的监督,以及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监督,这显然是不够的。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还将导致各部门间相互攀比、各自为政的现象,从而增加协调难度,降低工作效率。
(四)“非转经” 管理不善。利益的驱动使单位加速行政事业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步伐,不仅增强了单位对国有资产尽可能多的占有欲望,而且由于分散管理运作“非转经”资产,加上体制方面的原因,在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不足、工作人员工资收入不高、待遇偏低的情况下,存在大量的问题:一是“非转经”后所有权虚位问题更加突出,投资收益和所有者权益容易造成流失。二是“非转经”的资产在运营过程中补偿严重不足。作为经营性资产,其价值补偿是在营运中不提或少提折旧,而所创收入,在财政体外循环,并未用来补偿资产价值。三是“非转经”后资产经营效益低下。“非转经”后财务监督滞后,大部分都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执行。四是收益分配中严重向个人倾斜,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效益收入、租金收入均被提供这些非经营性资产的单位及其所属企业视为集体所有,甚至作为福利,进入单位的“小金库”,背离了“非转经”以弥补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不足的初衷。
(五)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一些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并不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很多单位并未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这些单位诸如建筑物、土地、无形资产等国有资产被无偿占用。尤其在经营性资产管理上,重组、改制、关停并转、产权申请、资产评估等方面又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三产”经营管理人员无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单位内部也未建立业绩考核体系,导致这些人员并没有激励约束机制来进行约束。在国家以及当地政府的要求下,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部分管理制度,但各项制度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未能真正贯彻执行,这种管理体制将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危害单位的权益。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为:国家所有、政府监管,单位使用。而实际情况是,资产管理的相关部门对国有资产并未形成完善的管理系统,而且出现管理职责及效能缺失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不够到位
在事业单位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的全过程中,国资管理部门受力量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并未进行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同时也未对单位购买、报损、报废、出售财产报批进行全程跟踪检查,不清楚单位的实有资产底数。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未制定对包括固定、流动以及无形资产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这些事业单位对购置、出租、出借、出售、报废财产等有很大的主动权,甚至有些单位尚未建立最起码的物品领取和归还制度。
(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
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已经颁布的一系列法规,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正规化管理起到了重要指导与推动作用,但这些法规只是从制度和宏观层面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和要求,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细则对操作层面的规定不细致,如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评估中的部分操作细节缺少管控。总体而言,我国尚未形成能够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财政体制改革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法规体系,尤其在管理绩效评价、资产处置(特别是对“非转经”和“公转私”的过程管控)等方面,需要在法规细则上进行细化与加强。
三、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严格控制国有资产的入口
作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入口”,资产配置连接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为了杜绝盲目、重复购置的现象,使预算安排与事业单位已占有、使用资产的状况间建立科学的联系,就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并遵循如下原则:
1、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与资产配置的互相适应
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与资产配置的互相适应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履行职能过程中,事业单位应满足资产配置的合理需求;二是高标准、高档次、不计行政成本的资产配置会造成资产的闲置浪费,事业单位不应盲目追求此类的资产配置。
2、科学合理地优化资产结构
科学合理地优化资产结构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为了使存量资产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避免重复配置,应按照工作的需要来科学编制配置规划;二是不同单位、单位内部各部门间的调剂、共享应加以推动。对于临时需要且能通过市场租用的资产,则无需重新配置。三是加强对资产存量增量配置的管理,以达到优化资产配置,提高使用效益的目的。
3、勤俭节约、严格控制
对于有无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分别按照标准或实际需要来配置,同时在保证质量性能的基础上,应当尽量降低采购成本。
4、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单位年度部门预算应包括资产购置项目等,各单位应将批复文件及有关材料报送至同级财政部门,若是未经批准,就不得列入部门预算以及单位经费支出。
(二)强化资产使用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资产运转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资产使用,在使用国有资产时,强化资产使用管理是事业单位需要特别关注的。事业单位应将国有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严格的管理责任制,以此来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
(1)建立单位法人代表责任制。
(2)通过指定专人来负责资产管理的日常性、基础性工作,包括负责规范账卡管理、实物管理以及统计报告等工作。
(3)建立岗位责任制,按照“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建立资产使用人责任制,以便达到责权分明,层层负责的目的。
(4)建立定期清查盘点制度。对所占有以及使用的国有资产,为了做到清楚家底,账、卡、实相符,事业单位应建立定期清查盘点制度,对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盘点,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三)强化资产出口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及完整
为了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就需要抓住资产处置这个重要环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应尽量采用如招投标、拍卖、协议申请等公开的处置方式,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来进行资产处置。对国有资产的处置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事业单位则不能处置。当事业单位面对以下情况时,如撤销、分立、改制、合并等或是隶属关系发生改变,事业单位清查登记其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并对其编制清册并报送财政部门审核、处置,及时办理资产转移手续。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对此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实施“收支两条线”的管理。
(四)健全机制,完善法律法规,达到标本兼治
整体而言,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建设尚不完善,部分法律法规因缺少相应的执行措施和配套支持政策,导致这些法律法规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体现,尤其资产全过程监督管理、横向资产交流以及奖惩机制等方面,缺少可行性细则和执行依据。主管部门从外部加强法规建设及细则制定,单位从内部强化管理流程和执行细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开展细节管理、全程管理、综合管理,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达到标本兼治。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伴随着我国国有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国有资产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所以只有不断进行研究与探索,才能更好地完善管理体制,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G].财政部2006第36号令
[2]任爱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税2011年第1期
[3]林杰.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知识经济2010年第12期
[4]陈景艳,刘国良.国有资产管理必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王创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年2期
[6]倪杰.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水利财会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