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建筑施工论文发表建筑防排烟系统方向范文

时间:2013-04-16分类:建筑论文

  建筑安全不仅要注重外面安全,更要注重内部构造安全。建筑防排烟系统便是构造安全的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建筑不断增加,建筑火灾事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群死群伤事故时有发生。近年来,在建筑火灾事故中,绝大部分的人员伤亡都是因烟气窒息、中毒,而失去了安全疏散的能力,甚至失去生命。因此本编为大家推荐这方面的一篇范文,希望能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摘要:建筑防排烟系统能够有效控制火势蔓延扩大,并对减少烟害造成的财产损失起到积极的作用,作者通过对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管理中存在问题探讨以使其完善,确保建筑防排烟系统防火安全,从而提高建筑消防安全水平。

  1.前言

  火灾发生时产生的烟雾主要的是以一氧化碳为主,这种气体具有强烈的窒息作用,对人员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其人员的死亡率可达到50-70%以上。另外,火灾发生所产生的烟雾对人的视线的遮挡。使人们在疏散时无法辨别方向,尤其是高层建筑因其自身的"烟筒效应",使烟雾的上升速度非常快,高温烟气导致火灾的快速蔓延。因此,必须加强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确保火灾时烟气能够及时排出,为人员的及时疏散提供保障。

  2 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问题

  如何才能做到火灾发生时及时排除烟气并有效防止烟气进入安全疏散通道,保证人员在较好的能见度下进行安全疏散,同时使消防人员更有效的开展灭火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民用建筑火灾事故中的人员伤亡,科学地进行防排烟系统设计、施工、管理尤为重要。目前建筑防排烟方式主要有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机械加压送风,机械排烟方式。由于部分设计、施工人员对国家规范标准理解不够透彻、全面,导致在疏散走道、疏散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避难层等人员疏散场所的防烟设计、施工上存在一些缺陷,而留下了先天火灾隐患。

  2.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封闭楼梯间未按防烟楼梯间设计

  《建规》7.4.2.1条规定:封闭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三层的歌舞娱乐场所,按要求多应设封闭楼梯间,但这类场所为了效果,往往将建筑的所有窗户都封堵,只留下首层的安全出口,有些设计人员往往忽视了这点,仅考虑到封闭楼梯间设置乙级防火门,既使有的设计了防排烟系统,也忽略了前室的设计,致使增加了这类场所的消防隐患。《高规》第6.2.2.1条规定:封闭楼梯间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高规》同时规定了防烟楼梯间的设计要求,其中《高规》第6.2.1.1条规定防烟楼梯间应在楼梯间入口处设前室、阳台或凹廊,《高规》第8.3.1.1条规定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应设置机械防烟设施。而实际工程中,尤其是一些大型商场中设在中部的封闭楼梯,为节省投资,增大商场使用面积,许多未按规范设正压送风并增设前室。

  2.2防烟楼梯间与防烟前室共用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有缺漏

  在有的设计图纸中,当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非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均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分别设置了正压送风。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第8.3.1.1条规定: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可以利用楼梯间送风的余压达到规范要求,无需再设置正压送风,从而满足经济合理要求。但实际的工程中,许多设计人员或施工人员,都忘了在楼梯与前室之间设计、安装一个余压阀,导致实际上楼梯间的风压无法进入前室,造成楼梯间的风压太大,影响到疏散,而前室只靠楼梯防火门的缝隙漏风,风压又不足的事实。

  2.3对自然排烟方式的限制条件不理解

  由于城市用地的紧张,导致建筑高度很自然地在增长,一类高层公共建筑,超高层住宅楼随处可见。为了节省投资,一些开发商及设计人员对建筑高度超过50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其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的防烟设施设计采用自然排烟方式,而未设置机械防烟设施。其实《高规》8.2.1条已明确规定上述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由于受外界的自然环境影响,不应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应按照《高规》第8.3.1条之要求设置防烟设施,才能保证建筑内部的高温烟气顺利到室外空间。

  2.4公共建筑中长度超过20米内走道、超过40m的疏散走道未设排烟设施

  在很多工程审核,验收中,经常发现内走道长度超过20米,超过40m的疏散走道未设排烟设施。而《高规》第6.1.15条规定除设有排烟设施和应急照明者外,高层建筑内的走道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设施,自然通风主要靠热压(烟囱效应)或者气压作为驱使力,上述的内走道则不具备自然通风要求。另外当上述走道长度超过30米时,走道最尽端距防烟分区排烟口(可开启外窗)也必定超过30m,也不符合《高规》第8.4.5条“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米”的规定。应考虑在走道另一侧设置一个与外界相连的通风口,如条件不允许,则只能设置机械烟口。

  2.5作为自然排烟用途的排烟窗设置的形式、位置及开窗面积不准确

  在有的工程中,设计人员将平时做为通风用的自然排烟窗设置为固定窗或者设置类似玻璃墙的半开窗、斜开窗,其设置的形式和位置均不利于自然排烟。应改用直接可对外开启的排烟窗。另需注意,开窗面积应满足《高规》第8.2.2条规定的可开启的外窗面积,不应包含固定窗面积和推拉窗打开时另一半的面积,排烟窗口宜设置在外墙上方或屋顶上。

  2.6中庭排烟窗的设置形式不利于平时的操作

  《高规》第8.2.2.5条规定净高小于12m的中庭可采用开启的天窗或高位侧窗自然排烟。有的工程却忽视了其设置的形式,即安装高度较高的排烟天窗及高位侧窗缺少便于开启的操作装置,不利于火灾时的自然排烟,应有下部适当设置能手动开启排烟窗的装置。

  2.7分段后的疏散楼梯间的下段未设置正压送风系统

  《高规》第6.2.8条规定: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层或半在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小时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由于此条规定,所有的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间均分成上下两段,但由于设计院的各专业的独立性很强,如建筑与暖通专业未勾通好,则很经常地出现地下部分的疏散楼梯在设计或施工上遗漏了正压送风系统。

  2.8剪刀楼梯间的正压送风系统未按规定分别独立设置正压送风系统

  由于塔式建筑在一段时期的盛行,导致了许多剪刀楼梯间的出现。《高规》第6.1.2.3条规定: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在实际的工程中,设计人员经常将两个系统合为一个系统,施工单位也经常图省事,一个风道一个方向轮流开口。

  2.9排烟阀安装位置不对

  由于施工人员对排烟阀的作用不理解,认为与送风阀什么两样,造成排烟阀经常被很规矩地安装在墙面的正中位置。其实排烟口的设计、安装是有明确要求的,如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米,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米。

  2.10合用前室因管理不到位而形同虚设

  目前有许多建筑为了提高使用面积,采用消防电梯与客梯合用,消防电梯前室与防烟楼梯前室合用,采用常闭防火门。这种工程投用后,往往造成前室的门为了行人的方便而常开着,甚至是防火门的闭门器被拆除,防火门被拆除,导致防烟前室不防烟。因此,笔者建议尽可能不采用这种设计,如要采用,则防烟前室的门应设计为常开的防火门,火灾时通过联动电磁阀来关闭防火门,进而真正起到防烟前室的防烟作用。

  2.11机械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全用,未采用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

  《建规》9.1.1.6条规定: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营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当不能采用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而在实际中,这类建筑很少设置独立的排烟系统,往往是通风与排烟系统合用。由于设计或施工人员对通风防火阀和排烟防火阀没有深刻的认识,往往采用了动作温度为70度的防火阀,有的甚至没有。

  3结束语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消防防排烟不断的认识和提高,因此在进行消防系统的设计时要认真思考,力求精益求精,打破传统,尝试新的方式,从实践中学习、积累、总结。总之我们在确保安全、满足消防要求的同时,使消防防排烟系统更为简化、实用、先进,做到安全实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有所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045-95

  [3] 刘勇 付祥钊 对不同类型中庭建筑防排烟措施的探讨。制冷与空调,2002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