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地到公园浅析厦门住宅景观发展历程
摘要:住宅景观是判断人居环境优劣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人们对地段的要求有所下降,对居住环境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本文针对厦门的住宅景观的发展,做了浅要的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绿地 观赏型 亲水 公园住宅 景观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quality of life gradually improve, people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rea has dropped, to living environment quality request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xiamen residential landscape, and make analytical discussion.
【Key words】 green space; watch type; close water; park house; landscape
笔者从事景观设计的十几年来,正好是厦门住宅景观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而取得迅猛发展的十几年,回望其发展有所体会,现将其归纳为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厦门住宅景观设计不断发展进步的四个阶段
一、点缀型绿地--小区中点缀的一块绿地
这种"点缀型绿地"一般出现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的商品房、统建房或单位宿舍小区。在板式结构的楼与楼之间,大多有一块长方形平整的绿地,绿地周边围绕着一排绿篱,将绿地与人行道或消防通道隔离。绿地中间点缀种植乔木或丛植棕榈科植物,植物配置简单,层次单一,如莲花新村、岳阳小区等。有些小区由于管理难度大,还在绿篱周边加上一圈栏杆将绿地围合起来,以减少人为破坏。这个年代的高层住宅,现存绿化率更少,很多绿地现已被改造为停车场。笔者将八九十年代建设的小区绿地称之为"点缀型绿地"是因为这类绿地大多是为了点缀小区而存在,绿地的存在单纯为了绿化小区,较少考虑人与绿地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二、观赏型园林--可观可赏却不可玩
景观设计,尤其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区景观设计,是在九十年代末随着房地产的发展才开始发展起来的。贝尔高林、泛亚易道等国际知名的景观设计公司进驻国内,并开始在广州、深圳有了些著名的案例后,几乎全国的开发商和景观设计都向他们看齐,这带动了全国景观设计的发展,厦门住宅景观也在这期间有了较大发展。为了加快销售步伐,增强楼盘竞争力,开发商开始重视和发展住宅景观,无论是多小的项目,也会努力营造富有生活气息的小庭院,尽量给业主一个温馨的观赏空间。
最初引进景观设计理念的社区大都规划了一片较集中的供人们活动的场所。公共区域的功能大多较为简单,有提供休息的座椅或花架,但有些广场缺少大树遮阴,显得大而空旷,缺乏亲切感。厦门的夏天漫长而酷热,这类广场的使用率并不高。这类小区的绿化形式多以大面积绿地表现,间或布置少量假石、花坛和简易的儿童游乐场等,但这些大面积的绿地通常还在四周围了一圈绿篱,防止行人的践踏;这种景观设计保证了小区的绿化率,但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不强,例如金山小区、前埔小区等。走进小区绿意黯然,植物层次丰富,清爽幽雅,令人惊叹于闹市中竟然有如此幽深绿意,但有个明显的缺陷--几乎所有的绿地都是封闭式的。虽然小区绿化配置已达到较高的水平,绿地也有了地形变化,不再是一片平地,但大多数绿地周边都用一层层片植的灌木围合起来,景观美则美矣,却无法亲近。这些景观中也会出现些水体,但出于管理和运行成本的考虑,体量都不大,而且都是观赏型水景,人的参与性不强。
为保持绿化持久的观赏性,而拒绝敞开胸怀,亲近居民,园林景观"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属典型的观赏型园林。如何解决这种矛盾,成了景观设计者和社区管理者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亲水住宅--从观赏到参与
亲水住宅在二十一世纪以来大行其道。其最大的特点是水的运用更多了,人的参与也多了--无论是水景、绿地还是广场等景观因素从原有的观赏型转化到尽可能多地考虑人的参与性、使用性和互动性,更多地倡导"人与自然共存"的设计理念。绿地由围合到开敞,更多地接纳了人的活动,蜿蜒曲折的小道可以将人们带到草地当中,其中摆放错落有致的木椅石凳更让人们置身草地中--人与自然相互渗透。在多数亲水住宅项目中,人们的活动线路、参与项目更多的围绕着"水"这一主题展开。
人们之所以会有亲水的情感,可以从生态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来理解。从生态学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水体有调节气候、滋养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有益健康的功能。从心理学角度看,小桥流水、碧波荡漾,是可以怡情养性的美景。
亲水住宅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人造水景住宅,也称为仿生水景住宅。例如,在小区内人工挖出河道、湖泊,清溪几弯、碧池一泓;或在在小区内点缀以跌水、喷水、涌水等水景。很多大型小区都比较注重面状水景,即开挖人工湖泊,配合点状(如喷泉)和线状(如跌水)水景。在这些水景的安全水深周边配备亲水平台、亲水步道、水榭等设施,拉近人和水面的距离,让人与水互相交融渗透。亲水平台可以让人融入到水景中,可以满足人们赏水、嬉水的双重需要;走在亲水步道上,只需弯下身子,就可接触到水,与水的亲近程度非常密切;结合水面设置一些水榭,内置座椅,可以在里面休息、聊天、下棋等。例如:联发新天地、嘉盛豪园等亲水楼盘,水及其配套设施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第二类是天然水景住宅。例如,沿海、临湖、畔江等因地制宜建设的亲水住宅,例如:未来海岸、国贸天琴湾等,这些是靠"借景"来实现住宅的亲水性:虽然离天然水源有一定距离,但在高楼上凭窗远眺,可以看到海或湖的美景。
人工营造的水景住宅通常都宣传自己是生态性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高度和谐。其实,生态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其一般的含义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使人、生物、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相平衡,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一协调发展。如今人工造水景大多采用传统的工程措施,用钢筋混凝土营造"U"字型硬质河道,完全改变了一个动态的自然景观系统,扼杀了河道两岸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使水景住宅中最具丰富生态价值的环境失去了活力,成为钢筋混凝土的渠道。多数人造水景是靠循环过滤系统来保持水质的清洁,这样即耗水又耗电也不符合现今提倡的环保节能。有些小区由于管理资金不到位、管理不善而使人造水景变成了旱河或臭水沟。
就目前经济水平和技术发展来看,要推广真正的生态水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后如何使亲水住宅真正成为生态型住宅也是设计中函待解决的问题。
四、公园住宅--宅园合一的设计理念
这几年来,随着厦门建设海湾型城市口号的叫响,房地产业发展迅猛,景观成了衡量楼盘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于是有了"公园住宅"的理念。何谓"公园住宅"呢?简单的说就是:把家搬到公园里,使老百姓能够住在其中、游在其中、赏在其中、乐在其中。例如:芸溪居住公园和瑞景公园,都是旗帜鲜明的打着"公园住宅"的口号,宅园合一,配以良好的人文资源、便利的社区服务环境、轻松的休闲娱乐设施,把小区当公园建设的"泛公园化"建设模式,成为一种有益的创造。
住宅景观发展到了"泛公园化"概念后更多的考虑了人的需要,景观中处处体现人性关怀,人景交融,景观功能安排得当,绿地与硬地的配置更合理。公园住宅也更多的体现出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例如:芸溪居住公园把溪水和地下水引入公园水体,节约自来水资源,水体的建造也更为生态环保;瑞景公园则是用中水作为小区景观用水和绿化灌溉用水,有效的节约了自来水资源,为今后水景的运行提供了可持续的资源。
有些楼盘虽然没有直接推广公园住宅的理念,但实际上其内容已经很公园化了,景观的优美程度并不亚于公园。随着"公园住宅"的理念从景观到健康、到人文、到文化、到思想等方面,公园的意义和内涵被放大、深化和升华,住宅品质得到很好的提升。相信今后有条件建设公园住宅的小区将会越来越多。
结束语:厦门住宅景观正经历着从"点缀-观赏-亲水-公园"的演变,既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又表明住宅开发理念正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继续深化,这是厦门楼市的一大进步。作为景观设计师,我们应该朝这一方向更加努力,为人们创造更人性的居住环境,更美丽的放心家园。
参考文献:
【1】王明亦.《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研究》 福建省东南建筑设计院
【2】刘东兰 陈平阳 周小青.《福州住宅景观设计的误区分析》 《山西建筑》2006.32(1)
【3】孙明哲.《浅谈住宅景观设计》 《科技与生活》2010,(8)
【4】王占柱 顾礼铭.《居住环境中的景观设计》 《住宅科技》200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