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我国老年类报纸全媒体转型的现状、问题及路径

时间:2022-04-27 分类:艺术理论

  【摘要】作为满足老年群体信息需求、推动老年文化传播主要阵地的老年类报纸,经历了30余年稳定发展阶段,在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全媒体转型却相对滞后,存在着多媒体平台构建不完善、内容传播同质化、运营模式较为滞后、服务对接不够充分等问题。针对当前“新老人”群体的不同需求,老年类报纸应从深耕受众细分、拓宽报道内容、完善平台渠道、下沉涉老服务等方面入手进行媒介融合改革,助推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

  【关键词】老年类报纸;媒介融合;受众细分

  当前,我国老年群体的特征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伴随着“55后”和“60后”一代人陆续退休、步入老年,一批从关注家庭到关注自我,用智能手机取代报纸广播,以社交软件代替电话链接方式的“新老人”逐渐成为老年群体的中坚力量。面对这些变化,过去近40年间在我国老年人中颇具影响力的老年类报纸在全媒体语境下应守正创新,在稳定现有忠实受众的基础上逐步强化自身在“新老人”群体中的影响。

  一、我国老年类报纸的全媒体布局概况

  1984年4月23日,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全国第一份专业性老年类报纸《老人报》正式创刊。2003年6月,中国报业协会老年报分会经民政部批准成立,截至目前共有注册理事单位29家,涵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有正式出版刊号的涉老报刊,包括《老年报》《中国老年报》《晚霞报》等,报纸总发行量一度超过1000万份,“鼎盛时期,很多老年报广告收入超千万元”。[1]为了解我国老年报当前全媒体转型的整体情况,笔者对29家老年报截至2021年末的全媒体布局情况进行了统计。

  (1)报纸。在29家老年类报刊中,《老年日报》和《中老年时报》每日出版,《中国老年报》为每周5刊,其他多为每周2-3刊。版次方面,13家老年报为8版,其余则包括16版、12版或4版。版面设置方面主要集中在时事新闻、医疗健康、养生保健、生活服务、文艺副刊、历史回忆等内容,有些还设置了教育、军事、法治、时尚、情感类专刊。

  (2)网站。29家老年类报纸中绝大多数并没有自身独立的官网,其中18家在其所属报业集团网站上拥有数字报网页,而其余11家则很难在网络上搜索到报纸每期的出版内容。很显然,老年类报纸的网站平台搭建效果较差,依然停留在20年前抑或更早,并未及时跟进报网融合的大趋势。

  (3)微信公众号。在众多信息发布平台中,老年类报纸在微信平台的占有率较高,有24家报纸设置有同名微信公众号,大部分可做到每日更新3-8篇文章,其中以涉老新闻、健康、生活类信息为主,辅以老年课堂、在线读报、报纸订阅等其他服务功能。

  (4)微博。相比微信平台,老年类报纸在微博平台的入驻情况较差,虽有11家注册了微博账号,却仅有6家坚持内容更新,其余5家分别于两三年前甚至更早即开始停更,整体看来影响力较弱。

  (5)抖音。截至2021年底,有10家老年類报纸拥有抖音号,其中3家为2021年新注册账号。这些账号基本能够定时发布作品,内容以老年新闻、本地老年活动为主,6家粉丝过万。其中,《快乐老人报》官方抖音账号“快乐金龄”运营情况较好,4000余短视频作品多为社会新闻与涉老新闻,且制作较为规范,获得167.2万粉丝及6724万点赞。但从整体来看,老年类报纸抖音号作品的点击量和点赞量不高,内容并无明显特色。

  (6)今日头条。29家老年类报纸中有9家拥有自己的头条号,大部分能做到每日更新内容,少则2-3条,多则达到日更30条。其中《老年日报》头条号内容超过1.5万条,拥有38万粉丝和734万点赞,每日更新10-30篇不等,单篇内容的阅读量、点赞量较高。

  二、我国老年类报纸全媒体转型存在的问题

  (一)竞争压力不明显,运营模式较为落后

  由于受众群体和发行机制的特殊性,目前我国老年类报纸并未受到其他都市报或晚报所遭受的严重冲击。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其一,此类报纸除少量由个人自费订阅外,主要还是依靠行政渠道,由各级组织用老干部活动经费集体订阅。其二,老年类报纸多为四开八版,版数相当于都市报的1/3,但价格却与都市报一致,因此在发行收入方面较为稳定,即使在广告收入锐减或广告刊登受限的不利情况下依然能够维持经营。其三,老年受众自传统媒体时代即对纸媒形成了稳定的阅读习惯,对于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学习和适应能力相对滞后,因此报纸和其他传统媒体依然是他们获取各类资讯的主要来源。其四,仅从名称即可看出,各老年类报纸的发行范围呈现地域化特点,读者大多为本地老年群体,竞争压力不大。综上所述,在纸媒日渐衰落的整体环境下,缺乏行业竞争压力的老年类报纸的改革发展相对滞后,多数仍沿用以往运营模式固守阵地,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其未来发展势必受到限制。

  (二)全媒体平台不完备,内容同质化严重

  在全国媒体融合深入发展的现阶段,老年类报纸的融合步伐显然较为落后,29家老年类报纸中仅有《老年日报》《快乐老人报》《各界导报老友周刊》实现了“报网+两微一抖+头条”6个平台的基本布局,山东《老年生活报》与《浙江老年报》在其中的5个渠道进行传播。而3家只有传统纸媒的单一传播渠道,无法在网上搜寻其任何内容信息。在传播内容方面,老年类报纸也存在着同质化问题,无论是内容定位还是版面、栏目设置均大同小异,大多为时政新闻、老龄新闻、医疗健康等,创新不足,个性不够鲜明。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自身的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三)受众垂直细分不够,忽略“新老人”群体需求

  “新老人”的年龄在50-65岁之间,文化水平较高,在信息获取方面,能够通过智能手机获取报纸、电视等渠道的信息;在购物、导航、打车、拼团等大部分常用APP使用方面与年轻人并无明显差别,由此衍生出的文化、消费行为也构成了他们多元化的社交生活。然而,大部分老年类报纸并未充分考虑到“新老人”的群体需求,内容定位、表现方式、平台搭建等方面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推荐阅读:新媒体时代外来务工者公共参与现状及对策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