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第一”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初中生在思想认识、情感价值发展方面不够成熟,容易产生鲁莽冲动的行为,甚至导致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培养初中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出发,结合初中安全教育实践探究策略,希望对提高安全教育效果,促进初中生安全健康成长有所助益。
在义务教育阶段,安全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的限制,必然会面临诸多安全隐患。因此,学校、教师要对安全教育予以重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安全的重要性。
一、分析安全风险,把握安全教育重点
在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首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哪些风险。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主题教育活动。例如,校外意外伤害,其中包括野外游泳、家庭事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安全风险,如暴雨、台风、地震等灾害对人身安全造成的威胁;在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一些风险,如拐卖、性侵、伤害等风险;还有信息时代的安全风险,如网上的不良信息侵蚀、病毒软件窃取个人信息等。针对这些类型的安全风险,教育工作者应深入研究,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提升学生的防范能力。
二、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安全教育体系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在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中,学校应组织教师立足学校教育资源、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开发课程,满足学校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具体要求。校本课程是学校展开安全教育实践的依据,也是构建安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课程应体现安全教育的时代性。教育工作者应全面了解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安全风险,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安全教育案例,体现安全教育的时代要求。
第二,课程应凸显本土性和学校特色。教育工作者应将安全教育指向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里学习成长,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课程的设计应具备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某校在围绕“校园安全”构建的课程中,包括上下楼梯、课堂学习、课间活动、体育运动和饮食卫生等五个方面,向学生讲述各类安全注意事项;从各种细节入手,指导学生规范校园日常行为。通过学习,学生增强了校园安全意识,提高了对校园安全隐患的警惕,确保了自身的安全,也维护了校园的稳定。
第四,课程内容应具有简明性和通俗性。课程内容要体现生活化的特点,课程形式要活泼多样,通俗易懂,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三、建构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对安全的认知
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在安全的环境中,学生的积极情绪能够被调动起来,提高对自身安全的认知,潜移默化地发展自我保护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培养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创造、设计一个安全的物质环境。安全的校园环境是学生生活、学习等一切活動的前提条件,创设一个安全的教育环境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环境的安全与否和事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创设一个安全的环境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初中生虽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意识以及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但是通过环境的熏陶和引导,可以使学生对安全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更好地应对成长中的风险。例如,学校在物质环境设计中,应明确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通过设计防护措施、提醒标记等,保证学生的安全。例如,在走廊上、阳台栏杆处贴上标志,提醒学生不得打闹、跑跳,不能攀爬栏杆等,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并主动规避。其次,要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身心面临着巨大的变化,许多学生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对此,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课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氛围;积极改善师生关系,让学生产生亲近感、信赖感,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灵,为存在心理困境的学生给予指导,让学生在尊重、理解、信任中实现自我转化,进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安全问题,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四、组织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安全教育中,教师应整合各学科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中接受较为全面的、系统的安全知识,并学生自我保护技能。安全主题活动是初中安全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可以在活动中模拟安全事故情境,让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整个危险的过程,丰富情感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融入生活常识,让学生更加系统地认识到生活中的安全隐患。例如,在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可以列举日常生活中食物中毒的可能情况,并针对可能存在的各种危急情况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自救,如停止进食、喝大量温开水、稀释的盐水催吐,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进行治疗等。让学生掌握安全常识,真正学会如何正确应对危险。
其次,教师应结合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发展预知危险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安全出行”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真实的案例了解现代生活中复杂的交通环境带来的种种风险,并教授学生安全知识,提醒学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并在事故发生时做好自我保护。
最后,组织安全讲座活动,进行实地演练,积累自救知识和自救技能。让学生积极面对社会中的安全风险也是初中阶段安全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教师可以邀请警察、民政部门减灾防灾办公室的同志为学生开展讲座,并组织学生参加安全自救演练活动,提高学生防火、防震等自救能力,让学生在灾难来临时能够逃生自救。
推荐阅读:高职师范教育培训化倾向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