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1-09-24分类:财政金融

  摘 要:为提高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事业单位项目的执行效率,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意义重大。目前,绩效管理理念尚未牢固树立,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指标库数据支撑还不够完备,评价结果运用机制还不够完善等,这些方面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绩效管理效应的发挥。本文就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

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

  吉瑾,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发表时间:2021-09-24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

  一、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强化单位责任意识

  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是指根据财政效率原理,在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设定计划期内,预计达到的业绩目标、产出效益和产生效果,以此来考量业绩实际的完成情况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单位通过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可以实现自我监控、自我约束意识。各单位、各部门要对其绩效负责,这也意味着各单位、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担任的责任也随之增大,势必增强各单位、各部门的责任意识。

  2.有利于提升单位项目执行效率

  各主管部门在申请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时需要提交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各财政部门根据提交的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度负责审核和拨付项目资金,并对主管部门财政资金绩效拨款管理和项目运行情况进行定期通报。主管部门先开展绩效自评价,财政部门实施再评价,重点评价以及综合评价。

  3.有利于提升单位财务公信力

  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评价结果会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发布或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同时注重民众的满意度,这使得社会公众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而确保专项资金能够专款专用。评价结果会受到政府、人大、政协等各部门以及民众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强化专项资金支出的公共性和决策科学化,提升单位财务公信力。

  二、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项目立项不合理、预算编制不规范

  项目立项是财政专项资金发挥作用的前提,部分事业单位在申请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时,没有对立项项目进行深入的审查和论证,这就使得预算编制精细化程度不高,容易造成预算审核不通过或者是专项资金被核减的情况。同时,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没有统一的规范,预算编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可能会对以后的项目执行带来一些压力,形成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严重脱节的状况。

  2.资金下达不及时、支付进度不均衡

  第一,财政拨款与项目实施进程在时间上存在偏差,从而无法保证项目按照编制的绩效目标来完成。部分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没有及时到位,导致项目无法及时开展;或者项目预算被核减,导致项目进展困难;甚至存在部分项目已经完成,但相关经费尚未拨付的情况,这些情形都严重应该项目实施和资金支付进度。

  第二,有的事业单位项目执行进度不稳定,每个季末的支出金额相比其他月份有大幅度上涨,出现这种不均衡的支付进度不排除是人为的突击性支出,以应付季末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

  3.项目执行不到位、评价机制不健全

  第一,缺乏绩效评价管理理念。目前,以绩效为目标,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机制正在逐步形成,部分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理念尚未牢固树立。各单位、各部门对绩效评价结果的重视程度也不相同,是否愿意将绩效评价结果落实到改善项目上,也要看各自的意愿,评价结果自然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

  第二,缺乏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设置弹性。各事业单位的项目会涉及多范围的专项资金,需要根据各自的专项资金范围进行差别化管理。设计好的指标和标准很难符合各个事业单位的要求,这使得绩效评价工作难以开展。

  第三,缺乏合理的绩效评价结果配套体系。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体系还不是很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与项目管理、干部任用、奖惩和资源配置相互脱节,尚未真正与精细化管理有效衔接,评价结果的应用流于形式,整个绩效评价工作的作用受到限制。

  三、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强化措施

  1.保证立项指标的合理性,取得较好的绩效评价结果

  在项目申报前期,申报的事业单位在进行申请时需要对项目预期的绩效进行科学的预测,资金管理部门需要对项目是否立项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论证。使得项目立项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确保项目上马以后能够使专项资金取得良好的效果。项目申请单位需要做深入的可行性研究,立项审批机关除了要权衡项目实施条件,更重要的决策依据就是看该项目是否能够产生较好的绩效结果。因此,对项目未来绩效结果的科学预测是立项的主要依据。只有保证立项的合理性,才能使财政专项资金项目产生较好的绩效评价结果。

  2.加强资金使用动态监控,保证实施进度均衡性

  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资金监控,提高对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资金管理单位需要加强项目进展情况的检查,及时上报项目支付进度。对于资金量比较大的项目,财政是分批、分阶段拨付的,项目中期的绩效评价可以作为资金拨付的规模以及速度的依据。

  通过对项目进行时的阶段性评价,对于能达到预期绩效目标的项目,加快资金拨付进度,使得项目尽早发挥效益;对于不能达到预期绩效目标的项目,通过减慢资金拨付或者减少资金拨付量来调控。通过对资金使用的动态监控,利用绩效评价结果使得项目管理者认清自身项目所处的位置及总体评价结果,更注意分析原因,扬长补短,从根本上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3.完善绩效评价披露机制,提升评价结果应用水平

  通过适当的方式公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接受公众的监督评判,强化财政资金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升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为督促各单位、各部门如期完成绩效自评工作,对部门项目绩效自评的完成进度、完成质量以及组织开展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促使各单位、各部门自觉地、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的绩效自评工作。只有深刻了解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促使各单位自上而下认真对待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

  同时,需要增强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保障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合理合规。在开展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发挥各个部门之间的作用来保证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4.健全激励和追踪问效机制,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为提升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不仅要重视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更需要注重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依据评价结果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追踪问效机制。依据评价结果,对绩效评价较好的单位通过追加资金、加快拨付款项、优先审批预算等手段进行奖励,对于绩效较差的单位可通过暂缓拨付资金、降低预算资金等手段激励。确保财政资金的高效运用,提高事业单位效益。

  5.强化绩效管理意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三分离是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要求,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采用跟踪问效的方法,对于资金运行以及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综合评判。将绩效理念引入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可以提升资金配置的效率,优化社会的资金配置,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从预算编制到执行,部门需要担负起责任,将预算单位专项资金使用绩效纳入年度考核范围,能够有效提高项目管理者对项目资金使用的重视程度和支持项目管理工作的自觉性。

  6.建立绩效管理信息平台,提高绩效评价工作效率

  加快建立专家库和中介机构库,搭建绩效评价工作信息交流平台,高效进行数据收集、统计和处理分析。实现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新报信息化,优化项目的申报流程,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公正性。通过项目库的建设,避免重复、低效项目的建设,有效提升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信息交流平台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所以需要与财政部门的预算系统、主管部门电子政务系统、门户网站的信息公开系统等数据共享,能够快速收集数据信息,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实现快速、高效、便捷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每个事业单位项目会涉及很多种类的专项资金,所以信息平台需要设置动态指标体系,方便各个单位指标体系的个性化设置和调整。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信息平台不仅需要平台功能完善,还需要保证本单位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人员专业水平。

  四、结语

  国家对各级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把控越来越严格,因而对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研究也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近年来,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得到广泛而有效的运用。为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预算执行效力,保障事业单位的项目按照既定绩效目标完成,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机制。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在今后的工作中仍然是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希望财务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