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韩国留学生趋向补语习得偏误分析

时间:2021-08-26分类:英语相关

  【提 要】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基本都会受到母语、自身习惯、本国文化甚至是方言等因素的影响 , 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偏误。本文主要对韩国留学生在趋向补语学习时产生的偏误类型进行分析,探究偏误产生的原因。

韩国留学生趋向补语习得偏误分析

  刘欣钰, 汉字文化 发表时间:2021-07-25 期刊

  【关键词】韩国留学生 趋向补语 偏误分析

  一、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偏误类型

  汉语趋向补语在韩语中相对应的表达形式丰富多样,对应的趋向动词更是数不胜数。因此,汉语趋向补语与韩语中的表达形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也正是由于各种差异的存在,韩国学生在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各种偏误。

  (一)遗漏

  遗漏是指句中的“动词 + 趋向补语”这一结构缺少动词或趋向补语 , 由结构中的另一部分单独承担整个趋向补语的语义功能。汉语中的趋向补语在韩语中基本都用作动词 , 在汉语中只有动词或趋向补语的句子是不完整的,但是韩国留学生在写句子时通通常只写一个。

  (1)* 大家不会出来同一种答案。

  (2)* 她从我面前走,为什么没有理我?

  (3)* 我在家门口坐一辆出租车。

  例(1)句中的“写出来”对应韩语中的“出来”,受母语习惯影响,韩国学生会遗漏“写”。对于韩国留学生而言,“写”和“出来”是两个动词,只需使用其中一个。例(2)句中趋向动词“走”后遗漏趋向补语“过去”。趋向动词 + 趋向补语“过去”, 表示动作的移动方向,如果省略此处的“过去”会使动作缺少方向意义。例(3)中韩语中的“坐上出租车” 翻译为“태시를 타다 ( 坐出租车 )”,因此韩国学生难以区分“坐上”和“坐”。此处的“上”不表示由低到高的位置移动,而是在改变位置的动作“坐” 后,表示人或事物趋近某处所。

  (二)错位

  错位主要是指趋向补语与宾语、动词与宾语之间顺序错误。当动词后面既有趋向补语,又有宾语时 , 如何安排补语与宾语的位置,中级韩国留学生难以分清。这主要是因汉语和韩国语的语法有很大差异:在汉语中 ,宾语的位置可前置、后置,也可放在中间;而在韩国语中 , 宾语只有一个位置。

  (4)* 他们开心得跳舞起来。(5)* 快进来教室里凉快凉快。

  例(4)中“跳舞”是离合词,离合词性质较特殊,既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也可分开使用,它的补语常出现在复合趋向补语中间。例(5)中“教室里”是处所词,宾语只能放在趋向补语的中间。韩国留学生受母语的影响,易把动趋结构看成整体,从而把宾语放在趋向补语的中间。

  (三)混用

  1. 误代

  误代主要是指选取的趋向补语不符合特定语言环境。趋向补语既有本义也有引申义,因此既能表示人或物的具体动作趋向,也能表示较抽象的状态义、结果义。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相当复杂,如果留学生不能理解趋向补语的每种不同的引申意义,那么就常会采用自己熟知的某一趋向补语,从而产生误代。

  (6)* 汉字要从笔画学起来。(7)* 他们搬进去新家。

  例(6)中“起来”误代“起”。“从……起” 表示以某时或某地为起始点;而“起来”则表示动作开始并逐渐加强。这两个词在韩语中对应同一个词,意义相同,只是用法不同。例(7)中“进去” 误代“进”。句中的“进”是动作使人或事物从某一处所的外部到内部去,可带处所宾语。“进去” 表示动作使人或事物远离立足点且从某一处所的外部到内部,立足点在处所的外部。

  2. 误用

  误用是指韩国留学生由于主观错误判断,将趋向补语使用在了不恰当的地方。在习得外语的过程中,通常要经过认知、联想、自主这三个发展阶段。韩国留学生在习得趋向补语过程中,已经能够运用一些已经获得的汉语知识,通过联想不自觉地扩大已知的范围,趋向补语就会被误用。

  (8)* 我的手机坏了,帮我修理起来吧!(9)* 同桌手里握着笔,在课堂上睡去了。 (10)* 你在读什么书,我也想读下来。

  例(8)中将“修理起来”改成“修理一下”。根据句意可知,该句表达的意思应是手机被修理好的结果,而韩国留学生认为坏了的手机应该开始修理,因此选择了趋向补语“起来”。例(9)中将“睡去” 改成“睡着”,这两个趋向补语在意义上具有很大不同。“睡去”常作为“去世”的委婉表达,“睡着” 表示正在睡的状态。留学生认为“睡去”是“正在睡” 的意思,由于文化差异,韩国留学生不了解该词的委婉含义。

  例(10)中将“读下来”改成“想读读”,二者的语法意义不同。“读下来”表示从动作的开始持续到动作的完成,“读读”表示在短时间的重复某动作或尝试做某事。根据句意,此处应该表示尝试读书。

  (四)回避

  回避是指留学生已经在主观上知道应该使用,但是由于知道自身在目的语知识上掌握不够熟练而选择回避,改用其它形式进行表达,原句多无语法错误。

  (11)* 他想继续走了。(12)* 起风了,树叶掉了。(13)* 天空中的雨停止了。

  例(11) 中在“走”后面添加“下去”,表示正在走的动作持续进行。留学生由于不能全面掌握“下去”的引申意义,采取了回避的策略,省略趋向补语。例 (12) 中原句无语法错误,但是为了回避“把”字句和趋向补语“下来”,把一个句子用两个分句进行表达。回避策略表明学生对“下来”在语义、语用上掌握得不够。 例 (13) 中“雨停”是一个过程,强调动作由运动到静止的状态。“停止”只表示结果,因此用趋向补语“下来”。中级韩国留学生看到的结果是雨停了,选择“停止”一词。

  二、留学生习得趋向补语偏误原因分析

  (一)汉语趋向补语本身的复杂性

  趋向补语本身的复杂性是重要原因之一。首先是汉语趋向补语构成复杂。趋向补语一般由“动词 + 趋向补语”的结构构成,趋向动词共有 22 个,其中 13 个复合趋向动词,9 个简单趋向动词。9 个简单趋向动词代表不同方向,“来 / 去”则是以说话人选择的位置作为参照,不同语境需要具体分析。汉语趋向动词虽然是有限的 , 但作为补语时所表意义无限,形式复杂。其次是汉语趋向补语在语法上表意复杂。汉语趋向补语在语法上分三种:趋向意义、结果意义和状态意义。趋向意义为本身义 , 结果意义和状态意义则为引申义。最后,汉语趋向补语在使用过程中与宾语位置的构成复杂。

  (二)韩语直译趋向补语的复杂性

  韩语语法中没有补语这一成分,因此汉语趋向补语译为韩语时大多不能直接翻译,需要借助于韩语其他句法成分。每一种趋向补语都对应着 2-3 种不同的翻译方式,很少有与汉语直接对应的翻译方式。并且,大多数外语学习者的母语系统都已成型,在习得第二语言时,母语会对目的语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韩国留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汉语基础,目的语对于汉语的习得也有一定影响,一些意义相近的趋向补语就会造成混淆。

  (三)主、客观环境因素的复杂性

  每一个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学习背景、学习目的、学习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学生习得汉语时的态度、方式、策略都不相同,学习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学生在习得过程中会对教材和教师产生依赖,如果教材不严谨或者不能与时俱进,课上课下教师与学生之间讲解和操作比例不当,都会导致偏误产生。

  学习环境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留学生趋向补语的学习。如果没有汉语语言环境,使用趋向补语的频率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有语言环境后,在不影响交流的情况下,如果出现错误没有人纠正,学生误以为自己说的就是正确的,并反复使用。

  三、小结

  韩国留学生学习趋向补语出现偏误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减少偏误的产生,我们可以做以下努力:首先,在加强汉语趋向补语本体研究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其他语言相关内容的研究; 其次,应当加强趋向补语教学的系统化,学生在学习趋向补语的时候,应进行大量的练习、强化;最后,要加强趋向动词的练习,教师在趋向补语的教学中应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在说明基本规则的同时,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练习。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