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寓言故事篇幅短小, 脉络清晰, 内容的前后段一般会刻意制造反差或对比来揭示哲理, 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教师若能充分利用寓言的文体特征循循善诱, 让学生通过新词分类掌握生字, 通过抓关键词、 句来归纳段意与文意, 通过关注寓言中优秀的语用方式进行拓展, 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掌握高效阅读之法。
杨星语,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08-11
【关键词】 寓言;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鹿角和鹿腿》 是 《伊索寓言》 里的一个经典故事, 最早以 《 牡鹿》 的篇名入选商务印书馆1906 年出版的 《最新国文教科书》[1], 如今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故事讲述丛林中的一只鹿在被狮子追逐后, 发现美丽的角让它差点送命, 而难看的腿却让它狮口逃生。 文本脉络清晰, 展示了鹿对角和腿看法的前后变化, 情绪对比鲜明, 非常适合用来训练学生梳理文脉的阅读能力。 但是如何才能抓住这则寓言中鹿的观点、 情感变化, 充分发挥寓言的教学价值? 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和经验,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 分类整合, 认读新词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 字词的认读永远是一大重点。 比起零碎地进行识字教学, 如果能统整词串, 以分类排列的方式进行教学, 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认读效率。 分类时一般可分为重难点字、 一般性生词和同类型短语三类。 重难点字要排列在前,优先帮助学生在对比朗读中攻克难字难词; 一般性生词和同类型短语在后, 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好词语、 短语。 依照这一分类法, 我们可以从 《鹿角和鹿腿》 一文中梳理出以下三组词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