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当今高校书法学学科体系建设的背景之下,建成满足大众需要、服务社会发展的书法学学科成为高校书法教育发展的重点。本文结合书法学学科发展现状,针对书法学学科存在的“精英式”教育方式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境遇,提出了书法学学科建设应当基于学科交叉协同发展的新观点,并尝试探讨如何将书法学学科建设成为具有包容性的多层次的学科体系。
李培根, 大学书法 发表时间:2021-07-30
【关键词】书法学;交叉学科;学科建设;高等教育
高校书法教育经历了百余年漫长且曲折的发展历程,书法专业逐步完成了从“学习时代”到“学术时代” 再到“学科时代”的发展。截至 2020 年 3 月,全国开设书法专业的高校中,招收硕、博士研究生的院校有 114 所,招收本、专科生的院校有 143 所。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使其从体量上来说已经具备成为成熟学科的基础。但是,我国高等书法教育仍存在着教学与就业相脱节、学科体系建设不完善、书法人才培养体系缺乏合理性等诸多问题。[1]
一、高校“精英式”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随着高校书法专业招生院校逐年增长与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培养了大量书法专业毕业生,书法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从多所高校书法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目标来看,无论是艺术类、综合类还是师范类大学,所开设课程涵盖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的技法与理论的学习,以及篆刻学、书法史论、文艺美学、中国画基础、古文字学、诗词格律等方面。教育目标是培养书法理论人才、书画创作专业人才、书法教师以及书法类杂志编辑等。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分为学术型与专业型,学术型硕士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目的,专业型硕士则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从各高校的培养方向来看,培养模式仍然属于“精英化”教育,书法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所学专业难以符合社会工作需求的问题。
当前所培养的书法专业人才存在容易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主要表现为教学和培养机制不完善难以为社会服务。[2] 以本科阶段教育为例,笔者对山西省某高校 2017、2018 级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调查,毕业人数共 123 人,其中有 57.72% 的学生选择就职于培训机构,成为中小学书法教师的人数占 13.82%,升学深造占 14.63%,选择其他方向就业的学生占 13.82%。可以发现,高校书法毕业生可从事的行业极为有限,大多都是从事中小学生书法教育方面的职业,而在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进入中小学从事书法教学。
从需求比重最大的中小学来看,2007 年广东省教育厅向各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粤教研 [2007]4 号),要求全省各中小学在秋季把书法课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表。教育部在 2011 年发布《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 [2011]4 号),要求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然而中小学书法课程发展相对滞后,很少有专门的书法教师岗位,就算开设书法课程也基本是让美术教师或语文教师兼任。可见,书法专业的培养方案涵盖面宽泛而在学科设置中又太拘泥于本专业,因此很难解决书法人才的培养发展的问题。社会需要具有较高书法素养,能够将书法专业优势于工作中发挥具有特长的复合型人才。
高校的书法教育如何与中小学书法教育相对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高校开设书法专业课程,授课内容多为技法与理论,有些高校开设有绘画、美学、文字学、名作鉴赏等特色课程,却很少有学校开设书法教学方面的课程。笔者认为,书法专业学科的建设要与国家教育的宏观政策相协调,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写得好不一定教得好,成为一名合格的书法教师,仅仅专业水平过硬是不够的,还要有良好的教学水平。而在高校的学科建设中,书法教育方面的教学几乎是空白,基本没有院校开设书法教学法、书法教育心理学、书法教育学等相关课程。此外,字体设计、书法展览策划、文化活动、艺术设计等与书法关系密切的行业对于书法专业毕业生有很高的需求,但是由于书法专业的学生缺乏相关的能力和经验,使得他们很难胜任这类工作。
综上所述,高校书法学学科建设不仅涉及学科自身发展,更影响到中小学美育教育以及社会需求层面。当下高校书法专业不断扩招,学科建设也要做出相应调整。与相关学科进行交叉协同发展,使得书法学学科因此具有更宽维度,才能使其更好适应社会需求,书法学学科不至于成为因循守旧的“小众”专业。在高校的学习中有侧重有目的地进行产教融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更能适应当下社会需求。
二、基于学科交叉概念的学科建设构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于 1984 年召开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术研讨会,研究学科之间的共有规律与方法,我国的学科交叉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近几年来,相关研究又延伸到学术交叉教育、学术交叉科研和学术交叉综合化方面。专业学科建设都会经历 “综合——分化——综合”的过程。基于学科交叉视角观照书法教育,对书法学学科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现在的书法专业正迈向学科化、专业化、体系化。书法学学科的建立一定要有一个完善的体系构架。伯顿 • 克拉克在《高等教育新论》一书中认为,学科的建立首先需要作为一门知识的学科,其次是围绕这个学科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学科的建立必然要有其专业性与特殊性,却并不意味着要与其他学科划清界限。若想使书法学学科成为一个既有学术高度又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有积极作用的专业,紧扣时代发展与多学科和合共生才是其发展之道。因此,对于书法学学科体系的建立一定不是平面的,而是多层次、多学科交叉的立体结构。其中要考虑到专业设置、发展方向、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设置等诸多方面,最终形成以诸多子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并且要具有书法艺术的民族独有性,彰显学科专业特色。[3]
书法学学科以实践为主,书法技法又是每一位书法专业学生必须锤炼的,没有对于书法技法的掌握,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也就没有成立书法专业学科的必要性。在书法技法之外,还包含有书法实践、书法理论与书法教学三大方面。书法理论是滋养技法与教学的土壤,完善的学术理论构架是一个学科能否发展的保障。书法教学则关乎基础教学与学科发展的科学性。此外,书法学还应与传播学、心理学、文学、考古学和社会学等其他学科交叉发展 [4],将中国书法学科建设成为具有民族性和国际影响力的优秀艺术学科。
合理安排书法专业课程是书法专业良性发展的前提。书法专业课虽以技法学习为基础,但仅停留在对于技法的锤炼是远远不够的,技法练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发展。书法专业学科中对技法课程的安排固然重要,但是其目的不是培养“字匠”,而是提升书法专业学生的审美水平,这样的技法练习是服务于就业并且有价值的练习。因此,在相应课程安排上要有多方面的侧重与细化。
书法理论方面的建设要吸取一些一级学科的优秀发展经验。书法理论是书法学学科建设的基石,建立科学完善的书法理论体系是书法学学科建设的关键,而与考古学、文学、史学等学科紧密联系似乎成了书法理论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例如当下流行观念史和当代史等领域的研究方法,这些新的研究方法对书法专业有着很好的借鉴价值,能在理论方面打破传统,融合出新,借鉴优秀学科的建设经验取长补短;又如在书法批评理论方面,存在着概念混乱、原理不明,盲目套用西方理论或是随意自我解说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理论的顶层设计和方法论不够完善,从而影响与制约着书法理论的构建。
书法实践方面要拓宽领域,与设计、影视、策展、跨文化交流等专业加强协作。在书法实践当中,书法与设计的结合可以产生巨大的价值。书法设计其核心在于书法,设计是艺术表达的一种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使用毛笔书写的习惯,甚至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硬笔书写也逐渐被取代。那么书法的实用性消失了吗?笔者认为书法基于当代最大的实用性之一就是设计。字体设计与书法艺术之间的审美标准是一致的,都是通过“用笔、结字、章法”来表达作品,二者只是最终表现形式不同。东汉许慎将汉字构造归纳为“六书”,秦国根据用途衍生出的“秦书八体”,这些造字规律也正是当今书法设计从中汲取的设计准则之一。在如今“融媒体” 时代下,书法设计早已与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工字体设计有着本质的区别。以黑泽明先生导演的电影《乱》来说,其海报由日本著名书法家今井凌雪题写, “乱”字的奇肆、朴拙、浪漫之感与电影所表达主题吻合。除此之外,《我不是药神》《攀登者》《活着》《红高粱》《妖猫传》等电影海报的字体都是书法家书写之后经过设计而形成的。[5] 因此在书法实践方面与其他学科交叉是必要的,学科交叉不仅拓宽了书法专业学科的广度,也使得书法与时俱进,激发了书法创作新的可能。
目前的高校中,仅中国美术学院等少数艺术院校有策展研究等相关专业,但几乎没有针对书法专业的策展研究,书法策展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当下展览大多流于“形式主义”,缺乏艺术家表达的精神内核。书法展览在当下已成为书法交流传播的重要手段。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书法展览成为展示文化成果,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对于书法活动的举办以及书法展览的策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符合书法艺术的策展专业也符合当下学科建设的需求。当下书法展览越来越多,受到社会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但展览所带来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却微乎其微。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书法作为传播媒介如何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是亟须研究的课题。近年来不断有书家到日本、韩国甚至欧美等国家举办书法展览,却鲜有影响。这说明书法文化的内核难以被西方了解,因此,首先要将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融入书法艺术当中,其次在传播过程中要与西方理论交流借鉴,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6] 传播过程的各环节会涉及各学科的协同配合,这对自身的学科体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书法教学要与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融合发展、取长补短。近代,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我们开始注重科学学科、强调实用主义而忽视艺术教育,使得书法、美术和音乐等美育课程成为学校教育中不被重视的一部分。高等书法教育不能仅着眼于“写字”这项技能本身,还要从文化、美学、历史等多个角度进行欣赏。以美育教育为引导,培养欣赏艺术、创造艺术的能力与智慧,给书法教育课程设置和书法教育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书法教育应当借鉴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经验,为书法教学法、书法教育心理学和书法教材编纂等重要方面起到指导作用。此外国家做出“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也意味着我们需要以国际视野对我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前瞻与趋势进行探索。
结语
书法艺术是一门绵延千年的独特艺术,同时也是一门朝气蓬勃的新兴学科。书法艺术基于当前书法学学科建设的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书法专业学科建设应该有广阔的视野,不应囿于“书法”本身,宜援引诸如心理学、教育学、考古学、历史学、文物学、传播学、艺术设计等相关学科,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拓宽书法学学科的深度与广度,以期使自身建成一个宏大的学科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