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目的 评价心理干预对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纳入200例部队官兵作为观察对象,以干预方案差异性进行分组,实施常规心理指导者归入对比组(n=100)、采取综合心理干预者归入研究组(n=100),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更低(P<0.05);干预前,两组应对方式各因子得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解决问题得分更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以及合理化等得分更低(P<0.05)。结论 在部队官兵中加强综合心理干预,可最大程度改善官兵的负性情绪与心理健康状况,同时,也能够极大地提升其应对能力,干预效果和价值可观,因此,综合心理干预可作为推荐模式在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推广、应用。
胡昌奇; 吴婧; 朱娅丽, 心理月刊 发表时间:2021-07-30
[ 关键词 ] 部队官兵;心理干预;心理健康;负性情绪;应对方式
军事改革正处于快速稳定推进阶段,提高部队官兵心理健康、心理素质是确保军事改革顺利推进和保持部队良好战斗力的关键所在[1]。新时期,对部队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指出应重视部队官兵的心理状况,予以针对性心理干预,使得每一位官兵均具备良好心态、健全体质,从而更好地面对大负荷训练,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2]。本次研究以 2019年4月~2020年4月的200例部队官兵为观察对象,予以不同心理指导和干预,比较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纳入200例部队官兵作为观察对象,以干预方案差异性进行分组,实施常规心理指导者归入对比组(n=100):一年兵33例、两年兵38例、三年及以上兵29例,年龄18~30岁,平均 24.31±4.25 岁;采取综合心理干预者归入研究组(n=100):一年兵32例、两年兵39例、三年及以上兵29例,年龄18~29岁,平均 23.49±4.18 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P>0.05,研究可行。
1.2 方法
对比组(n=100)实施常规心理指导:按照部队规定,给予部队官兵常规心理指导。
研究组(n=100)采取综合心理干预:①心理评估,重视部队官兵心理评估,主动与官兵进行交流沟通,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全面了解和评估,鼓励其说出内心真实想法、困惑,掌握其实际心理状态,找出造成心理问题、情绪障碍的原因所在,以此为基础制定具有针对性、个体化的心理干预,计划团体干预。②团体干预,组织所有官兵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学习,包括心理知识、自我心理调适方法等,频次可设定为每月1次,同时,重视部队和军营环境的营造,努力创作积极向上氛围,利用潜移默化作用改善和消除官兵心理问题。③个体干预,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官兵,应进行个体化的指导干预,可采取多种方式对其负性心理情绪进行缓解和消除,使其能够保持积极心态参加训练,需要注意的是,干预过程需做好隐私保护,不可随意泄露或者扩展官兵心理问题,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官兵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尽可能满足其一切合理正当需求。④特殊干预,当官兵在参加救援活动或者执行重大紧急任务后,其心理状况可能会发生较大改变,针对上述情况,心理咨询师需制定与之相关的心理干预措施对其展开心理干预,在最短时间内消除其心理问题,避免因心理问题影响后期的训练、任务,除此之外,还应注意给予新入伍士兵、退伍老兵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咨询,设置心理问题咨询处,鼓励存在心理问题、情绪障碍的官兵可及时进行咨询,确保官兵在有心理问题时能够得到良好帮助,避免发展为严重心理疾患,造成不可逆后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心理状况、应对方式。心理状况以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评分,得分高说明心理状况差[3];应对方式以自制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评价,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评分,其中,解决问题为正向评分,自责、求助、幻想、退避以及合理化等为反向评分[4]。量表、调查问卷均由专职人员进行发放、回收,所有研究对象均配合完成量表、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 表示,采用 x2 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况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更低(P<0.05),见表1。
2.2 应对方式
干预前,两组应对方式各因子得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解决问题得分更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以及合理化等得分更低(P<0.05),见表2。
3 讨论
心理情绪问题是诱发心理疾患的重要因素,具严重危害性[5]。部队官兵属于特殊群体,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其焦虑、抑郁等心理情绪问题愈加明显,近年来,虽然部队在不断提高对官兵的心理教育重视度,比如: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工作内容,定期给予部队官兵常规心理指导,但是,因心理问题引发的不良事件仍然时有发生,由此可知,需重视和加强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能够保持积极心态训练、执行任务[6-7]。
通过调查发现,部队官兵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担心无法处理好上下级、战友关系,部队作为新的生存环境,汇集四面八方不同地域人,当进入部队,或多或少会担心处理不好各种关系,无法实现自我价值[8];②无法适应艰苦、紧张的训练和任务,部队官兵需长期处于高强度训练、工作状态,因现阶段部队官兵中大部分为独生子女,未入伍前缺乏生活磨砺,当进入部队,便会出现无法适应艰苦、紧张的训练及任务情况,产生较大心理压力[9];③担心无法取得优良成绩,部队生活充满着各种竞争,包括训练、内务以及日常养成等,当身边战友成绩超过自己时,可能会出现心理压力剧增现象;除此之外,还包括生理发育烦恼、家庭难题等[10]。
本次研究: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 SDS评分更低(P<0.05);干预前,两组应对方式各因子得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解决问题得分更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以及合理化等得分更低(P<0.05);结果说明综合心理干预对部队官兵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和影响,分析原因在于综合心理干预为全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基于部队官兵实际心理状况出发,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个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指导,通过分析官兵心理现象、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对官兵进行疏导,能够及时消除心理问题、情绪障碍诱发因素,使其能够摆脱不良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健康,树立积极人生态度,进而提高部队综合素质和战斗能力[11-12]。
综上,在部队官兵中加强综合心理干预,可最大程度改善官兵负性情绪、心理健康状况,同时,也能够极大提升其应对能力,干预效果和价值可观,因此,综合心理干预可作为推荐模式在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