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的发展与启示

时间:2021-07-17分类:哲学

  摘要: 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 40 周年之际,通过回顾个人从事自然辩证法学习、研究和教学的经历,展现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表明中国的自然辩证法学派在发挥社会功能、影响社会实践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自然辩证法也应跟上时代发展,深入研究工程哲学,吸纳中国特色的周易辩证法,为建设 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做贡献。

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的发展与启示

  本文源自丘亮辉;, 自然辩证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07-16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学派; 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 40 周年之际,梳理了1958 年以来我对自然辩证法学习、研究和教学的三点感悟,献给自然辩证法学派学术共同体的学友指正。

  一、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问题

  于光远在上海、延安、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时期坚持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他毕生致力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曾经嘱咐我和胡冀燕将他的研究成果编成《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一书, 1990 年由我交给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我认为这本书 标 志 着 中 国 特 色 自 然辩证法哲学学派的建立。〔1〕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自然辩证法”的部分,也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学。〔2〕中国的自然辩证法学派总体上沿着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的道路发展,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3〕关于这段漫长的历史,于光远在《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一书中,记录了他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成果和指导思想。龚育之在其著作《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和《中国自然辩证法史》中做了全面总结,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4〕李惠国在《于光远———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奠基人》一文中也有很好的总结,并且介绍了他 1986 年陪同于光远先生访问德国时,在法兰克福大学总结的中国自然辩证法的四个特点,哈贝马斯听后感慨道: “我很赞赏你们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的工作,你们学派第三 ( 指哲学家和科学家建立联盟) 、第四( 指参与国家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 个特点我们是做不到的。”〔5〕98 这个评价引发了于光远对于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的思考。

  二、自然辩证法学派的社会功能

  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分子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首先学习唯物史观,认识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发展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规律,提高了对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的认识。其次是学习自然辩证法,主要引导知识分子通过自己的业务实践,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领导。虽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工作被完全否定了,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唯物史观和通过业务实践建立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非常牢固的。它造就了一代忠诚于祖国和共产党的知识分子队伍,充分体现了自然辩证法学派的社会功能。

  自然辩证法学派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在一些重要的历史发展的节点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受到苏联李森科在生物遗传学讨论中混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恶劣影响,1958 年在青岛遗传学座谈会上自然辩证法学者提出了发展科学文化艺术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受到党中央的重视。在大规模疾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结束后,在党的八大提出 “向地球开战”、大搞建设的时代,自然辩证法学者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要从“革命的哲学”向“建设的哲学”转变〔2〕,使人们重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 在反对“四人帮”的拨乱反正时期,自然辩证法学者反对批判唯生产力论,坚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唯物史观,并且批驳了“用马克思主义代替自然科学研究”的错误观点。〔6〕

  1978 年 1 月,经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批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研究会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开展了自然、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的哲学理论研究。

  在医学研究领域,毛泽东时代确立了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学发展的方针。由于中西医结合占用大部分研究经费又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导致中医与西医的专业研究经费难以为继,激起中、西医之间的严重分歧。1979 年在广州召开的医学辩证法研讨会上提出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驾马车同 步 发 展 的 思 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2〕后来,医学辩证法学会又在医学伦理学、临床思维、医疗资源的社会分配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反响,促进了医疗变革,受到了国家卫生部门和国际医学界的重视。

  文化大革命后,国家面临着重建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发展的重任。民生( 特别是城镇职工住房问题) 一直是摆在政府面前的大问题。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政府放开限制,允许各单位集资建房,城市的轮廓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由于不懂城市发展的规律,城市规划统一管理机构又被社会运动冲垮,交通、商业、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居民住进新房却买不到油盐柴米,附近没有医院、学校、派出所、公园和娱乐场所等,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1982 年,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召开全国城市发展战略思想学术讨论会。于光远提出,自然辩证法不仅要研究“天然自然”,也要研究像城市这样的“人工自然”,解决相关现实问题。当时,会议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时任国家领导人的万里、胡启立亲自会见了会议代表,并通过了恢复城市规划委员会等多项建议。作为一次学术会议,会议纪要最终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足见其分量之重。

  改革开放出台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在经济运行的实践中产生了诸多不协调的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与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等单位筹办由学术界、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共同参加的“双月经济座谈会”,围绕两个月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改革新政策的实施而出现新的社会问题进行座谈; 与会三方面的代表上情下达又下情上传,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并研究补救措施,用企业、学者和政府官员集体的智慧解决诸多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

  1987 年,中国城市依然面临粮食供应紧张的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为此,农业辩证法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历时一年的“粮食与社会”战略研究,邀请国家计委、农业部、农业科学院,以及纺织工业部、外经贸部等有关部委和各省市领导参加,分析了粮食生产和使用的诸要素,合理调整食物结构,有序调整与粮食有关的棉花、肉类、饲养业、副食品生产的关系,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等复杂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多项宝贵成果,其中有一项就是发展饲料工业。当时,国家粮食供应中有相当比例的粮食要拿去用作饲料,是造成粮食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依据当时的技术,粮食中的氨基酸已经可以实现工业合成,以便节省用作饲料的粮食,只是国家没有饲料工业的投资项目,国家计委感到为难。在课题组的建议下,国家计划单列了饲料工业投资项目。合成氨基酸工厂投产后不但有效节约了粮食,同时也促进了饲料工业和饲养业的发展。此后,课题组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又根据需要开展了“棉花与社会”和“菜篮子工程”的研究,这些研究受到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并且批转多个省市分管农业的领导和课题组共同研究实施办法并且进行试点,有效缓解了城市肉类供应和菜篮子等民生问题。

  以上研究得到中国科协的肯定。1987 年,在于光远理事长的建议下,中国科协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盟委员会。钱三强为委员会主任委员,实际工作主要由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后转入中国科协咨询中心) 负责。根据当时民工潮凸显的交通运输难题,两科联盟委员会开展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研究。与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不同,这次通过统筹协调,综合铁路、航空、水运、公路、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综合治理。在李国豪教授的主持下,历时三年完成了 1 项主课题研究报告和 14 个分课题研究报告、12 项咨询建议。整个研究过程得到了国家经委、交通运输部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邹家华副总理、朱镕基总理多次听取了课题研究汇报。最终,该项成果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科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评价该研究是: “我国目前交通运输战略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的一项成果,对于国家宏观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是世界工程大国,每年有几十万亿的工程投资,几亿吨的钢铁、水泥进行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出现大量的问题,自然辩证法学者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工程哲学研究的理论方向,与中国工程院共同开展了近二十年持续不断的理论联系实际研究,以殷瑞钰院士和李伯聪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提出了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工程本体论、工程演化论、工程方法论、工程知识论等五论,形成了工程哲学的中国学派,进一步发挥了中国自然辩证法应有的社会功能。〔2,6〕此外,还有其他如“教育改革”“文化论坛”等重要的学术活动,事实证明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辩证地综合治理科学、技术、工程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问题,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学派对发展 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启示

  19 世纪 40 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性继承人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基础上,创立了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组成的马克思主义。按照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的说法,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三大科学发现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按照马克思《资本论》的分析,资本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一百多年来特别是 20 世纪社会革命和科学技术革命两大潮流中,科学技术所取得的划时代进展尤为显著。恩格斯说过,随着自然科学领域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7〕329 - 331 随着科技发展和时代变化,思维方式也从科学思维进入互联网的工程思维,主客二元思维发展到非线性的多元思维,认识能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上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社会基础的变革、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工程思维方式,为发展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0 世纪以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生物遗传密码 DNA 的发现、非平衡态理论、自组织理论、协同学的混沌理论等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发现。新的科学发现在从宏观到微观,从宇宙学、星系到河外星系研究,从原子到夸克,从细胞到基因的生物学研究,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的科学发现导致了五项技术发明: 原子能和新能源应用技术; 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以克隆绵羊多利、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合成生命为标志的生命科学技术革命;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的大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大型项目的建设,它们都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面貌。

  21 世纪,面对第五次科技革命、新世纪的“乌云”( 暗物质、暗能量) 、黑洞、新量子革命、高能物理、航天工程探索、大尺度宇宙空间突破、分子生物学等,马克思的自然观、唯物主义和认识论迎来了新的挑战。“互联网 + ”、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相互作用,导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向纵深发展; 3D 打印和定制化生产引起的生产过程、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革命,特别是工程哲学的研究,工程建造过程中生产力的构建与生产关系的配置,推动着微观唯物史观的研究。〔3〕每一项工程的建造,都以生产工具和装备为主的劳动资料的选择,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的引入,具有一定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的劳动者等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的建构,并且匹配相应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所有制,确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地位及相互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等三大要素的生产关系。工程的本质是造物,造物就是直接的生产力的建构和生产关系的配置,从而一系列同类的工程构成产业。随着产业哲学的研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关系的改革,中观唯物史观的研究促进了唯物史观的理论在实际生产中的可调节和可控制的创新。经济全球化促进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向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的转化,并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创新。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提出 “发展 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是适逢其时,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新课题。

  五百年的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两个阶段。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总结了 19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创立了以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为核心的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20 世纪的社会革命和科技革命风起云涌、惊心动魄。终以苏联社会主义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屹立世界和美国世界霸权的衰落落幕。从 21 世纪初刚刚兴起的工程哲学反思近一个世纪的科学社会主义革命,我们会发现建设社会主义实际上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工程。〔8〕

  工程哲学认为,与科学问题不同,工程问题的答案不具有科学的唯一性。从问题的来源、性质和解决特点来看,都有此时、此地性问题,需要运用工程思维加以考虑和解决。工程思维是以“造物”为导向的思维,基本内容是求解“工程问题”; 工程思维不能简单等同于科学思维或艺术思维,但工程思维又同时具有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某些特征; 工程哲学必须重视对工程思维、工程知识和工程方法的研究,特别是处理极其复杂的社会主义工程问题,更离不开工程思维。〔8〕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表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包括与中国社会现实的结合,与最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结合,与历史传统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也只有根植于中国的“国情”与“文化”,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而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一定能够吸纳马克思主义。〔9〕

  我们需要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当我们谈到儒、道、释等传统文化,或者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儒家文化时,其实我们讲的是两千五百年来的传统文化,而中国的文明传统远不止如此。因此,我们不应忘记,中国的根文化是易道文化,是伏羲画卦、连山易、归藏易到《周易》以文字的形式书写了中国的易道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要是易道应用体系的构建。儒家和法家主要是易道在社会治理中的运用; 道家是易道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运用; 释教是易道在修身养性中的运用; 黄帝内经是易道在人的健康中的运用; 兵家是易道在战争中的运用; 纵横家是易道在谋略和外交方面的应用等。儒、法、道、释、医以及兵家和连横合纵的谋略等学派是易道文化在天地人之间全方位应用的延伸和延续。因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结合首要的、最终体现中国特色的是易道文化,儒法道释医谋等诸子百家也就在其中了。〔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的关系问题; 易道哲学是研究天地人关系的哲学,在追求天人合一的目标的过程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被看作是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两种站在世界之外看世界的哲学和站在世界之内看世界的哲学正好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认识论。正如汉代吸收罗马文化创造了汉代的辉煌、唐代吸收佛教文化创造了大唐盛世一样,现代易学吸收马克思主义和先进科学文化,必将促进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

  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 40 周年之际,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如果说毛泽东思想主要是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那么邓小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是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今习近平提出发展 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当然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21 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一项巨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要做长期规划,动员全国的理论研究队伍参加研究,总结全部历史经验和教训,这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其中的关键词是: “21 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即 21 世纪新的科学基础、认识论基础、社会历史基础。中国社会主义新的实践经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先进的科学文化和各种宗教文化的人文关怀理念的融合,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的新发展,而发展重点应放在中国特色、中国实践、中国道路和中国话语上。

  当今形势下,自然辩证法研究方向众多,但更应注意结合中国传统的周易哲学以突出中国特色; 结合工程哲学以跟上时代。现在,自然辩证法的教学也遇到许多新问题,有人对自然辩证法必修课程地位的取消而感到沮丧。我认为应该理性、客观地对待这些新情况,立足于原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研究成果〔6〕,在变局中寻找新的机会,比如争取工程哲学成为新的必修课程。过去的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现在的自然科学转向以人工自然为研究对象。树立工程思维,对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社会主义工程建设、 21 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建设都有现实意义。

  以上涉及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第一次提出的概念是探索性的,错误在所难免,希望能够引起学界的讨论。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