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中国玉米供需平衡及国际市场可利用性分析

时间:2021-06-10分类:农业基础科学

  摘 要 [目的] 当前中国玉米供需形势偏紧,产需缺口有扩大趋势,综合考虑到水土资源短缺的要素制约以及玉米进口来源国集中的贸易风险,加强对国际玉米市场资源可利用性研究,分析世界玉米主产国玉米生产和出口潜力,保障国内玉米供应安全十分必要。[方法] 文章运用比较分析法,对国内外玉米供需、贸易的历史和最新数据进行比较详实的统计分析;采用 FAO—GAEZ模型测算世界玉米主产国的玉米生产潜力。[结果] 当前中国玉米产不足需,长期看供需格局偏紧将持续,玉米净进口将维持常态化;世界玉米供需格局较为宽松,美国的玉米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玉米产量和出口量的份额在逐渐下降,而巴西、阿根廷、乌克兰的份额在逐步上升,贸易格局呈多元化发展;从4个玉米主产国较好的生产与出口潜力看,未来中国利用国际玉米市场资源的空间环境较为有利。[结论] 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保障中国玉米供需平衡,要实施玉米进口多元化战略,分散玉米进口风险,引导农业企业 “走出去”,加快建立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粮食供应体系,同时要立足国内生产保供给,优化玉米产业区域布局,促进国内玉米产业的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玉米供需平衡及国际市场可利用性分析

  本文源自刘靖文; 侯丽薇; 杨艳涛,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发表时间:2021-04-25

  关键词 玉米 供需平衡 潜力 进口 国际市场

  0 引言

  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要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球化背景下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资源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必要补充。 2010年中国由玉米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2012年玉米超过水稻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国家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2016年国家取消玉米临时收储制度,玉米价格由市场供需状况决定,供需形势发生逆转,长期供需向偏紧转变,2017/2018年度首次出现产不足需。加之2020年草地贪夜蛾的危害进一步向北迁移,而全国60%~70%的玉米产自黄淮海及北方玉米产区,这使得目前中国玉米的生产形势更加严峻。综合考虑到国内耕地数量少、质量下降以及水资源短缺的要素制约,研究世界玉米生产资源可获得性如何以及市场可利用性有多大,主要生产国玉米增产及出口潜力有多大,对中国提高统筹利用 “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包括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保障中国玉米供应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文献对中国玉米供需平衡的研究主要沿两条主线进行:一是采用不同的方法预测玉米产需缺口。吕晓英、李先德通过构建系统动力模型,研究多方案模拟结果,认为2030年中国玉米总供给量将达3.18 亿 t,总需求量将近 3.3亿 t,从 2020年开始出现供需关系的长期偏紧格局[1] ;尹靖华、顾国达采用 ARMA 模型、指数平滑、灰色预测和组合预测等方法预计 2030 年中国玉米缺口为 0.44 亿 t,占玉米需求比例的13%[2] 。二是对玉米供需平衡的分析被包含在中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分析之中。王辽卫分析中国主要粮食品种供需形势时,认为玉米市场产需存在缺口,临储玉米拍卖是保障国内玉米供给的主要渠道[3] ;黄季焜、王济民等认为中国粮食供需失衡的局面将延续到2035年前后,随着畜产品需求增长,玉米供需缺口会逐渐扩大[4] 。对国际市场可利用性的研究集中在对世界某一区域的粮食生产潜力分析。周曙东、朱晶研究发现,大豆增产潜力主要在南美洲国家和美国,稻谷增产潜力主要在东南亚和巴西,小麦增产潜力位于南北温带地区,中国利用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的小麦市场潜力较大,玉米则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有增产潜力[5-6] 。孙致陆、李先德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发展潜力约在 3.82亿~4.10亿 t,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国家的粮食发展潜力能够增加全球粮食供给[7] 。

  根据文献发现,目前大多数研究普遍认为中国玉米存在产需缺口,国际粮食市场也具有一定的生产潜力,但是玉米的生产、消费、供需平衡及进口是一个系统,从系统角度出发,已有研究针对粮食单一品种的聚焦不够,而玉米作为饲料粮,具有与其他粮食品种不同的特性与地位,需要独立进行研究。且国际粮食资源可利用性应综合考虑增产潜力以及出口潜力等因素的影响。鉴于此,文章从分析2009/2010 至2020/2021年度中国及世界玉米供求状况和贸易变化入手,对国际市场资源可利用性进行研究,对主产国玉米生产和出口潜力进行分析,为中国保障玉米供需平衡提供政策参考。

  1 中国玉米供需状况及进口贸易变化趋势

  1.1 近年玉米产量有所下降,未来将逐步增加

  如图1所示,中国玉米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在 2009/2010至2015/2016年度呈上升趋势,2016/ 2017至 2020/2021 年度有下降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 4 128 万 hm2 ,产量为 26 077 万 t,较 2016 年分别减 少 289 万 hm2 、 284 万 t, 3 年 降 幅 分 别 为 6.55%、1.08%。玉米播种面积减压主要原因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及大豆振兴计划,而播种面积降幅与产量降幅没有同步,原因在于单产提高,2019 年国内玉米单产为 6.32t/hm2 ,较 2016 年提高 5.86%。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市场需求的影响以及种植结构调整的逐步到位,玉米种植面积将恢复性增加,单产由于科技水平提高将呈增长态势,国内玉米产量将逐步稳定上升。

  1.2 2019年玉米饲用消费降低,长期看总需求量刚性增长

  玉米主要用于饲用消费和工业消费。饲用消费方面,2019年中国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玉米需求整体放缓,用粮企业和贸易商采购临储玉米积极性明显下降。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2020年 6月最新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饲用消费 17 500万 t,同比减少 5.41%;临储玉米竞价交易实际成交 2 191万 t,同比减少78.12%;平均成交率为27.18%,同比下降18%。工业消费方面,2019年中国统计在内的玉米深加工企业总计 159家,总玉米加工能力达到 7 466万 t,较 2018年增加 740万 t,玉米工业消费需求在产能扩张支撑下上涨,且燃料乙醇或将成为下一个增长极,产量缺口空间较大,未来玉米工业消费将继续增长。长期来看,随着非洲猪瘟影响的消退、人们消费结构的升级以及经济增长,玉米需求刚性上涨是必然趋势。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20年6月预计,预计2020/2021年度,国内玉米饲用需求17 700万t,同比增加500万 t,增幅2.91%;工业需求8 300万t,同比增加300万t,增幅3.75%;总需求28 004万t,同比增加809万t,增幅2.97%。

  1.3 玉米供需紧平衡持续,产需缺口有扩大趋势

  如图 1所示,2009/2010至 2016/2017年度中国玉米存在阶段性供给过剩,从 2016/2017年度开始,玉米消费量高于生产量,产需缺口有扩大趋势。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2020 年 6 月最新发布的数据,预计 2020/2021年度,中国玉米产量为26 100万t,同比扩大23万t,增幅0.09%;消费量为28 004万t,同比扩大 809万 t,增幅 2.97%;产需缺口为 1 904万 t,同比扩大 786万 t,增幅 70.30%。自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来,国内去库存速度加快,玉米产需缺口出现“鳄鱼嘴”现象。从生产端看,2016—2019年由于面积调减等原因玉米产量下降,未来产量的恢复性增加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短期内仍然产不足需;从需求端看,随着生猪生产逐步恢复,加之工业需求的产能扩张,未来玉米需求量增速将快于产量增速,产需缺口将有扩大趋势,供需紧平衡格局依然持续。据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模型 (CASM) 预测,2025年中国玉米净进口量将达到1 587.74万t。同时,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考虑,为了保证口粮绝对安全,由于土地等资源有限,适当放开饲料粮进口是必然的选择,因此未来玉米净进口将是常态化。

  1.4 玉米进口量增加,进口来源集中

  中国玉米进口贸易的变化,一是近年来进口量不断上升,并且随着国内玉米供需格局偏紧持续,玉米进口将呈扩大态势。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2020 年 6 月最新发布的数据,2019 年中 国 共 进 口 玉 米 479.11 万 t, 较 2016 年 增 加 162.41 万 t,近 3 年总增幅 51.28%。二是长期以来进口来源较为集中。如图 2 所示,2014 年之前中国主要从美国进口玉米,2014 年之后玉米进口主要来源国转向乌克兰。其中,从美国进口的玉米量占比由2013年的90.98%下降到2019 年的 6.63%,从乌克兰进口的玉米量占比由 2013年的3.34%上升到2019年的86.36%,贸易结构仍然较单一。随着中美贸易关系的缓解,预计后期中国从美国进口玉米的数量将会增加。

  2 世界玉米供需、贸易状况及对中国的影响

  2.1 世界玉米产量不断增加,美国所占份额下降

  据美国农业部 2020 年 6 月最新发布的数据,2009/2010 至 2020/2021年度世界玉米收获面积和产量总体不断增加,预计 2020/2021年度产量为 118 847.60万 t,近 10年产量总增幅达 44.15%。增产原因主要在于玉米收获面积和单产的提高,收获面积和单产分别由 2009/2010 年度的 15 695.2hm2 和 5.25t/hm2 增加到 2020/2021年度的19 813.3hm2 和6.00t/hm2 ,总增幅分别为26.24%、14.29%。

  同时,世界玉米生产格局正在发生改变,美国所占份额有下降趋势,以巴西、阿根廷为代表的南美洲国家、以乌克兰为代表的黑海地区国家所占份额上升趋势明显。据美国农业部 2020年 6月最新发布的数据,美国玉米产量占世界玉米产量的份额由2016/2017年度的34.1%下降到2019/2020年度的31.3%;巴西、阿根廷则由 2016/2017年度的 8.7%、3.6% 上升到 2019/2020年度的 9.1%、4.5%;乌克兰由 2016/2017 年度的2.5%上升到2019/2020年度的3.2%。

  2.2 世界玉米消费量不断增长,供需格局宽松

  世界玉米消费量在不断增加,但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供需格局较为宽松。据美国农业部 2020年 6月最新发布的数据, 2009/2010至2020/2021年度世界玉米消费量近10年总增幅40.99%,但产量总体高于消费量,库存消费比在波动中上升,2016/2017至 2019/2020 年度虽然连续 3 年下降,但是 2019/ 2020 年度世界玉米库存消费比依然在 27.92%,处于较高水平,供需仍然维持宽松格局(图3)。未来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世界玉米消费量将不断增长,而畜牧业的稳定发展使得饲料在全球玉米消费中的比重有所上升,饲用消费将成为拉动玉米消费增长的主要来源。美国农业部 2020 年 6 月预计,预计 2020/2021 年度世界玉米消费量将达115 757.10万t,创历史消费量最高水平。其中食用、种用和工业消费量 42 715.2万 t,占总消费量的 36.90%;饲用消费量 73 041.9万t,占总消费量的63.10%。

  2.3 世界玉米贸易量不断增长,贸易格局更趋分散化

  世界玉米贸易的变化,一是贸易量在不断增长。据美国农业部 2020 年 6 月最新发布的数据,预计2020/2021年度世界玉米贸易量为 18 288.80 万 t,比 2015/2016 年度增加 3 765.50 万t,近 5 年总增幅 25.93%。二是贸易格局更趋分散化。进口方面,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将增加肉类消费,玉米需求量增长强劲,进口将持续增加。墨西哥、伊朗、越南、中国、埃及等国玉米进口将较快增长,日本、韩国、欧盟等玉米进口量基本稳定,仍将保持主要进口国家或地区的地位。出口方面,巴西、阿根廷和乌克兰玉米出口份额明显增加,美国份额减少。如图4所示,2015/2016年度美国玉米出口量占世界玉米出口量的35.15%,预计2020/2021年度其出口量5 500万t,出口占比将下降到30.07%。而巴西、阿根廷、乌克兰玉米出口份额总体上升态势明显,预计 2020/2021 年度 3 国玉米总出口量将占世界出口量的 57.41%,国际玉米出口市场“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改变。

  2.4 中国利用国际玉米市场的机遇与风险并存

  从机遇上说,世界玉米生产总体维持上升态势,在进口需求的推动下,玉米贸易量亦是保持增长趋势,这为中国利用国际市场弥补国内缺口提供了保障。从风险上说,随着国内外玉米市场相互影响程度的加深,中国玉米贸易有四大风险:一是国内外玉米市场整合程度提高,但玉米贸易效率较低,缺乏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与定价权[8-9] 。二是单一的进口来源与较高的集中度增加了玉米进口风险,2020年1— 4月中国共进口玉米 213.65万 t,其中 92.33% 是从乌克兰进口。三是突发事件的发生也会增加贸易风险,例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粮食生产受到影响、供应链阻断,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大了玉米贸易的不确定性。四是世界各国对玉米需求量的持续增长加剧了中国进口玉米增加的难度。因此中国要防范玉米进口贸易的风险,首先要对未来国际市场资源的可利用性进行探讨。

  3 4个玉米主产国生产潜力及出口潜力分析

  2019年美国、巴西、阿根廷、乌克兰的玉米生产总量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49.18%,出口总量占世界玉米总出口量的 87.85%。研究对比这 4个国家的玉米生产潜力和出口潜力,对中国利用国际玉米市场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生产潜力分析

  从可开发潜在耕地面积看,4国总面积达24 903万hm2 。可发开潜在耕地面积是指在考虑各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仍然可以利用的未开发适宜用于耕作的土地面积。综合各国耕地开发的限制因素和全球农业生态区 (GAEZ) 数据库在“雨养+灌溉”供水条件与混合投入水平下的数据,可估算得到巴西的可开发潜在耕地面积最大,为16 785万hm2 ,其次是阿根廷为5 744万hm2 ,乌克兰和美国的可开发潜在耕地面积分别是1 325万hm2 和1 049万hm2(表1)。

  从潜在玉米单产看,巴西、阿根廷和乌克兰在 2020S ① 时期均有提升空间。该研究以 2009/2010 至 2018/2019 年度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乌克兰近 10 年玉米平均单产为参照期,对比 GAEZ 数据库在“雨养+灌溉”供水条件下对玉米生产采取高投入水平时,4国在 2020S时期的玉米潜在单产之间的差距。如表 1 所示,美国目前的玉米单产水平已远高于未来 2020S 的单产,依靠科技进步增产的空间较小。而巴西、阿根廷和乌克兰的单产在 2020S均有提升空间,阿根廷的玉米单产差距最大,为1.22t/hm2 ,乌克兰的是0.43t/hm2 ,巴西的是0.14t/hm2 ,这个差距通过科技投资和管理是可以实现的。

  从玉米潜在产量看,4国合计为 40 878.81万 t。根据玉米种植面积占国内玉米、小麦、稻米、大豆 4 种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的比重②可以估算得出当前巴西、阿根廷、乌克兰和美国的可开发潜在玉米耕地面积[10] 分别为 5 015.36 万 hm2 、1 078.72 万 hm2 、444.27 万 hm2 和 409.53 万 hm2 。利用 GAEZ 数据库各国在 2020S时期的潜在玉米单产,可以估算得到未来2020S巴西、阿根廷、美国和乌克兰的玉米潜在产量分别为 25 478.03万 t、9 374.08万 t、3 218.91万 t和 2 807.79万 t (表 1)。其中巴西的玉米生产潜力最大,对世界玉米潜在产量的贡献是62.33%,阿根廷、美国和乌克兰的生产潜力次之,对世界玉米潜在产量的贡献分别是22.93%、7.87%和6.87%。

  3.2 出口潜力分析

  从玉米产需盈余及自给率看,4 国有较好的玉米出口潜力。粮食自给率可以衡量国家的粮食安全水平,在保证满足本国玉米需求的同时,国内玉米产需盈余、自给率水平越高,玉米对外出口的潜力就越大。如表2所示,从产需盈余看,美国一直居于高位,巴西、阿根廷和乌克兰呈现不断扩大趋势,这主要得益于4国玉米产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国内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从自给率看,2009/2010至2019/2020年度 4国玉米的自给率水平均保持在 100% 以上,其中乌克兰自给率自 2016年以来快速提升,2019/2020年度已达到634%,玉米出口潜力要明显大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

  从国家农业与贸易支持政策看,近几年4国采取补贴政策、农场支持计划、改革关税与配额制度等政策措施以提高本国粮食增产与出口能力。以美国为代表的成熟国家农业与贸易政策偏向通过贸易保护为本国粮食出口提供支持,以乌克兰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则更倾向于吸引外国投资与提高国内基础设施以促进粮食生产与出口,了解主要出口国家农业与贸易政策的变化是研究玉米出口潜力的重要因素。美国农业的主要支持政策是补贴政策,2018年美国对农场启动农业补助项目,用于弥补美国农户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受到的经济损失,其对外贸易政策具有“双重标准”,会根据本国利益的需要推动改变国际贸易规则。巴西主要包括家庭农场支持计划、促进生物能源发展和粮食出口鼓励政策等,此外巴西还将私有化更多机场和铁路以提振谷物出口。阿根廷是外向型农业发展国家,2015年取消玉米出口关税与谷物出口配额制度,同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引进外资的措施积极致力于增强其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刺激农场经济发展是乌克兰近几年农业与贸易政策的重要内容,2014 年乌克兰引入土地长期租赁制度,外资能够获得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2018年政府投资10亿美元补贴支持农场发展,未来乌克兰将新建36 个港口设施,大力提高海港的粮食出口能力。

  4 政策建议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取消玉米临时收储制度后,中国须在新形势下重新认识国内玉米供需格局,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保障玉米供需平衡。

  4.1 实施玉米进口多元化战略

  中国应采取不同的贸易方式加强与4个玉米主产国的合作,分散进口风险,提高国际市场有效供给水平。具体来看,可通过签订玉米贸易长期合作和国家协议的方式,稳定与美国、巴西的货源供给,减少贸易摩擦;利用阿根廷优越的投资环境发展“订单农业”,提升贸易合作效率与农业合作现代化水平;借助“一带一路”农业走廊促进与乌克兰在玉米种植、加工、技术等方面实施产业化合作,建立农业合作示范区。此外,中国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玉米贸易合作,实现进口国家多元化,例如依托“金砖五国”的战略贸易伙伴关系加强与南非的玉米科技交流,充分挖掘其单产潜力。

  4.2 引导农业企业“走出去”

  支持农业企业“走出去”,加快建立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粮食供应体系,一方面中国应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强金融支持、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进行境外投资,积极参与到境外粮食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全产业链的经营,逐步建立全球粮食进口供应网络与农业资源供应链。另一方面,在现有农产品交易基础上要探索建立全球粮食交易中心,加强对重点产品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掌控,增强中国在全球粮食贸易中的定价权与话语权,有效规避和防范国际粮食市场风险,全面提升中国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保障国家粮食供应安全[11-12] 。

  4.3 保障国内玉米产业健康发展

  尽管中国利用国外玉米市场弥补国内产量不足的空间环境比较有利,但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生产保供给。保障国内玉米产业健康发展,首先在当前“去库存”以及结构调整背景下,应稳定优势产区玉米播种面积,加快玉米生产者补贴,保障农户种植收益稳定,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13] 。其次,要促进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延长玉米加工链条,形成多元化的产品结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产业竞争力。最后,要优化玉米产业区域布局,尽可能发挥主产区的优势,以东北、黄淮海和北方玉米主产区为重点,建设一批生产、加工、流通有效衔接的产业聚集区。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