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发表论文论如何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发展

时间:2014-06-07分类:农业基础科学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农民对于农技、农资和农产品市场等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尽快为农民提供一个崭新、快捷、全面的信息传递渠道,让农民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准确地制定前瞻性的生产计划,刻不容缓。

  一、农村信息化概述

  1.农村信息化的概念

  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农村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它是在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以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

  2.农村信息化的特征

  2.1统性和集成性

  农村信息化是生产、生活所需信息,以及经济社会、道德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

  2.2多样性和差异性

  农村不同阶层的信息需求不同,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

  3.农村信息化的内容

  农村信息化包含在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进的过程,具体有以下内容:

  3.1农村资源环境信息化

  它是整个农村信息化系统的重要基础,关键内容是建立各种农业资源与环境数据库及相应的检索系统。

  3.2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

  它有助于加强农村资源的共享,提高农村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的经济效益, 促进农民增收。

  3.3农业生产信息化

  它具体指动、植物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能大幅提高生产的精确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促使农业生产高效益。

  3.4农村科技信息化

  它能有效传递农业生产、科研、技术开发、教育之间的需求信息并指导农业生产、科研、推广、教育部门的有机协调与正常工作,促使农科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3.5农村教育信息化

  它是指农村教育和培训手段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3.6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

  它是整合农业生产资料的供求信息建立数据库上网运行,并开展农资电子商务,从而促进农资生产和经营企业效益的提高及农业生产的发展。

  3.7农产品市场信息化

  它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流通环节,简化了交易程序,节约了交易费用,从而有助于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滞后性,降低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3.8农村管理信息化

  它通过网络化管理农村行政、农业生产、农业科技等要素,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加速农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提高农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3.9农民生活信息化

  它包括生活、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各方面,有利于彰显人性自由和提高生活质量。

  二、农村信息化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1.农村信息化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

  能够建立起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形成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渠道,改变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滞后的状况,确保广大农民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和农业技术信息,保证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最优化,从而找准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农村信息化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保持农村稳定的重要动力

  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开展电子政务,促进政府与公众的相互沟通与相互信任,有助于实现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并建立一个依法行政、廉洁、“以人为本”的政府;此外,农民通过这种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拓宽知识面和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提高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进而保证社会的安定。

  3.农村信息化是促进科教文卫体公共事业建设,保证其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法宝

  促使建设农村社区数字文化阅览室,强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保证先进文化最大限度地输送到农村;此外,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疗救治、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和卫生监督信息系统、食品药品监管业务在线申请受理和审批行业数字证书以及食品药品监管热线等能最大限度建设以资源整合为基础的社会事业服务大平台,实现科教文卫体公共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4.农村信息化是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压力的重要手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世界上最庞大的非充分就业群体,农村信息化能够促使农业信息产业发展,容纳大批就业者;能够提高农村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一部分投入到农产品物流和营销产业就业的农民,充分利用农业信息技术,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三、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的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民信息化意识淡薄,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农村信息化进程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民信息意识的增强。然而现阶段,大多数农民尚未形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有效信息的自觉性,而仅仅依靠传统落后的言传身教的直接示范和交流方式;此外,农民信箱用户通过农民信箱平台建立网上免费摊位并发布买卖信息最终达成交易的,仅局限于部分种养大户和农业企业。这些在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大大阻碍了农业的迅速发展。

  2.农村信息流动不畅,信息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

  由于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准备把握,大多数农民的生产决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经济上遭受损失不可避免;由于信息流动不畅,近些年来造成的“谷贱伤农,果滞坑农”的现象比比皆是。现阶段,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仍是广播、电视和报纸,这些传统的媒体只能将市场信息单方向地传递到农民手中,却无法将农民的需求信息反馈回来,导致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相脱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农民对于农技、农资和农产品市场等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尽快为农民提供一个崭新、快捷、全面的信息传递渠道,让农民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准确地制定前瞻性的生产计划,刻不容缓。

  3.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农村普及尚需很长一段时间

  纵观全国,虽然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已建成大量网站,但对于经济实力薄弱,生活仍徘徊在温饱线水平甚至温饱线水平以下,且文化素质又普遍较低的农民来讲,他们已没有多余的经费来购置并不昂贵的农村信息服务设备,况且还要支付价格不菲的运转费。因此,如何让急需农业市场信息的广大农民获得廉价的信息服务,是农业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4.基层现代网络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现阶段,基层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与农村信息化建设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基层干部普遍缺乏网络、计算机的理论及操作知识,有的甚至无法运用常规软件进行办公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过分依赖村信息管理员及大学生“村官”,大大降低了工作力度,严重影响了农村信息化进程。

  四、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就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探讨适应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模式。具体措施有:

  1.提升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秉承“集中、统一、规范、效能”的原则,营造“统一兼容、资源共享、高效适用”的各级网络中枢服务平台环境,构筑全国“统一、规范、畅通”的信息网络体系。切实加大农村基础网络建设力度,鼓励、引导网络运营商结合自身优势,为农村信息化服务,推进和完善 “金农工程”、“农民信箱工程”、“村村通工程”、“信息化普及村工程”等信息化工程的建设。

  2.加强农村信息资源整合

  围绕“市级抓提升,乡镇抓延伸,村组抓服务”的思路,依托农经网、远教网等已经形成的运行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和运行维护投入体系,进一步整合农经网、远教网站点,充分利用好两网现有的人员和设备,实现多部门、多行业的涉农信息资源整合,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实现多网功能合一,提供便捷的农业信息服务,满足农民对市场信息多样化及个性化的需求。

  3.加强农村现代网络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重点抓好基层干部的农村信息化技术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发证等手段提高基层干部的网络、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业务能力。大力提升农村信息管理员队伍素质,积极拓展人才培养引进渠道,积极利用农民经纪人、种养经营大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有关社会中介力量,发展壮大农村信息管理员队伍,促进队伍整体水平提高。

  五、结论

  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任务,加快建设农村信息化,具有普遍的指导示范意义。农村信息化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杨军喜,朱晓飞.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五大问题[J].信息化建设,2009,(4).

  [2]张喜才,秦向阳.农村信息化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07,(11).

  [3]陈良玉,陈爱锋.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J].中国农业信息导报,2005,(2).

  [4]董增礼.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区域农村经济快速发展[J].农业网络信息,2011,(3).

  [5]杨桂林.结合自身优势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3).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