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贝羚胶囊是在猴枣散的基础上配制的,主要药物有川贝、羚羊角、麝香和青礞石等,其中,贝母素对小鼠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并具有阿托品样作用,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配以羚羊角咸寒,有平肝息风,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它具有抗惊厥,解热等作用,两药相配合,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稀释痰液,促进呼吸黏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排出,有较强的抗炎,降低BHR抗菌及免疫功能调节的作用。鉴于其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较小,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贝羚胶囊,复方鲜竹沥液
引言
比较贝羚胶囊与复方鲜竹沥液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选择AECOPD患者64例,其中33例(治疗组)采用贝羚胶囊治疗,31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复方鲜竹沥液治疗,疗程均为7天,比较两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7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贝羚胶囊治疗AECOPD疗效显著,优于复方鲜竹沥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累及气道、肺实质以及肺血管的肺部慢性炎症,并可导致不可逆性的呼吸道阻塞。笔者对AECOPD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吸氧,抗炎,平喘),分别采用贝羚胶囊和复方鲜竹沥液治疗,比较两者的疗效,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3月我中心收治的AECOPD患者64例,所有对象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关于急性加重期的诊断标准[1]。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其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57-78岁,平均(65.4±2.8)岁;COPD病程2-21年,平均(14.6±3.2)年。对照组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60-81岁,平均(66.0±3.5)岁;COPD病程4-26年,平均(15.2±3.9)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抗炎和平喘等综合治疗:用头孢呋辛钠2.0 g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 ml中予静脉点滴,每天2次;二羟丙茶碱注射液(喘定针) 0.5 g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以贝羚胶囊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对照组予以复方鲜竹沥液口服,每次10 ml,每日3次。2组疗程均为7 d。用药期间除有高热予以柴胡针肌肉注射及冰袋物理降温等治疗外,均未用其他药物。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 评估标准
1.3.1 疗效标准
结合AECOPD的临床特点,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级。显效: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客观指标(血常规、胸部X线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好转,客观指标有所改善,接近正常;无效:用药72 h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或有所加重。观察结果将显效、有效病例一律改为有效。
1.3.2 临床症状积分评定
选择发热、咳嗽、咯痰、胸痛、气急、咳血等6项症状,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积分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
1)发热 ①体温在39.5℃以上,恶寒或寒颤者,为3分;②体温在38.5℃~39.4℃,恶寒者为2分;③体温在37.3℃~38.4℃,微寒者,为1分;④体温在37.3℃以下者为0分。
2)其他症状 ①症状持续出现,严重,一般状况极差者为3分;②症状经常出现,较重,一般状况较差者为2分;③症状偶然出现,一般状况尚可者为1分;④无症状,一般状况好者为0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
贝羚胶囊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9%,复方鲜竹沥液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羚胶囊总疗效优于复方鲜竹沥液(表1)。
2.2 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降低,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的症状积分比较,贝羚胶囊组改善优于鲜竹沥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轻度腹泻2例,对照组出现皮肤瘙痒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3 讨论
据文献[2,3]报道,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0.0%由下呼吸道感染引起,是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最常见、最重要的始动因素,故早期有效控制感染是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第一关键环节。该病的病理特点为腺体增生肥大,分泌功能亢进,黏膜上皮细胞的变化及支气管壁有多种严性细胞浸润,充血水肿和纤维增生[4],老年COPD患者,往往由于炎症使人体自身防御机制、粘液纤毛清除系统遭受破坏致使粘液纤毛清除功能受到损害,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机能衰退,喉头反射功能减弱,导致患者气道高反应性(BHR)且免疫功能调节和损坏的纤毛功能的恢复需要时间。故临床上常采取中药制剂辅助治疗,以起到标本兼治、缓解症状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贝岭胶囊的临床效果优于复方鲜竹沥液。贝羚胶囊是在猴枣散的基础上配制的,主要药物有川贝、羚羊角、麝香和青礞石等,其中,贝母素对小鼠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并具有阿托品样作用,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配以羚羊角咸寒,有平肝息风,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它具有抗惊厥,解热等作用[5],两药相配合,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稀释痰液,促进呼吸黏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排出,有较强的抗炎,降低BHR抗菌及免疫功能调节的作用。鉴于其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较小,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8): 8-12.
[2] 谢灿茂, 周宇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5, 28(3): 346-348.
[3] 张金凤.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体会[J].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4, 18(4): 333-334.
[4] 陆如山, 曾刚, 缪竟成, 等. 慢阻肺及肺心病患者免疫功能改变[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5, 15(4): 218.
[5]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626-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