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提出乡村旅游背景下特色农业转型升级路径,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农村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指导。通过问卷调研法,分别从旅游者实体,乡村旅游项目,特色农业类型三个维度,运用SPSS交叉(卡方)分析法进行数据交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永泰白云乡旅游资源满意度较低,主要以不太满意和感官一般为主,各个年龄层次旅游者对不同旅游资源偏好程度各有不同。从旅游者职业出发,偏好的特色农业项目亦有所不同。从“明确绿色发展理念”“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三个目标层次乡村旅游背景下特色农业转型升级路径。
本文源自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6期《农业灾害研究》杂志,于201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6-1317/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农药、动物疫病、兽药等。
关键词 乡村旅游;特色农业;发展;转型升级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白云乡位于福州市永泰县西北部,地处中高山地带,境内多丘陵,大体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主要特色农业有五种,分别为休闲农业、景观农业、节庆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选取2019年国庆假期对旅游者进行随机发放问卷及交谈方式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共发放问卷109份,收回有效问卷104份,问卷收回率95.4%。
2 永泰白云乡特色农业现状分析
2.1 特色农业开发现状
2.1.1 特色农业产业布局不当 白云乡特色农业种类丰富,但是整体较为零散,产业空间布局、资源结构整合得不到有效优化和宏观规划。
2.1.2 特色农业创新水平不高 在“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各地均在发展乡村旅游建设项目,白云乡特色农业开发未将农业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亦没有深入了解旅游者需求,仅停留在农产品采摘,生态农场观光等活动上,缺乏特色农业活动策划,创新创意水平不足。
2.1.3 特色农业旅游服务体系不健全 白云乡要发展特色农业必将离不开旅游服务体系的支持。就目前而言,虽已建立农业服务体系,但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整体环境政治有待提高[1]。
2.2 特色农业推广现状
2.2.1 特色农业品牌开发薄弱 白云乡特色农业的推广依赖地理自然资源基础,竞争力相对粗浅和短暂。品牌营销理念还未得到深化,区域特色农业品牌开发与保护意识尚且不足[2]。
2.2.2 特色农业技术人才缺乏 白云乡特色农业存在较大的技术瓶颈与需求,缺乏专业人才为新型职业农民制订技术解决方案及开展技术指导[3]。
3 调研结果分析
3.1 调研对象概况
本次调研对象男女比例均衡,主要来自福州五区八县(占比63.13%),闽南地区(占比29.08%),其他地区(占比7.79%);调研对象以中青年人群为主(占比54.8%),年龄在50岁以下的旅游者(占比73.04%);职业构成主要以学生与企业职工占比较大。由此可见,永泰白云乡乡村旅游更多吸引福州本地居民,且主要以学生研学及企业职工团建为主。
3.2 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了解度与满意度分析
通过调研及访谈,以旅游者年龄及其喜欢的特色农业项目进行交叉分析,18岁以下的青少年较为偏好农业劳作体验;36~49岁的中青年大多属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到乡村旅游体验休闲生活,所以较为青睐配套实施较为完善的休闲农场观光项目;50岁以上旅游者多为退休人员,到乡村旅游更多是追忆其童年生活,以生态良田为主体的项目更能勾起回忆,享受乐趣(表1)。
3.3 旅游者职业类群与偏好的特色农业类型交叉分析
此次调研,通过旅游者职业类群与偏好的特色农业类型交叉分析可知,科研工作者,自由职业者与学生旅游目的凸显,喜好较为醒目。科研工作者大多承担着乡村振兴使命,所以偏好智慧农业。自由职业者相对追求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以研学目的出游的学生,大多数青睐特色农业节庆可以一展所长。而公职人员大多因其工作岗位的不同,喜好的特色农业类型各有不同。离退休人员,出游时间较为充裕,享受乡村旅游较为普遍,各色特色农业项目类型均能投其所好(表2)。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区永泰白云乡乡村旅游的特色农业现状调研可知,目前乡村旅游中特色农业受众群体较广,但相对应的规划整治还是有较大提升空间[4]。为了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符合“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旅游新路径迫在眉睫。这就对乡村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研究结论,从三个目标层次提出乡村旅游背景下特色农业转型升级路径(图1)。
4.1 明确绿色发展理念,展现“青山绿水”
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旅游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明确乡村中最具吸引力的“青山绿水”主旨,发展生态旅游理念,从根本上唤醒乡村旅游资源,应从综合环境整治与旅游路线组织两个大方向出发。
4.1.1 组织旅游路线 乡村旅游群体各有不同,在旅游路线设计时应多方面兼顾各个群体,针对学生群体需设计特色农业科普教育路线,满足其学习能动性。针对家庭旅游群體,设计家庭亲子路线,使其充分享受天伦之乐。针对中老年旅游群体,具有特色文化的旅游路线更为符合其人生阅历。而在社会大环境疫情之后的乡村旅游,健康疗养将作为新型的旅游路线进入大众视野并发展成主流。
4.1.2 综合环境整治 旅游的目的主要为享受轻松休闲的生活,环境的舒适性才是乡村旅游的基础。因此,为旅游者提供便捷舒适愉悦的旅游环境至关重要。应从出行道路的顺畅性出发,每个旅游路线的道路环境干净整洁,满足卫生设施要求,并合理规划其沿线景观,设计具有多重景观层次的观赏效果。
4.2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突显“一村一品”
乡村旅游日益增长,诸多地区涌现大批农业旅游项目,区分各个村落旅游资源,结合实地特征与产业布局打造具有识别度与吸引力的特色农业尤为重要。
4.2.1 挖掘文化内涵 每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脉络与文化资源,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时,要重点从文化角度出发,以各地民俗,传统民间工艺为根基,丰富旅游者的文化活动。再结合植根于乡村土壤的农耕文化让游客领略每个村落的时代缩影,了解当地的农业文明史与农民的生活画卷。
4.2.2 丰富项目类型 旅游项目的开发是每个旅游产业的核心,乡村旅游应充分调研旅游者动机并结合当地旅游资源,打造符合现代人追求的特色农业旅游项目。从乡村特色农业基础数据调研,突显“一村一品”总结乡村旅游可开发的特色农业项目:带领游客感受美丽乡村,体验古村落原生态生活气息的休闲农业;回归“自然之美”与“朴素之美”,使游客享受自然舒适生活的景观农业[5]。
4.3 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创造“金山银山”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以乡村旅游整体部署为导向,坚持规划先行,品牌引领的旅游战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4.3.1 构建服务体系 基础服务设施营建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基,是吸引游客的关键,也是提升游客复游率所在。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综合考虑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服务设施。建立完善的公共信息平台,为旅客在旅途中提供便捷自主的导览标识系统与通信设施。配套全方位专业的解说服务,并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与乡村消防,防盗安全救护设施,保障游客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结束乡村之旅。
4.3.2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为更好地满足旅游者需求,应把握服务体系人才的培养,提升整体旅游服务水平,并引进特色农业技术人才,开发农业生产新品种,新项目作为吸引旅游者的亮点。最关键的是,培养全方位管理人才,加强乡村旅游顶层设计,从总体规划高效合理的规划乡村旅游路径,从而为乡村振兴创造“金山银山”。
参考文献
[1] 张军,赵一亭.可持续导向的传统村落旅游服务系统设计研究[J].生态经济,2019,129(8):222–229.
[2] 江涛,中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分析及展望[J].农业展望,2020,2(4):38–42.
[3] 傅代豪,周江梅,杨勋华,等.福建省农产品电商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18,3(11):321–325 .
[4] 吴泽玲,石小波.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容村貌提升整治设计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9,11(21):179–180 .
[5] 于兴业,李德丽,崔宁波.乡村振兴背景下黑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北方园艺,2020,1(15):15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