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现代书院制下师生关系与师生互动模式探析

时间:2020-11-16分类:教育理论

  摘要:20世纪末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扩招,由于扩招过急出现了高等教育质量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师生比列失衡、师生关系紧张、矛盾多样、师生交流互动不够等等问题。如何更好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高素质人才?在传承中国古代书院的文化精髓和西方住宿制学院的经验基础上,国内高校开始大胆尝试书院制改革,从制度设计、环境建设、师资配备等方面加大投入,书院制拉近师生的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推动了师生互动和师生关系良好发展。

高教学刊

  本文源自高教学刊,2020(32):57-60.《高教学刊》(半月刊)创刊于2015年2月,杂志是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学术期刊。《高教学刊》办刊宗旨:刊发高等教育教学与高教理论研究成果,交流高校教学与建设的改革措施和实践经验,探索高等教育管理创新思路,为高校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书院制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古代书院极好的利用自然环境,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在山峦环拱,溪水长流的环境中,老师“授业解惑”,师生“修身修德”,亦师亦友,师生间尊重、平等、和谐相处。儒家大师孔子在周游列国讲学时,其弟子不离左右,在老师每天的讲学中修身悟道,师生关系和睦融洽,感情深厚。我国古代书院继承了儒家文化,推崇“平等、明辨、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和师生关系,学生在文化知识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神境界也不断提升,也是现代书院制所要学习和借鉴的。

  一、传统高校师生关系概况

  (一)课堂教学的机械化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大学本科教育已然不是“精英化”教育,第一,师生比例的不平衡使得课堂教学变为大班化教学,教师课上不可能是“点对点”有针对性的传授知识;第二,教师面临很大的科研压力,研究教学的时间被占据了部分,教学上差不多应付过去;第三,大学生经过高压的高中学习进入大学后心态发生了变化,有些甚至抱着“60分万岁”的心态,课前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去预习课程,课上教师讲讲,学生听听。所以,大学教育给常人的印象即“教师夹一本书来夹一本书走,考试前给学生划个重点”。机械化的教学让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几乎为零,尤其在一些非211、985的大学更为突出。

  (二)课后交流的线上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从邮件、QQ到微信、直播平台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平台不断丰富和便捷,很多问题找“度娘”就能解决,不用开口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完成。以前会出现课后学生围着教师一圈又一圈探讨问题,但现在下课后教师和学生都是急匆匆的离开教室,有问题就网上解决或者网上找教师答疑。以前教师告诉学生办公室地点,现在更多的是留个微信号。苏格拉底“问答式教学法”、我国古代书院中师生间“辩论式教学法”等在现代高校可能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慢慢减少,课后拉着教师“问道解惑”少之又少,当然可能也会出现钱里群教授遇到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三)矛盾的多样化

  高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的教授学生知识,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关联密切,生活中有辅导员老师,学习上有各科的任课老师,选课考试时有教务老师,同时在日常的交流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和产生各式各样的矛盾。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耐挫力和抗压力下降,有一言不合上网买热搜的,有与教师发生言语和肢体冲突的,也有自伤自杀的,导致教师不敢言不敢怒。加之教师每年的晋升和职称与年终的学生打分挂钩,教师也有会变成“讨好型”的,师生之间的矛盾复杂多样,教师也成了“高危行业。”

  二、现代书院制下师生关系新特点

  (一)以学生社区为载体,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使得大学生群体发生了变化,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面对巨大的挑战。部分高校开始探索书院制,如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汕头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等。书院的建设依托学生社区,以学生社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通识教育等。现代书院制下,第一,所有学工队伍入驻学生宿舍区,有的高校称辅导员为常任导师,负责学生日常管理教育服务工作;第二,聘请的通识导师同样进社区、下宿舍。总之,学工队伍包括部分专业教师都下沉到书院,走入学生群里,第一时间解决学生遇到和提出的问题,只要学生想要找老师,肯定能找到老师。书院的成立,延伸了师生交流的物理平台,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书院给了学生“家”的温暖。

  (二)以导师制为平台,促进师生学术交流

  书院是学生成长与进步的摇篮,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教师,实行书院制的高校基本都配备导师制。导师是书院制的灵魂所在,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教育与培养。导师一般分为通识导师、专业导师、社团导师、创业与就业导师、校友导师等。古代的导师基本以“讲学”来引导学生思考,推崇师生间自由开明的学术讨论氛围;西方住宿制学校的导师也是定期进入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每个导师指导一定数量的学生,包括学生、生活等。我国目前实施书院制的高校中,导师基本以讲座、沙龙开展的教育活动,通识导师一般都是聘请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大师,专业导师开展专业指导,社团导师负责社团活动等。通过讲座、读书小组、专业竞赛等开展小而精的指导学习,导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专业学识感染学生,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打开思维、自由讨论,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己。

  (三)以书院制为保障,实现全员教育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2005年,复旦大学在百年校庆之际成立了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理念的复旦学院,学院首创了至德、腾飞、克卿和任重为名的四大书院,旨在培养不受专业限制,能知晓自然天文,知晓古今之事,融会贯通,通权达变,通情达理,兼备多种才能的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习近平同志陆续去各类学校视察调研,为高校如何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理论和方法。书院制打破了传统以专业为单位的教育管理模式,开始一个宿舍不同的专业,学院负责专业学习,书院负责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完全的、完整的人才。

  三、现代书院制下师生互动模式

  (一)师生的“社区共居”互动模式

  古代书院师生共同居住,朝夕相处,师生互动不仅限于课堂教育,而且涉及到日常生活,有时师生也会共同劳作。现代书院中,宿舍区是师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它有效扩展和增加了师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密切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在传统学院制中,辅导员是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老师,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包含了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育人工作及班级建设和管理等,涉及到大学生的方方面面。因此,各个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要求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在实施书院制后,辅导员被称为常任导师,常任导师所有学生工作都在宿舍区域完成,加之晚上也有常任导师值班留守,“社区共居”模式下的师生互动频率增加,如小规模的班会、读书活动、谈心活动更加顺畅。除了常任导师,“驻院”导师定期在学生宿舍区开展学习交流,学界大咖带着学生在学术海洋中自由驰骋;校友导师带领学生体验行业前沿;专业导师为学生学业学习查漏补缺。“社区共居”互动模式让更多的学生愿意走出网络,走进社区,与老师互动交流。总之,热心学生工作的导师在“社区共居”互动模式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涵养等温暖、感染每一位学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己。

  (二)师生的“第二课堂”互动模式

  学院负责“第一课堂”教学,主要是学生的专业知识教授。然而,学校只让学生拥有扎实专业知识是称不上全人教育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高校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因此,书院的育人目标是在专业教学之外开展开辟“第二课堂”教育,在“第二课堂”中开拓创新。第一,在通识教育中打造一些特色品牌活动。通识教育可以说是一种人文教育,对于财经类、理工类学校尤为重要,它意在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些书院通过“礼仪文化学堂”“读书成果展”“博雅课堂”及“生活劳动课”等特色活动让学生有多样化的选择,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顺其自然的成长。第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当下学生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获悉大量的信息,其中不乏有一些西方势力的长期蓄意破坏。如有些中国留学生出国后发表一些不当言论,最近出现的“许可馨”事件让国人深感痛心,高校的学生爱国教育责任重大。在“第二课堂”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党建带团建,让学生在寻访红色文化资源中完成“情景式体验”教学,在实地教学深感中国当今繁荣强盛的来之不易。在活动形式新颖多样的“第二课堂”中,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师生互动融洽。

  (三)师生的“共建共治”互动模式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部分,关系高校的安全稳定和学生健康成长。传统学院“家长式”“权威式”的管理模式更多强调层级分明、统一服从,更多强调管理者、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一定程度上是不自由平等的。随着大学生群体变化,95后、0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物质富裕、网络发达、长辈疼爱的环境中,他们个性鲜明,敢于表达自己,希望被重视及积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实施书院制的高校中,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师生共同参加书院的建设和管理,如师生共同参与书院的院徽、院训的设计;参与书院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等。第一,学生充分参与宿舍管理和文化建设。有些书院制学校学生自由选择各类主题宿舍,有考研宿舍、创业宿舍、绿色宿舍等,学生根据宿舍主题自由设计独特宿舍文化,同时学生可以请教自己的导师或者常任导师交流宿舍文化建设,每学期书院会举办宿舍风采大赛,如南京审计大学沁园书院;有些书院制学校由学生担任楼长来进行自我管理宿舍,书院还配备驻楼导师,驻楼导师一般邀请知名人士和学者来进行交叉学科交流,如汕头大学至诚书院。第二,每周定期召开“书记座谈会”“院长见面会”,座谈中有学校领导、书院领导、教师代表、学生干部代表、学生代表参加,针对书院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为书院的发展建言献策,师生共同建设和治理书院,在这样师生互动模式下充分发挥了师生民主平等,培养师生书院主人翁精神。

  四、现代书院制下师生互动存在的难点

  (一)学生对书院的不理解

  书院是什么?学生在进入书院学习之前基本什么都不知道,每次新生开学时书院都会将书院文化纳入新生教育重要板块,书院提供和负责通识教育和日常的管理服务。尽管前期有大量的宣传工作,但是学生还是不太理解为何会存在书院。第一,大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自己上大学的目的就为了学好专业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或者进入更好的高校进行研究生教育,其他都无关要紧;第二,学生习惯了传统的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面对同宿舍不同专业的同学突然不太适应,不知从何处开始交流。由于大家上课的时间不一致,上课的教室不一样,会出现学生对书院班、专业班同学感情一般的现象;第三,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想要学习的知识点在网上可以解答,学生觉得完成好课堂学习拿到平时成绩就可以,不需要过多的与老师、同学交流,对书院的感情也一般。

  (二)教师对导师制的不认可

  教师和学生是书院的主体,而导师制的有效推进是书院的成功关键点,教师热爱学生工作,关心与关爱学生,乐于奉献,才能促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师生互动。但是,一项新的制度要落实、落细在刚开始是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的。第一,由于师生比例不平衡的问题,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除了完成课时量外,教师还有科研压力,科研成果将影响教师自身的职称和待遇等,对于年轻的教师压力更大,从教师角度看导师制便是增加工作量和压力;第二,因为网络技术的发达,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在网上交流,而不太愿意面对面交流,有时导师开展的讲座或答疑会,会出现“学生不来,老师苦等”的局面,很大程度打击了导师工作的积极性;第三,书院制处在探索期,好多配套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对于导师进书院工作如何算工作量、有无有晋升优惠等问题,一些高校的制度规定模棱两可,对导师进书院的激励不够。

  (三)书院制需要进一步优化

  实施书院制是我国高校进行教育改革的大胆探索和有效尝试,学生的综合素质、自我管理能力等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传承我国古代书院制文化和精神,学习牛津、剑桥等西方名校的住宿学院制模式经验的同时,我国现代书院制的推进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一,在硬件环境方面,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齐全的社区配套设施,让学生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每个书院要建造有特色的书院环境,利用地理环境挖掘自身的独特性,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所在书院的与众不同;第二,在师资力量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导师制,除了遴选和聘请学识渊博、热爱学生工作的导师外,同步给予导师相应的激励政策,提高导师工作积极性;第三,做好书院的校友工作,利用与依托好校友资源,如汕头大学的书院制建设受到李嘉诚的大力资助,也可聘请一些爱国、知名的校友导师,用优秀校友做好书院学生的榜样教育。

  五、建立现代新型师生互动模式的对策

  (一)回归师生,平等交流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应该是大家对古代师生关系的印象,它不仅带有伦理色彩,而且后来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但是古代书院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如学术上平等交流,相互促进;在生活中,启发引导,亦师亦友等,值得现代书院发展友好师生关系所借鉴。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师生互动良好友善是现代书院教育的特色,也是现代书院建设的初心。教师和学生都是书院中的主体,教师的本职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完全人格、学以致用、回报社会”,这些需要建立在回归师生主体上来,让师生平等自由交流,教师提纲挈领,学生自由思辨,师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不断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对于教师,首先,教师自身得有很高的学术文化修养。其次,学校得适当减轻教师的科研压力和完善教师的晋升激励机制。对于学生,首先,书院得做好书院文化和教育理念的宣传,要让学生明白书院注重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不是高中“三点一线”的延续。其次,书院教育引导学生应利用好自由时间,利用好现代网络,积累一定的知识量才能更好地与教师平等对话。

  (二)立足教育,全员育人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从古至今都有教育,它贯穿于一切教育活动中,它力求培养有用人才,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当今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纵观其发展过程都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现代书院制教育注重通识教育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学分绩点不是唯一,除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学生更应该公民素养高、身心健康,人际关系良好、兴趣爱好广泛,这是现代书院积极探索的目的和初心,也是进行教育强国的积极探索。因此,书院制的教育是独特的,它实现了一个全员育人的过程。首先,实现全员导师,除了书院的辅导员担任常任导师,所有专业教师可以担任专业导师、就业导师、通识导师等,热爱学生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也可以兼任社团导师等;其次,书院、学院、教辅部门可以联动起来协同育人,在全员育人中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三)完善制度,勇于创新

  书院制的发展需要我们投入很多,好多制度还不够完善。第一,书院的顶层制度设计,成立书院不是单纯的换个名字和框架,每个学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书院制,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主要是大一新生进入书院、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成书院专门为免费师范生建立的。第二,完备的学生社区管理制度及学生自治管理制度,书院依托学生社区,完善的制度才能推进学生在社区的学习与生活有序进行。第三,合理科学的导师制,导师是书院成功的关键所在,因而从导师的选聘、管理和考核都要逐步完善,才能让更多的导师爱上书院和学生工作。第四,加强家校沟通创新,共促学生发展。很多家长认为学生进入大学就是学校的事,学生自觉如期毕业顺利工作尚好,但修不满学分拿不到学位就后悔为时已晚。书院的新颖独特更能吸引学生家长进行家校沟通,书院为不同专业背景家长的集思广益提供了新平台。如南京审计大学沁园书院利用新生家长会、周末生源地家长会与家长经常性沟通交流,尤其对一些学困生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这也是为何高校开始探索书院制的背景原因之一。书院注重培养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的全人,注重培养有爱国情怀、有志趣爱好、有热度力量的现代人才。在书院制的建设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优化,为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孟宏君.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浅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4):40-41.

  [2]李久学.宋代书院的师生关系与学脉传承[J].现代大学教育,2019(03):74-75.

  [3]张国强.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内涵解读及实施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84):108-109.

  [4]王文靖.高校第二课堂导师制的可行性研究[J].新西部,2019(08):155.

  [5]陈博.古代书院视角下师生关系的研究及启示[J].智库时代,2019(03):27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2017(9).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