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在我国近3千万人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其中约有30%左右的患者,抗HBe阳转后,病毒在体内继续复制,病情较重,其中部分可以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自然好转率非常低。同样,抗HBe(+)的HBV无症状携带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一部分抗HBe(+)的慢性肝炎和HBV无症状携带者,往往是因为病毒基因变异所致,其所携带的HBV变异毒株大多数表现为在病毒基因组前C区末端1896位发生GA点突变,产生一个新的终止密码子(TAG),阻断了HBeAg的形成,导致在临床上出现HBeAg缺陷的HBV血清型,因HBeAg的缺失,造成诊断和治疗的困难[2]。此时,检测前S1抗原既能较为准确的检测病毒在机体内复制状况,又能诊断疾病的转归和了解是否携带HBV变异毒株。充分显示了前S1抗原的临床价值。所以抗HBe(+)的HBV感染者中,加查前S1抗原是非常必要的。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易慢性化、重症化的传染病。随着近几年对前S1抗原研究的深入,发现前S1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复制的重要的血清学标志。前S1抗原与HBVDNA在反映病毒复制方面有良好的一致性。对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前S1抗原的持续阳性,常提示病情呈持续进展及易重症化。前S1抗原滴度的持续下降提示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预期疗效好。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S1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包膜蛋白包括前S1抗原(PreS1)、前S2抗原(preS2)、S抗原。前S1蛋白含有肝细胞膜受体,前S1蛋白在病毒侵入肝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前S1蛋白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1 S1抗原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1.1 HBV的基因结构
HBV为嗜肝DNA病毒,HBV基因组由一个不完全双链DNA组成,约3 200个氨基酸。长链L含4个开放读码框架,为病毒蛋白的编码区:S区、C区、P区、X区。短链S相当于长链的50%~100%,其不固定端可被内源性DNA多聚酶延长,使病毒成为完整的双链。
12 HBV基因组编码
HBV抗原所有四个功能性读码框架(P基因编码DNA聚合酶,C基因编码HBcAg,S基因编码S抗原、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1],X基因编码 X产物)都位于DNA负链。
13 编码不同形式的表面抗原(HBsAg)的HBV基因区域
由大蛋白(LHBs),中蛋白(MHBs)和小蛋白(SHBs)组成,其氨基酸组成的肽段长短不同。在第一和第二个起始密码子之间的序列称为Presl,在第二和第三个之间为Pres2,从第三个密码子到终点密码子的序列为S。在空间结构上,PRES1区域位于完整HBV病毒颗粒的表面,和病毒的感染、装载密切相关。
2 前S1抗原与e系统的关系
在我国近3千万人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其中约有30%左右的患者,抗HBe阳转后,病毒在体内继续复制,病情较重,其中部分可以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自然好转率非常低。同样,抗HBe(+)的HBV无症状携带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一部分抗HBe(+)的慢性肝炎和HBV无症状携带者,往往是因为病毒基因变异所致,其所携带的HBV变异毒株大多数表现为在病毒基因组前C区末端1896位发生GA点突变,产生一个新的终止密码子(TAG),阻断了HBeAg的形成,导致在临床上出现HBeAg缺陷的HBV血清型,因HBeAg的缺失,造成诊断和治疗的困难[2]。此时,检测前S1抗原既能较为准确的检测病毒在机体内复制状况,又能诊断疾病的转归和了解是否携带HBV变异毒株。充分显示了前S1抗原的临床价值。所以抗HBe(+)的HBV感染者中,加查前S1抗原是非常必要的。
3 前S1抗原与HBVDNA复制的关系
前S1蛋白含有肝细胞膜受体,在HBV感染肝细胞和机体免疫应答方面起重要作用。在病毒感染机体的整个周期中,前S1蛋白的独特作用,使其能够较充分的反应机体的体液免疫状况,直至病程的转归过程,如急性肝炎时前SI抗原阴转是病毒清除的最早迹象,反之,前S1抗原持续阳性,急性肝炎将发展至慢性肝炎。前S1抗原与HBVDNA在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有良好的一致性,约有30%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HBe阳转后,病毒仍在体内继续复制,病情较重,其中部分可演变为肝硬化与肝癌。李琴等[1]报道HBeAg阳性、抗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9例,HBVDNA与前S1抗原的检出率均为96.5%;HBeAg阴性、抗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5例,HBVDNA与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81.5%和72.3%。前S1抗原能较准确地反映病毒在机体有无复制,前S1抗原较HBeAg更敏感地反映HBV复制的情况。
4 前S1抗原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关系
前S1抗原作为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的预后指标,发现对干扰素敏感的患者在治疗前的前S1抗原滴度明显低于不敏感患者[4],治疗后前S1抗原滴度逐渐下降的患者,HBeAs血清转换明显高于前S1抗原滴度下降不明显者。前S1抗原滴度逐渐下降的患者,HBVDNA水平亦呈逐渐下降;故经干扰素治疗3~4个月,前S1抗原滴度无下降甚至上升者,预期干扰素疗效欠佳,可考虑停用干扰素。干扰素治疗过程中, 前S1抗原滴度有下降, 但下降至一定水平后,无继续下降趋势,应考虑出现干扰素中和抗体可能。干扰素治疗过程中,HBeAa转阴或出现血清转换,肝功能持续异常,前S1抗原滴度仍持续高滴度者,应高度怀疑乙肝病毒前C区变异。2006年8月 第34卷 第4期临 床 军 医 杂 志 (Clin J Med Offic)
5 展望
前S1蛋白可反映病毒的复制,与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性有关,连续定量测定能反映病毒的复制情况。前S1蛋白与HBVDNA检出率两者符合。前S1蛋白伴随HBeAg消失而消失,且与阴转时间呈正相关,提示前S1蛋白是一个与HBeAs同时存在的较好指标。血清前S1蛋白相对含量变化可指示急性乙型肝炎的预后。如果前S1蛋白持续阳性,指示急性乙型肝炎向慢性转变。前S1蛋白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传播乙型肝炎病毒比前S1蛋白阴性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危险性更大,其家庭成员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危险性也较高,因而说明前S1蛋白可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指标。前S1抗原的检测也可在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和预后中作为指标。比较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前S1蛋白及其抗体存在时间的长短,说明前S1蛋白阴转越早,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程越短,预后也越好,因而前S1抗原可作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诊断[5]和观察疗效与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
参考文献
\[1\] Glehe D,Allakbari M,Krass P,et al.PreS1 AntigenDependent Infection of Tupaia Hepatocyte Cultures with Human Hepatitis B Virus\[J\].J Virol,2003,77(17):9511-9521.
\[2\] Lee Y I,Hur G M,Suh D J,et al,Novel preC/C gene mutants of hepatitisis B virus in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naturally occwrring escape mutants\[J\].J Gen Virol,1996,77(Pt 6):1129-1138.
\[3\] 李 琴,孙桂珍,魏玉香,等.前S1蛋白与乙型肝炎病勇DNA与e抗原在诊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时的对比性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3):134-136.
\[4\] Haruna Y,Hayashi N,Yuki N,et al.Serum preS1 and preS2 antigens as prognostic markers in interferon therapy for chronic hepatitis B\[J\].Scand J Gastroenterol,1992,27(7):615-619.
\[5\] Mi Z,Guo J,Feng F.Expression of HBV Pre S1 peptide in E.coli and product characterization\[J\].Chin Med Sci J 1997,12(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