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化学与材料类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0-03-03分类:教育管理

  摘 要:拔尖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受到国家与各界的广泛重视。文章重点介绍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在化学与材料类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方面的主要思路和做法,从系列管理制度和配套文件的制定、学生的选拔、科研导师的配备、特色创新课程模块的实施、科研创新成果的展示等多个方面总结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试验班学生的高标准培养过程和成果,以期探索出适合新形势下的理工科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地方高校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能力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拔尖创新型人才;个性化;高规格;特色模块培养;实践

分析试验室

  《分析试验室》(月刊)1982年创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分析化学刊物。《分析试验室》是理论与实践、学术与应用并蓄的专业期刊。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一直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科技与创新发表过一系列令人振奋的讲话。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也强调:当今是一个信息化、全球化、新的科技革命的时代,要求我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我们这个时代的需要。由此可见,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體部门,如何有效加强本科生的科研训练以及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热点研究课题[1-2]。2009年在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共同推动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9所高校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意在优势学科的基础上推动建立拔尖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吸引和培养优秀的学生,特别是希望能够在这种计划的培养下成长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并向国际一流人才培养目标迈进。该计划经过几年的运行和对优秀学生的选拔和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3-4]。目前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版)》中已经明确:选拔培养一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为新时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播种火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思想高地奠定人才基础。

  一、前期基础及存在问题

  黑龙江大学从2012年开始实施了“黑龙江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支持项目,我院化学专业成为入选该计划的4个基础专业之一。化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在化学专业实施6年,学院在优秀学术人才成长的培养模式与方案以及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取得了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二等奖等为代表的较为显著的建设成绩,培养了一批以复旦大学李伟研究员、黑龙江大学博士导师韩春苗研究员等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5]。但是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反馈和总结,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 现有试验班培养的群体单一,主要针对化学专业学生,对于其他专业拔尖人才的培养起不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试验班设立的大一和大二年级的科研课题效果不佳。学生在较低年级时基础理论知识不全面、实验技能训练不足,无法真正地从事和掌握科学实践活动的内容。

  3. 学院的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平台、高层次人才队伍、优势学科资源及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建立的紧密合作交流等高水平科研资源对本科生拔尖人才培养的有效支撑、引领和提升效果还不够。

  鉴于以上论述的主要问题,我们以化学专业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为引领,探索了培养化学与材料类各专业拔尖人才的新培养模式。

  二、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试验班的实施思路及实践

  该试验班面向全院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科学、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7个本科专业拔尖本科生实施创新型培养,每年试验班招收学生约30人,根据培养效果会逐年扩大试验班学生的人数。

  (一)培养模式与理念

  以培养各专业拔尖人才的创新研究能力为目标,充分依托学院高水平的科研平台资源和高层次的师资队伍资源,充分发挥学院广泛而深入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资源和ESI 全球排名前1%行列的化学、材料、化工三个学科的优势,以化学专业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为引领,构建“学科综合环境、开放创新环境”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一体化、创新型、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坚持“小规模、高规格、拔尖教育”的培养理念,培养各专业拔尖人才的创新研究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拓展拔人才的成长空间和发展视野,提升拔尖人才的培养质量,社会竞争能力乃至国际竞争力。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学科领域的拔尖人才,造就一批具有深厚学术底蕴,创新研究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有效提升学院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和声誉,为学院的优秀校友资源和各学科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储备。

  (二)培养目标

  基于“厚基础、精专业、重创新”的专业特色,培养德才兼备,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受到基础、科研和创新能力强化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和发明创造能力,综合素质高,专业扩展能力强,能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并进一步深造成為本硕连读和本硕博连读的研究型、创新型拔尖人才。

  (三)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试验班的实践

  1. 系列管理制度和配套文件的制定

  基于原有的化学专业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文件基础上,根据学校的相关培养文件,结合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试验班的特色,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文件,有利于试验班的管理,并激发高水平导师和拔尖学生参与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创新班的积极性,使试验班班真正达到培养具有科研创新潜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的目的。如《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试验班试验班实施计划》、《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试验班学生选拔方案》、《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试验班指导教师工作方案》等。

  2. 各专业拔尖人才的选拔及试验班的管理

  针对于2016级全院7个专业的本科生,在大三开始时,按照“以学习成绩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和学术潜质为核心”和自愿选择的原则,按照8%左右的比例将各专业最优秀学生共25人选入试验班进行培养,学生管理实行导师制与班级管理相结合。通过学院、专业负责人、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共同管理组织试验班学生按照特殊的培养模式进行学习实践。实施过程中开展过程评价,定期召开试验班学生、指导教师、任课教师、专业负责人、项目组成员等各个层次的座谈会反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不断完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程度上保证拔尖创新型人才创新试验班的实施效果。

  3. 高层次科研导师的配备

  在全院范围内拥有国家级或省级人才称号、博士生导师、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学院骨干教师担任科研导师,包括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等高水平专家学者,学生可跨专业选择感兴趣研究方向的高水平科研导师,也可以由原专业导师和其他专业导师实施双导师指导。通过自愿和师生互选的方式,2016级25名学生与学院25名高水平专家实现了一对一的科研导师配备,科研导师组织并带领学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研训练。

  4. 科研创新特色课程模块的实施

  在试验班学生课程体系中设置科研创新特色课程模块,模块中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科研创新特色课程模块中必修课程如下:

  (1)高水平专家科研讲座课程

  实施“校内高水平导师、国内著名学者、海外知名专家”三个层次讲座课程,对拔尖人才开展科研与学业指导,培训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2)大型仪器实践课

  依托学院的功能无机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大型科研仪器培训课程全面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

  (3)科研课题实践课

  依托学校创业创新课题、科研导师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及横向课题等设立科研课题实践课,课程内容包括开题、中期、结题答辩各个环节,激励学生自主参与科学研究。

  选修课程为个性化课程,由科研导师根据试验班学生的科研训练课题等方面的需要指导学生自由选择全院范围优质、相关的专业课程,体现个体化培养。

  三、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试验班的主要成效

  (一)全面实施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

  2016级学院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试验班学生全部参加了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高水平专家科研讲座,总计240余人次;全部完成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液体核磁谱仪、离子色谱仪、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8台大型仪器设备的培训和实践操作;全部顺利完成了科研课题的开题、中期和结题的答辩环节。

  根据调研学生们在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组织的夏令营活动中的面试情况,90%同学反馈科研课题、大型仪器和学术报告等课程给予的培训对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面试环节帮助特别大,学生在和“985”和“211”知名高校学生竞争时展现出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面试过程中对于科研方面问题的展现和回答更为自信和流畅。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