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突出科研创新平台在本科院校学校及其二级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是当前工程教育评估的重点之一。本文以具有车辆特色的重庆理工通大学车辆工程学院为例,介绍车辆工程学院是如何突出车辆特色科研创新平台在其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科研平台;车辆;专业人才
《创新人才教育》The Educ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季刊)2013年创刊,是学术期刊。本刊系国家一级学术团体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的学报,旨在研究创新人才教育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基金项目:重庆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汽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新形势下工科大学生竞赛与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与实践-以智能汽车学生创新基地为例”(项目编号:2018QN07)。
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全面贯彻党和国家与重庆市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明德笃行,自强日新”校训,弘扬“自强不息,求实创新”的大学精神,坚持以优势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优秀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坚持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全面推进工程教育,培养“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应用技术人才”,目前学院建有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为首要任务,将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学院第一准则,始终以本科教学工作为学院的核心工作。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和专家指导委员会集体研究决策本科教学工作发展和改革的重大问题,坚持以顶层设计为根本,以系所贯彻执行为核心,以督导制度为保障,建立本科教学激励约束机制,促进教师加大教学投入,鼓励教师科研进入本科教学,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建立师资培养培训机制,强化新进青年教师培育机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大力倡导师德师风,强化学风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为国家和行业输送了优秀车辆工程相关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为了加强实验室科研创新平台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实验室充分利用国家、学校的相关政策,积极为学院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具有代表性的举措和效果如下。
1 研究生人才培养
引导研究生积极参加科研工作与技术研发,切实提升学术素养。随着学术能力的提升,部分研究生可独立思考提出研究题目、研究方案自行组队积极申报国家与重庆市的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近年来共获得国家与重庆市创新基金资助2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其中范俊枝、彭凯、蒲红吉等研究生还以第一作者在SCI一区、二区等顶级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被国际同行评价为“首创”。联合培养已毕业博士2人,在读博士生3名。培养硕士350余人,获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获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4篇,学位论文抽检全部合格。
2 本科生人才培养
在依托平臺支撑教学的具体举措上,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学科交叉的协同育人模式,支撑建成了覆盖“车辆设计、分析、试验、制造、后市场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实验教学体系,建成教研一体化实验室26个,科研成果转化实验项目15项,吸引200余名优秀本科生参与开放实验和科研项目。
通过指导本科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习近平同志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
实验室研究人员指导本科生参加了“中国创翼”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市“科慧杯”等全国与重庆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获得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奖项。王阳阳从全国2万多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在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获全国唯一的团队一等奖。重点实验室支撑教研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吸引200余名优秀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获批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认证试点专业、重庆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
为满足学生专业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的需要,近年来,分别与清华大学苏州研究院、哈尔滨东安、重庆青山、重庆长安、东风小康、力帆汽车、重庆大江、重庆建设摩托股份有限公司、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重庆理工清研凌创测控科技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发动机厂等市内外知名企业加强办学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个,其中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理工大学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3 总结
对于科研创新平台在推动学院人才培养落实方面也还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学院与学院之间、学院内部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如何利用使之平衡、互动地良性发展,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再有随着国内外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学院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还处在不断适应、调整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李孝良,肖新,马忠友等.校企共建创新平台在地方高校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6(24):136-138.
[2]王莉,韦革宏.浅谈科研平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