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不断的出现,以及组织模式、社会治理、产业以及商业体系框架的变革,对传统的工程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挑战,工科不得不被重新审视,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新工科,便应运而生,呼之而出。在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需求以及培养目标有了新的要求,针对此,为了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就要对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进行转型。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杂志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大恒电子出版社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国家级学术期刊。http://www.istpei.com/hzqk/jisuanjiqikan/37525.html
1传统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
1.1重视理论,忽略实践
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传统的理论观念影响下,各高校重视理论技术以及课堂教育,而忽略了课外指导和实践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来说,一般包括:课外作业、课程设计、实验操作以及毕业论文等几方面,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教学将课堂理论设为教学任务的重点,而对于实践教学则是一带而过,草草的结束教学任务,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出现偏差,导致专业学科布局不合理,而且教学手段不科学,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大部分只能“纸上谈兵”,缺乏实践经验。
1.2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不足
当前,很多的高校在计算机的专业课程方面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很多的普通高校都是以重点高校的教育课程体系为参考,对“互联网+”这条主线的发展趋势欠缺融合,忽略了顺时而教和因材施教,导致教学内容与新工科背景对计算机专业的需求相脱节的情况,比如课程设置在大数据的分析方面涉及的不够新,与社会相关紧密的智能交通大数据在课程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分析和研判。
1.3考核制度有待加强
当前,由于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部分高校的考核制度还有待完善,计算机专业的考核制度一般都是将基础理论知识成绩与实验考核成绩相结合,但是理论成绩过于偏重,而忽略了实践考核,但是对于计算机专业这样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这样的考核制度并不适合,这只会让那些重考分、轻能力的学生名列前茅,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新工科背景下传统计算机专业转型的策略
2.1调整专业学科布局
在新工科的背景下,要想培养出实用型的人才,就要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科布局进行适当的调整,把“互联网思维”作为计算机类专业新工科建设的核心,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学生需要在更广泛的专业交叉和融合中学习。注重实践教学的培养,着眼于互联网革命、新技术发展、制造业升级等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学习而且是快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并且鼓励学生们创新。
2.2教学模式的改革
2.2.1重视实践教学
在新工科的影响下,要想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就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实践教学除了每天的必要课程外,如课内上机、实验课等,还要进行必须的课程设计与综合实践,为了有效的增加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开展比赛的形式来进行,如网页设计大赛、程序设计大赛等,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2.2开办校企合作模式
为了能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了解社会发展的方向,以及人才需求的要求,高校积极开办校企合作的模式,依照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课程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计算机科技培训单位或者是将企业精英请到学校为学生们授课,使学生从开发技术方面实现从学校到企业就业的零距离转换,并且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起一些前沿的技术和工具,并且在掌握常规软件编程技能的同时,使他们接触一些云计算、物联网、3D、信息安全等前沿IT热点技术,培养学生的技术研究兴趣。
2.3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新工科的精准定义需要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摸索,但是培养人才追求创新的思维禀赋、持续学习能力和领导力,以及宽厚的人文素质,是核心和内涵,所以在传统计算机专业转型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除了开设专业的课程之外,还要开设职业素养方面的课程,使学生们深刻的体会到道德素质教学的重要性,另外,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要中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们各方面的学习能力,这同时也对教师的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所以校方还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定期的对教师进行培训,将教师外派到企业,学习先进的技术,或者聘请相关专业的教授进入到学校中,与在职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学术讲座等,丰富教师们的视野。
3结束语
在新工科的背景下,传统计算机要想成功转型,就要从教学模式、学生能力、课程安排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