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观经济学是教育部规定的本科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文章分析了微观经济学课程及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学生学习特点,并结合自身多年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经验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经济理论
《经济学报》涵盖经济学科的所有学科领域,发表原创性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综述和评论性的研究论文。本刊秉承学术、公正的原则,倡导独立、客观的研究,提倡严谨、规范的方法。
一、引言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和运用微观经济学所反映的市场经济理论,能较为透彻的理解基本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把所学的理论用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现象和问题。此外,学好微观经济学,对于后续的宏观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以后更高层次的深造以及从事经济管理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抽象性、综合性、复杂性,理论多变、数学运用多、分析工具多样性等特点,经管类学生尤其是地方院校文科占比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做到准确理解和有效运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是每位授课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微观经济学课程特征
1.经济理论有特定的历史性
微观经济学分析的经济现象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是对经济现象的高度抽象概括,且这些抽象概括的理论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为前提,在理解和应用上不能割裂经济现象特定的历史性。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了解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学术背景,那么就很难掌握经济理论的历史渊源,对理论的认识和掌握也将是片面的、零星的。而现在的经济学教科书中对大多数理论缺乏充足的历史背景介绍,这是每本教材都无法避免的缺陷。而且经济学理论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为前提,是由国外的经济学家对本国经济现象的经验总结,符合当时当地的经济发展,教材中的很多假设、模型、案例均有浓厚的西方色彩,这些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方式均有所不同,使得学生不能深入了解和运用相关经济理论解决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问题。
2.理论体系具有综合性和变动性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生产者和单个消费者,以价格理论为核心,主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具有综合性,形成了众多理论学派(如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产生了众多经济学论著、代表性人物及主要理论观点,有些经济学理论是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但也有一些经济理论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同时,学术界不断有新理论、新观点以及新方法补充到原有理论体系中,或进一步巩固强化了原有理论地位,或对原有理论观点提出挑战,或构成一个新的微观经济学研究学派。学生在学习不同学派理论时,会疑惑同一个理论不同的经济学家观点会不一致甚至相悖,而且一个经济学理论竟然会有例外的情况等。
3.理论性和逻辑性强,内容较为抽象难懂
微观经济学属于西方经济学的课程体系,其理论体系是对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理论成果的概括总结,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规模庞大、关系繁杂、观点众多、联系紧密的经济理论体系,这就决定了微观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内容比较晦涩难懂,学生较难理解。同时,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定律及理论,是建立在三个基本假设条件之上的,即完全信息、完全理性、完全竞争,而这三大假设是建立在非常理想的状态下,在现实经济中几乎不存在。而背离假设或假设条件发生变化来讨论经济理论,这些理论将不再成立,甚至是错误的,因而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4.研究方法数学化
微观经济学理论是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总结,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并经常在一定假定条件下归纳成各种数学模型,广泛运用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来论证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如需求函数、供给函数、消费者均衡、生产者均衡、利润最大化等,求最大值(最小值)、求两条线的相切点或相交点等数学方法在微观经济学中应用非常普遍,大量使用图形和数学模型可以更直观地表现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但由于太抽象,对数学知识掌握一般的学生来说,理解运用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如何将经济学理论用数学式子来表达并进行求解。初级微观经济学(普通本科院校所用教程)所涉及的内容多强调模型、公式的结论和运用,而非模型、公式的推导,很多学生会疑惑最终的结论和运用到底起源于何处。
5.分析工具多样性
微观经济学使用的分析工具众多,如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长期分析和短期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邊际分析、数理公式分析、几何模型分析等等, 特别是边际分析和均衡分析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这些分析工具运用广泛但不易掌握。除此之外,微观经济学教材为了更直观地说明问题,经常会把复杂抽象的经济学问题转化成浅显易懂的数学图形,如在讲解消费者均衡时,就是通过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的相切点来解释消费者均衡,并通过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的变动解释模型中相应变量发生改变时均衡将出现怎样的结果。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时候,既要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功底,又需具有较强的图形分析及理解能力。
6.内容繁多,教学时间较少
微观经济学体系庞大,内容繁多,覆盖范围广阔,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的学生一般在入学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安排微观经济学课程学习。目前各高校常用的初级微观经济学教材有马工程编写的《西方经济学(上册)》,曼昆著的《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高鸿业著的《西方经济学原理(微观部分)》和黄亚钧著的《微观经济学》,这四本教材分别有9章, 22 章,11章和16章,每本教材几乎都涵盖了需求和供给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生产要素理论、公共产品、市场失灵等内容。由于课程改革等原因,一般地方本科院校初级微观经济学的学时只有 32个学时或者48个学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教授如此多的经济学内容,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比较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