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基于波束管理的5G小区边缘波束上行速率抖降研究

时间:2020-01-19分类:通信

  【摘 要】5G的业务类型及部署场景复杂,不同应用场景下速率需求不同,5G可通过NR波束管理或调整进行优化。从5G关键特性波束管理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广州塔央视5G高清4k直播遇到的上行速率抖降问题,分析验证并确定小区边缘弱覆盖优化方案,并通过实践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波束管理;加权;上行速率下降

通信工程师论文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通信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为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本刊从行业特色、科学特色、地域特色三方面体现本学报的办刊特色;本着立足本院、对外开放的办刊原则,本刊热情欢迎校内外各方人士惠赐稿件。

  0 引言

  移动性是历代移动通信系统重要的性能指标,该指标表示在满足一定系统性能的前提下,通信双方最大相对移动速度。5G移动通信系统需要支持飞机、高速公路、城市地铁等超高速移动场景,同时也需要支持数据采集、工业控制低速移动或非移动场景。因此,5G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需要支持更广泛的移动性。

  1 波束管理原理简介

  1.1 静态权和动态权

  Massive MIMO有两种加权方式:一种是静态权,另外一种是动态权。

  (1)静态权:静态波束对应的权值。UE反馈SSB索引或者CSI-RS索引,gNB通过索引与波束ID的映射关系,获得静态波束权值。

  (2)动态权:SRS权或者PMI权。gNB通过SRS测量的信道估计获得SRS权,通过UE上报的PMI反馈获得PMI权。

  UE在移动过程中,控制信道和广播信道采用预定义的权值生成离散的静态波束,各信道在每TTI都会选择各自的最优波束。因此在移动中UE可能会有静态波束切换更新。

  C-BAND的AAU以64T64R为例,架构如图1所示。对于静态波束,在基带做数字加权。波束管理的范畴只涵盖静态权,即静态波束的管理。

  波束管理具体包括波束扫描、波束测量、波束识别、波束上报和波束故障恢复等方面。

  1.2 波束扫描

  波束扫描是指在特定周期或者时间段内,波束采用预先设定的方式进行发送和/或接收,以覆盖特定空间区域。

  为了扩大波束赋形增益,通常采用高增益的方向性天线来形成较窄的波束宽度,而波束宽度窄容易产生覆盖不足的问题,尤其在3扇区配置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可以在时域采用多个窄波束在覆盖区域内进行扫描,从而满足区域内的覆盖要求。采用波束扫描技术,波束在预定义的方向上以固定的周期进行传送。

  1.3 波束测量

  波束测量是指gNB或者UE对所接收到的赋形信号的质量和特性进行测量的过程。在波束管理过程中,UE或者gNB通过相关测量识别最好波束。

  下行方向上,3GPP定义了基于L1-RSRP的波束测量上报过程,以支持波束选择和重选,该测量可以基于SSB或者分配给UE的CSI-RS。采用L1-RSRP的考慮是,为了进行快速的波束信息测量和上报,测量将基于L1进行,而不需要L3的滤波过程。传统的L3 RSRP由高层上报,而5G中的L1 RSRP直接在物理层报告,因此其可靠性和信道容量都比较重要。

  上行方向上,测量则基于SRS(探测参考信号)进行。SRS用于监测上行信道质量,由UE发送,gNB接收。UE可配置多个SRS用于波束管理,它们包含1到4个OFDM符号,占用分配给UE的部分带宽进行传送。

  1.4 波束确定

  gNB或者UE选择其所使用的Tx/Rx波束。下行波束由UE来确定,其判决准则是波束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应大于特定的门限。上行方向上,移动终端根据gNB的方向传送SRS,gNB对SRS进行测量以确定最好的上行波束。

  如果gNB侧能够根据UE的下行波束测量结果来确定上行接收波束,或者gNB侧能够根据上行接收波束的测量结果来确定下行发送波束,则gNB侧可认为Tx/Rx波束是一致的。

  同样,如果UE侧能够根据UE的下行波束测量结果来确定上行发送波束,或者UE能够根据UE的上行波束测量结果来确定UE的下行接收波束,且gNB支持UE的波束一致性相关的特性指示信息,则UE侧可以认为Tx/Rx波束是一致的。

  1.5 波束报告

  确定最好波束后,UE或者gNB将所选择的波束信息通知给对端。另外,gNB和UE侧还需要进行波束错误恢复等相关工作。使用多波束操作时,由于波束宽度比较窄,波束故障很容易导致网络和终端之间的链路中断。当UE的信道质量较差时,底层将发送波束失败通知。UE将指示新的SS块或者CSI-RS,并通过新的RACH过程来进行波束恢复。gNB将在PDCCH上传送下行设定或者UL许可信息,来结束波束恢复过程。

  2 案例分析

  2.1 问题概述

  央视新媒体实验室协同广州电信共同完成4k高清直播,地点选定在广州塔,采用游船的拍摄方式。演示业务类型为视频回传,无线侧通过CPE连接5G基站,再到核心网,并通过专线,整条链路打通5G网络,将拍摄内容回传至北京演播大厅。

  本次演示首次接入5G SA网络进行移动性场景尝试,涉及站内小区,站间切换等调试业务,此前CPE均在定点进行演示,未涉及移动性场景,难度较大。站点部署完成后,进行业务调测过程中发现在跨站切换发生前几秒,上行速率有抖降现象,在切换点前速率上行速率下降到50 Mb/s以下,演播厅回传画面出现花屏。

  2.2 问题分析

  (1)网络拓扑

  业务演示网络拓扑如图2所示。

  (2)站点分布

  如图3所示,主用南岸搬迁2扇区+电视塔室外1扇区满足覆盖。

  (3)测试分析

  分析测试log发现,问题并不是切换产生,而是切换前就已经有速率下降现象,同时上行MCS同步下降,上行SRS和DMRS RSRP在掉坑点都陡降10 dB以上,上行SRS和DMRS SINR也是陡降10 dB。

  (4)速率分析

  此时最优2波束一直在变化,概率是0/32波束,已经在小区边缘(水平负60°以外、垂直负10°以外),超出小区覆盖范围,波束落入衰落点的概率加大,进而速率陡降。

  2.3 原因定位

  华为现版本产品实现是上行PMI静态权值波束,不如下行基于用户移动的动态權值波束变换,因此超出覆盖水平正负60°,垂直正负10°,上行峰值速率就会受损。

  2.4 处理方案

  如图4所示,增加主覆盖小区到三个,精准控制覆盖,避免用户移动到最佳波束覆盖范围外。

  2.5 成效

  优化后,如图5所示,RSRP在航线上稳定在-95 dBm以上,演示航路上平均SINR为19 dB左右,SINR覆盖良好,演示航段速率基本稳定在50 Mb/s以上,能够满足央视视频直播回传的需求。

  3 结束语

  针对5G上行大带宽需求,需提前结合实际场景需求,保障重点区域覆盖情况,尽量避免水平和垂直夹角过大的场景。建议可以配合厂商5G智能仿真预估覆盖情况和测试效果,结合现场测试,确定最终的网络部署方案。

  参考文献:

  [1] 薛青. 下一代毫米波网络波束资源控制和管理技术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2018.

  [2] 柯翔敏. 基于波束赋形技术的无线通信实验[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36(1): 170-173.

  [3] 尧横. MIMO系统中波束成形和检测器技术的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

  [4] 高秋彬,孙韶辉. 5G新空口大规模波束赋形技术研究[J].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18(11): 14-21.

  [5] BJ?RNSON E, HOYDIS J, Kountouris M, et al. Massive MIMO Systems With Non-Ideal Hardware: Energy Efficiency, Estimation, and Capacity Limits[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2013,60(11): 7112-7139.

  [6] MARZETTA, THOMAS L, LARSSON, et al. Fundamentals of Massive MIMO || MULTI-CELL SYSTEMS[Z]. 2016.

  [7] 徐啸涛,陈丽琴,朱燕. 一种自适应波束赋形的大规模MIMO信道估计方法[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8,35(4): 199-202.★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