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模式转换与经验启示

时间:2019-12-27分类:行政法

  摘 要:建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是维护中国政党制度合法性、彰显中国政党制度优势特色、扩大党际交往交流、赢得中国政党制度国际话语权的需要。从政治传播学视角来看,中国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实现了由力量配置的政治话语模式到特色优势的制度话语模式,再到本质规律的文明话语模式的三次转换。力量配置的政治话语模式下,中国共产党将民主党派的性质总体上定位为“政治力量”或“政治联盟”,极少称民主党派为“政党”,习惯将其称为“统一战线中的民主党派”。特色优势的制度话语模式下,中国共产党率先从政治制度视角来审视多党合作问题,明确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多党合作实践定义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创造性提出“参政党”概念。本质规律的文明话语模式下,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科学概念,完整阐述“新型政党制度”科学命题,完美揭示中国政党制度坚定自信的内在机理。实践的发展变化要求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不断创新发展:话语表达应使用独具魅力的中国话语,遵循政党话语的规范,做到守正创新。

  关键词:新型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模式转换;话语实效;话语权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由辽宁教育行政学院主办。本刊作为学术性和工作指导性期刊,为推动高教、普教、职教全面发展服务,宣传国家有关高教、普教、职教等方面的有关法规、政策,介绍教育管理、教学改革、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经验、成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自1949年伴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新政协”)的召开而确立,到《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发〔1989〕14号文件)第一次得到全面完整表述,再到形成严谨规范的阐发并载入宪法,其话语表述表面只有信息是否完整的形式之变,并不存在内容蕴含的模式转换。但是从政党制度话语的建构特点及演进规律来看,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话语体系经历过三次重大的模式转换。这为说清楚、讲明白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我国新型政党制度[1],本文拟从政治传播学视角探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的三次模式转换。

  一、中国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建构需求

  存在决定意识。语言是思维本身的要素,具有感性的性质[2]。“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2]533独具特色的中国政党制度实践必须也必然能够产生切合自身的话语表达方式,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话语体系。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讲过的“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3]才具有更加直接的指导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之所以在世界政党政治的大潮中卓尔不凡、勇立潮头,日益显示出独特优势和巨大魅力,其科学精准、魂体相依的话语体系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话语体系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强烈表达着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对“和合共生”政党文化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国政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丰厚文化滋养。建构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特色话语体系,是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需要。创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既可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巩固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撑,又可提高我国政党制度的国际话语权,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维护中国政党制度合法性的需要

  一个政党在现代政党实践中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推行什么政策主张,达到什么目标追求,都要通过政党制度的话语体系表现出来。中国政党制度话语体系问题,就是一个宣介和传播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及如何实现这种宣介和传播的问题。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来阐释多党合作的中国实践、中国创造和中国魅力,对内可以表达本义、争取群众、形成共识,解决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政治认同问题;对外可以展示特色,扩大中国政党制度的世界影响,避免中国在国际政党话语较量中“失语”“失声”和“失踪”,落入西方话语陷阱。因此,如果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话语表达落后,话语体系陈旧,跳不出西方固有的条条框框,其所生成的多党合作话语就不能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反映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实践的中国特色,也不能得到受众的真心拥护,争取中国政党制度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长此以往,这会弱化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形象,导致政治资源流失,危及政治安全。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话语体系确实存在“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的问题,总体上声音比较微弱,甚至还要承受“中国各民主党派不能称其为政党”的污名化和“中国政党制度就是一党专政”的妖魔化压力。这恰恰说明我们在把握多党合作话语权建设规律、设置话题以及传播实效等方面需要努力和改进。这需要扩大话语生产,提高中国政党制度的话语供给力;丰富话语内涵,增强中国政党制度的话语阐释力;完善话语体系,激发中国政党制度的话语竞争力;优化话语表达,创新中国政党制度的话语吸引力;强化话语传播,提升中国政党制度的话语影响力,更好地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鼓与呼。

  (二)彰显中国政党制度优势特色的需要

  如何阐释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合理性,彰显多党合作实践的优越性,回应别有用心者的疑问和污蔑,形成一整套为国内外接受的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不仅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也考验着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境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民主党派成员通过创新“参政党”概念,建构起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合作模式,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多党合作实践镌刻成辉煌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锤炼成充盈的话语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实践成果丰硕。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充分发挥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在政治参与、利益表达、民主协商、凝聚共识等方面的功能和优势,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政党制度的政治效能,拓展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空间。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要通过适当的形式、方式和范式,将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特色和实践成果总结起来、传扬开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知晓并认同。只有建构起切合中国政党实践的话语表达体系,总结提炼出其中的标识性概念和创新理论,才能更好地提升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影響力和话语权,展示中国政党制度的魅力,释放多党合作实践的空间。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