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流通创新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时间:2019-11-06分类:经济与管理

  内容摘要:本文将流通创新内涵分解为流通规模、流通效率、信息技术(信息化水平)、流通结构和流通渠道五个不同的维度,并基于2005-2017年全国层面、东中西三个不同地区的面板数据,就流通创新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流通创新 城镇居民 消费升级 区域差异性 面板数据

商品与质量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自创刊以来,以“关注政府的关注、关注市场的关注、关注百姓的关注”为主旋律,以“共筑质量信誉、美化人民生活、繁荣市场经济”为目标。

  引言

  流通产业作为连接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供应链核心通道,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能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流通产业的创新发展来实现居民消费升级,并进一步借助于消费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增长已成为当前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居民消费升级两个重要阵营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相比较而言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步伐相对迟缓,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贡献度较低。所以,要发挥居民消费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首先就要从城镇居民消费升级入手,因此,研究流通产业创新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流通创新对城镇居民消费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流通创新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作用可能会呈现异质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从流通创新促进城镇居民消费升级入手,并基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性,深入剖析流通创新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及其差异性,为政府部门制定客观合理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参考。

  全文结构安排为:第一部分为流通创新概念的界定,并初步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现状;第二部分对流通创新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第三部分采用实证方法就流通创新对我国全国层面和东中西三个不同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区域差异性进行详细分析;最后为结论。

  流通创新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现狀

  (一)流通创新概念的界定

  关于流通创新的界定仍然存在较多的争议。产业经济学认为,流通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外化(姚嘉,2017),流通创新主要表现为流通业内部结构的不断升级。企业微观组织论者认为流通创新是流通企业的技术和服务创新,重点应该关注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整合,实现流通产业的优化(周珺,2017)。与之不同的是,政策论者认为,流通创新应该是指流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政策创新,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政策创新来实现流通产业自身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流通创新应该包括流通规模、结构和效率的优化(Robert,2010),甚至还有学者认为流通创新不应局限于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维度,还应该包括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政策创新,以及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对流通效率和流通结构的影响(杨水根和王露,2018)进而带动流通产业升级和优化。

  显然,关于流通创新的界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且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笔者认为,技术创新主要源自于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对流通产业产生的助推作用,而管理创新和政策创新分别源于流通产业内部和外部,且作为外部层面的政策创新是很难通过流通产业自身的努力达成,因此,要实现流通创新,更多应该归属于流通产业内部规模、效率的创新,以及借助于信息化水平、管理创新和政策创新的外部推动实现流通产业结构和流通渠道的优化。因此,本文基于现有研究,在流通创新不同界定的基础上,将流通创新定义为流通规模、流通效率、信息技术(信息化水平)、流通结构和流通渠道五个维度,通过五个维度来实现流通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二)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发展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规模不断增长。尤其是近五年,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消费驱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态势更为明显,且居民消费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3年的242843亿元增长到2017年末的366262亿元(如图1所示),增长50.8%,平均每年增长10.2%。

  进一步从城镇居民社会消费品支出占比和增长速度来看,近五年都出现显著增长,其中,2017年城镇居民的社会消费品支出增长幅度更为突出,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14290亿元,同比2016年增长10.0%。按消费品零售种类来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同比2016年增长9.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2016年增长7.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2016年增长9.3%,家具、建筑和装潢等享受型消费支出增长超过10%,分别达到12.8%和10.3%,通讯类增长幅度达到11.7%,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增长幅度较快,分别达到9.8%和12.4%。从数据来看,居民消费结构得到不断优化,消费增长开始由传统的生活必需品需求朝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方向迈进。

  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上涨背景下(2017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居民消费水平也由量变朝质变发展,其中,2017年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45元,相比2016年同比增长5.9%。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金额和消费结构构成来看(见图2),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类支出总占比达到32.9%,从单项支出来看虽然并没有排列第一,但相比食品烟酒(烟酒应该并不能完全归入生活必需品,至少有一大部分应该归入享受型消费)和以往的占比,已出现非常显著的提升,而食品烟酒和衣着支出的占比相比以前已经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降。

  因此,无论是从城镇居民社会消费品支出情况来看,还是不同种类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情况和构成来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已经开始由原先的以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为主导的生存型消费向文化娱乐、医疗健康等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转型,无论是消费规模,还是消费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改善,消费升级正在持续推进。

  流通创新与居民消费升级相关文献综述

  从当前研究来看,关于流通创新与居民消费升级之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流通业发展对居民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国外的Bob Saint(2009)的研究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降低流通中的物流成本费用,而组织创新则能够降低产品销售价格,从而能够进一步激发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活力,扩大消费规模的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消费质量。因此,他认为流通创新发展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和支付工具的创新不断降低零售商的流通成本,增强消费者的购物便利性,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国内的郑维校(2010)研究认为,流通规模和流通结构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反过来消费结构和需求的变化会对流通业的发展起到反馈作用,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郝爱民(2011)研究了流通业发展速度和规模与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流通发展速度和规模对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能够助力居民消费升级。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