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大数据技术蓬勃发展,新闻业常常借助大数据技术来革新报道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新闻形式——数据新闻。而数据新闻想要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需要依靠可视化传播。纵观国内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发展现状,在数据搜集与整合、视觉设计、制度重塑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促使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创新取得更大进展,本文探究了我国数据新闻发展现状,并对数据新闻的可视化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数据新闻;新闻可视化;创新路径
推荐阅读:《数据》依托政府统计机构权威数据优势,月度发布宏观经济、地区发展、投资走向、行业比较、消费趋势、地产、金融等经济社会热点数据信息。
一、大数据新闻的可视化运用
在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领域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必将与大数据进行结合,数据新闻将成为新闻传播业寻求发展和突破的一个“重要法宝”。2010年,首届“国际数据新闻圆桌会议”在阿姆斯特丹举行,会议中相关专家学者对数据新闻的定义提出了见解,即“数据新闻是一种工作流程,包括下述基本步骤通过反复抓取、筛选和重组来深度挖掘数据,聚焦专门信息以过滤数据,可视化地呈现数据并合成新闻故事。”
“数据离不开可视化的呈现方式,可视化的呈现需要利用在数据新闻上。”当今社会,受众时刻处于海量信息的包围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复杂的数据、冗长的文字进行查看。而大数据的可视化可以理顺数字间的逻辑,更加简洁地展示新闻的关键要点、将更好的阅读体验呈现给用户。
可视化是数据新闻的发展理念,信息技术是实现数据新闻可视化的重要措施。可视化的精准呈现需要将信息技术中的数据分析技术、图片制作技术、动图处理技术、微视频技术以及信息交流互动技术进行了完美的媒介融合。数据新闻的可视化,既可以应用到传统媒体,实现内容优化、版面優化、呈现形式优化,也可以应用到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多种现代化传播媒介,以更融合的手段、更生动的形式进行表达。
现如今,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已经纷纷进军可视化数据新闻领域。2009年英国《卫报》在全球范围内首开数据新闻先河,尝试通过一系列数据的引用来报道新闻。而国内媒体在2012年前后也尝试开设数据新闻专栏,我国数据新闻方面的探索可谓佳作不断。目前,新浪《图解天下》、网易《数读》以及搜狐的《数字之道》、第一财经的《DT财经》、等栏目都在进行着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实践,数据新闻已经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报道。
二、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实践难题
国内的可视化数据新闻平台为数据新闻可视化做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数据不丰富、传播效果不佳、运作模式有待改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数据新闻的传播效果,阻碍了数据新闻的发展。
(一)缺乏丰富及时的数据
基于大数据的新闻源内容,要靠数据说话,数据是佐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手段。新闻数据作为重要的数据资源,一般只有政府部门或大型公司才能对数据进行使用,新闻媒体自身缺乏数据。
数据新闻的可视化要依靠数据,政府权威部门的公开信息、企业披露的公开资料等是数据新闻的重要数据搜集途径。除了政府和企业发布的公开数据,一些行业协会和专业市场调研公司也会定期发布行业统计信息,这也是数据新闻报道的数据源。此外,记者还可以从已发表或出版的新闻稿件、图书中获取数据。
当下政府部分数据向社会公开,基于此媒体平台能够更加方便、及时的获取相关数据。但我国政府公开数据的能力有限,数据透明公开程度有限,这些数据也往往缺乏相应的时效性支撑,信息也较为零散,难成体系。各行业协会和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也都形成数据壁垒,没办法互相呼应、融合。国外作为开放性国家,其数据平台能够提供大量的数据资料供新闻媒体使用,这也为国外可视化新闻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但我国在这方面却没有具体动作。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媒体在数据获取方面仍处于被动阶段。
现阶段,我国大数据面临着开放程度有限、数据不能丰富及时获取、数据来源有限等问题,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发展。
(二)新闻传播效果不佳
可视化的数据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其实用性要明显低于其他行业,表现方式的鲜活性、灵活性不高,新闻可视化报道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新闻媒体对大数据的应用依然停留在表面,呈现方式以数据的原始形态和“粗加工”为主,不能深层次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此类数据新闻可视化产品有为了数据“拼凑”新闻的现象,并没有较强的新闻性和可读性。
由于数据获取有限、滞后,数据仅限于几个特定的领域,导致其新闻题材也就因此受到限制。许多拥有重大意义选题的数据新闻,因为得不到有效的数据支撑而放弃。这样一来重大新闻选题不能进行数据化呈现,而普通的数据新闻形成不了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对广大受众没有吸引力。
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我国数据新闻的可视化过于追求外在表现形式,新闻报道多停留在视觉化手段的呈现,而出现了外表华丽、内里空虚的情况。
(三)运作模式有待优化
可视化数据新闻的出现实际上代表着新闻生产对新技术的吸纳和接受,同时也意味着固有的运作模式被打破。
传统新闻生产流程比较简单,稿件采写过程更多的是记者一个人单打独斗,编辑做为下一个流程进行稿件优化。从前期的新闻采访写作,到后期的形成新闻稿件进行发布,整个流程很少再有其他人的参与。
而在新闻可视化的生产过程中,无论是记者还是编辑都不具备数据搜集分析、视觉化传播的一系列技术。所以在生产流程中需要有专人搜集数据,然后有人来分析挖掘数据,还要有人来进行视觉化设计。如网易《数读》的数据新闻团队包括记者、编辑与设计师等。
在此过程中,技术人才进入了到传统新闻生产的流程中,他们需要和记者、编辑组成一个新的专业团队,在此过程中,传统新闻生产与可视化生产的理念冲突,共同语言的缺失使得沟通成本大大提升。和国外相比,我国可视化新闻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发展程度不高,数据新闻团队的专业化程度较低,运作模式亟待完善。当下大部分的新闻媒体内部都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例如沟通不到位、人员配合不好、采编与输出脱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