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扩容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时间:2019-10-09分类:基础医学

  [摘要] 目的 分析扩容疗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预后改善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登记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标准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应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进行扩容,对比两组及其各亚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 两组入院时、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短期和长期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短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灌注状态者出院时、短期改善、出院3个月、长期改善神经功能均优于对照组低灌注状态者(P<0.05)。 结论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扩容疗法适用于大动脉粥样硬化低灌注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短期和长期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扩容疗法;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

医学论文投稿

  《医学美学美容》(月刊)创刊于2011年,是《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社推出的一本综合类女性美容瘦身健康生活杂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组危重症,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1]。把握静脉溶栓最佳时机能够有效减轻发病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但因静脉溶栓疗法适应证较为严格,并不能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方案加以推广。有研究资料提示[2],血管再通和再灌注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呈负相关,提示提高血管再通率和再灌注率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和死亡风险。本研究以扩容疗法即增加血容量,改善脑内血运,缓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血氧供给不足状态,从而实现提高神经功能预后的目的。为此,开展了中分子羥乙基淀粉扩容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6例,女52例,年龄52~78岁,中位年龄65岁,发病时间<24 h,合并症包括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心房纤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按入院登记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按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机制分型,观察组和对照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分别为53例、49例,心源性卒中型分别为3例、5例,穿支动脉型分别为33例、35例。其中,观察组53例大动脉粥样硬化者中30例为低灌注状态,对照组49例大动脉粥样硬化者中25例为低灌注状态。两组各项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入选对象病情诊断明确,且病程均在24 h内,尚未进行溶栓治疗。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心衰、低钠血症、肺水肿等严重疾病和沟通、意识障碍者[3]。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标准治疗,吸入氧气维持通气功能,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连接心电监护设备,监测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给予依达拉奉、奥拉西坦、醒脑静等药物保护神经功能;应用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积极脱水、减压以防颅内压增高。同时,连续3 d为对照组患者经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青州尧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091,规格250 mL∶2.25 g),每日1次,单次剂量为500 mL。观察组患者连续3 d经静脉滴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246,规格130 mL:0.4 g),每日1次,单次剂量为500 mL。

  1.3观察指标[4]

  观察并对比两组及其两组不同亚组间入院、出院和出院3个月的神经功能评分,短期和长期神经功能改善评分。

  1.4评价标准[5]

  神经功能评分测定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短期和长期神经功能改善评分分别为入院时NIHSS评分与出院时、出院3个月NIHSS評分相减之差。NIHSS测评内容包括意识水平(提问回答,指令动作)、水平眼球凝视运动、眼部上下象限视野、面瘫、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语言功能等,每个测评项目由轻至重依次计分。NIHSS评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越好。所有测评均由同一组医务人员完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段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出院和出院3个月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出院和出院3个月的神经功能评分、短期和长期神经功能改善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间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组内比较,两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入院、出院、出院3个月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短期神经功能改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长期神经功能改善评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2.3两组心源性卒中型组间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组内比较,两组心源性卒中型患者入院、出院和出院3个月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短期和长期神经功能改善评分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2.4两组穿支动脉型组间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组内比较,两组穿支动脉型患者入院、出院和出院3个月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组间比较,两组穿支动脉型患者短期和长期神经功能改善评分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2.5两组低灌注状态组组间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组内比较,两组低灌注状态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3个月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组间比较,入院时两组低灌注状态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出院时、出院3个月观察组低灌注状态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以及短期和长期神经功能改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最为主要的临床特征即为脑血氧供给不足所致脑组织坏死,因此,临床治疗的首要原则即是在短时间内恢复大脑血供、氧供。主流观点认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的4.5 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可最大限度地解除椎/颈动脉闭塞或狭窄症状,从而扼制神经功能缺损进展[6-8]。鉴于静脉溶栓时间窗限制较为严格,加之溶栓治疗后潜在的脑出血高风险,迫使更多学者研究其他策略。临床公认脑组织的坏死与大脑内血氧缺乏关系密切,且有研究证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的减少或阻断会产生一系列反应[10,11],表现为细胞内K+外流速度和细胞外Na+及Ca2+内流速度加快,而这也是脑组织死亡的直接原因,提示及时恢复血流十分关键。鉴于此,是否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增加系统血容量,扼制K+外流、Na+及Ca2+内流异常这一生理反应,最大限度地恢复血流动力学,增加脑内血氧供给而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提高神经功能预后,笔者认为值得尝试。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能够通过改变血浆渗透压迫使组织液回流,从而实现血容量增加的目的,且该药物可改变细胞膜电荷,分散聚集的细胞,有利于机体血黏度的降低,继而改善微循环。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因防治血容量不足和休克的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吴勇[11]在研究中指出,“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小剂量高渗羟乙基淀粉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且不会对患者凝血功能造成影响”,高度肯定了羟乙基淀粉的应用价值。0.9%氯化钠溶液是临床治疗失水症状的主要药物之一,可实现扩容效果。龚拥军等[12]在研究中发现,颈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时,在注射完对比剂后追加3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能改善颈动脉根部的成像质量,提示0.9%氯化钠注射液具有一定扩容作用。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