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19-09-21分类:农业工程

  摘要:“测量学”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能够为该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测绘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地形图测绘及识图、用图能力,在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章结合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培养计划及该专业“测量学”教学大纲,分析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测量学”的教学现状及问题,并结合授课经验,提出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测量学”教学的教学改革方法及措施。

  关键词:测量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教学改革

自然环境论文

  “测量学”是自然地理与资源规划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课程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部分又包含课间实验和期末实习环节。测量学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测量技术、地形图的测绘及使用、建设施工测量的基础知识及能力。近年来,随着GNSS技术、空天遥感技术(特别是无人机遥感技术)及测绘新仪器、新设备的快速发展与更新,使得传统的测绘成果急速向数字化方向发展[1]。因此,传统的教学、实践内容及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2-3]。基于此,在现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融入目前较为前沿的测绘新技术及新方法于“测量学”教学及实践中,是教学改革探索的重要内容。

  一、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测量学”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测量学”课程的学习、实验与实习,使学生了解测量学科领域技术发展的概况,了解测量工作的目的与作用;能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概念以及常用测绘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水准测量原理及其內业计算过程和方法,基本掌握导线测量内业计算过程和方法;掌握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其消减方法,了解测量误差的传播规律;具备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形图的应用及施工测量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使用水准仪、经纬仪以及全站仪等常用的测量仪器,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形成一丝不苟的作风。使学生能解决在自然资源保护与规划、土地、矿产、水利、城乡建设中的有关测量问题。为学生从事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城乡土地规划、土地管理等工作奠定必要的测绘基础及实践能力。

  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测量学”教学现状

  1.课程内容多,课时量少。桂林理工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测量学”课程总授课课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课时为22学时,实验课课时为10学时。理论课内容主要讲述测量学的基本知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测量误差及测量数据初步处理、高程及平面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及使用、施工测量等。实验课的主要内容为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使用等。“测量学”课程内容多,知识点零碎,而且学生们都是首次接触测绘仪器,因此对知识的消化和仪器的使用都需要相对较多的时间,但是由于授课课时少,使得课堂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课程定位及内容设置没有结合专业背景。自然地理与资源规划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极少从事专业测绘工作的,这就使学生对“测量学”课程的内容不太感兴趣,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降低,更甚者出现抵触心理,导致授课效果不理想。另外,课程内容及授课顺序并没有结合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实际背景进行相关部分重点讲解,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对学生相关的疑问没有把握准确并解释。比如,该专业对地形图的绘制及使用频率是相对较高的,因此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应重点对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量及绘制方法进行重点讲授,加深学生对课程的认同。

  3.新型仪器利用率低,实验室开放程度低。“测量学”的教学特点就是理论知识加上实践操作,实验及实习基本上是在室外进行,而实践环节主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协同合作意识、自主分析和解决测绘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迎难而上、艰苦朴素的良好品质。目前,桂林理工大学测绘教学仪器设备完善,无人机、新型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设备充足,但是自然地理与资源规划专业“测量学”课程基本没时间去接触这类仪器。“测量学”是基础课程,也是该专业学生首次接触测绘学知识,应适当提供开放时间,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积极性,扎实学生基本功。

  4.实习考核标准及制度不健全。对于“测量学”来讲,实习课程与理论课程同等重要,实习是对理论课程很好的补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程的认识及理解,并通过自身的动手,了解各类测绘仪器的构造,掌握仪器的使用,从而更好地去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措施

  1.结合专业背景调整授课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在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测量学”是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它能够培养学生基本的地形图测图能力、掌握地形图的应用能力,为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与利用、环境保护和管理等提供必要的测绘知识。对于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讲授测量的基本理论及原理外,还要指导学生的测绘仪器使用能力,特别是新型的测图电子仪器。应重点对测图、识图、用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独立地进行地形图的测绘及使用。

  2.改进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式。“测量学”是室内理论授课加上室外实验授课相结合的一门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有侧重地去讲授重点部分,并启发学生思维,增强互动与探讨,更多地结合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公式推导等数学结构比较严密的章节多采用板书步步推导,加深学生理解;对于水准测量原理、角度测量原理、地形图测量原理等章节应结合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画、动画等形式进行讲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在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应适当抽取时间为学生讲解目前较为先进的测绘理念及先进仪器的展示与体验等。

  3.加强实验室开放程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基础课程,其中实验和实习部分是测量学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而测绘专业实验室是学生实验和实习环节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在完成基础的教学任务之后,应在时间上加大开放程度,学生可以在实验、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继续学习,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及设备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创新性实验,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4.加强教师监督及评价,做到持续改进。加强任课教师的监督、管理及同行评价,虚心接受教务处督导组及同行教师反馈的意见,并加强相关授课方法及技巧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利用桂林理工大学网络在线教学平台的优势,授课之后及时上传课件及课后作业,并做好与学生的互动,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课后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做好即时性匿名调查问卷并公布给学生,及时地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与教学评价,并对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改进与调整,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

  5.细化“测量学”实习考核标准。对于“测量学”的实习环节,应细化考核标准,建立全面、可量化、有说服力的考核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评定。

  四、结语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要适应新时期学生发展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切实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作为专任教师应紧跟社会步伐,不断解放思想,力求上进,不断探索“测量学”实际教学中的改革与创新方法,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科研能力,扎实教学技巧,及时做好总结,不断更新,确保不落伍,从而不断提高“测量学”的授课质量,培养出适应能力强、基本功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文介.测绘工程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王中山.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6,(33).

  [3]晏红波,卢献健.工程测量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4):113-115.

  推荐阅读:《天然气勘探与开发》主要介绍国内外有关天燃气勘探开发方面的科技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为一体。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