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收入不确定性与居民消费经济论文

时间:2019-08-12分类:经济管理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但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其中收入不确定是重要原因之一,而房价的波动又加剧了收入的不确定性。运用分位数回归法并建立以房价为门槛变量的模型,检验了我国 2003—2016 年不同房价区间的收入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收入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门槛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在低房价区间和高房价区间,收入不确定性对消费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在中等房价区间,收入不确定性对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构建完善的住房供需市场,实施稳定的收入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扭转当前住房公积金错配是促进消费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收入不确定; 居民消费; 房价; 分位数回归; 门槛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6; 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9)02-0116-11

房地产世界

  《房地产世界》(月刊)基本定位:新闻性的行业杂志借助新京报创刊7载所积累的房地产行业资源,秉承新京报“品质源于责任”的办报理念,作“最新闻的房地产杂志”,立足北京、面向全国,报道房地产市场、行业新闻,提供优秀物业产品品鉴和置业资讯服务的月度杂志。

  我国经济在过去 40 年里保持了稳定快速的增长,但结构性矛盾却日益突出。 经济增长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并没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进入 21 世纪以来,居民消费率长期处于相对低位。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2000—2010 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从 46.7%持续下滑至 35.6%的历史最低点,2010 年之后略有回升但仍然处于相对低位,2017 年为 39.1%。 我国居民消费率明显低于其他主要国家,比如 2016 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不足 39%,而美国为 68.8%,英国为 65.5%,欧元区平均为 54.6%,除我国以外的其他金砖国家平均为 58.5%① 。

  居民消费水平的走低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如何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在我国,收入是居民消费的主要来源,当收入存在不确定性时,居民的消费行

  为通常更加谨慎,更倾向于增加预防性储蓄予以应对。 高房价是我国当前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房价波动必然会增加收入的不确定性。当房价上涨时,居民的收入预期较高,持有多套房的家庭通过出租或出售多余住房,增加实际财富持有量;持有单套房的家庭由于住房刚需,无法实现房价上涨的“ 财富效应”,并可能因房贷而对其他消费形成一定的挤占,对现期消费产生流动性约束;无房族则由于未来的购房规划,会降低当前的消费预算,房价上涨的预期更易产生替代效应,压缩当前消费而应付未来可能增加的支出。而政府对房价的调控进一步增加了房价波动导致的收入不确定性。 因此,在研究收入不确定性影响居民消费的过程中,考虑房价的门槛效应,并针对房价作用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对促进居民消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现有文献主要从预防性储蓄[1 -3] 、 市场扭曲[4 -5] 、人口结构[6 -7] 、住房价格[8 -10] 、收入及收入分配[11 -12] 等视角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1978 年,Hall 的随机游走假说将不确定性与理性预期相结合[13] ,开启了收入不确定性在消费理论中的研究,实证研究也从此把收入不确定性因素纳入考量范围。 Dynan[14] 用消费支出变动和失业表征消费的不确定性,研究消费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 Carroll & Samwick[15] 则以等价预防溢价、家庭收入和收入对数的方差表示不确定性,进一步深入研究了消费行为的不确定性。 Kimball[16] 研究表明,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会使消费行为更加谨慎,消费者更倾向于增加预防性储蓄予以应对。 也有文献研究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行为,认为收入的不确定性显著影响居 民 当 期 的 消 费 水 平[17] 。 Skinner[18] 和 Zeldes[19] 实证研究了收入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会显著降低居民的当期消费。 韩松、杨春雷[20] 认为,确定性收入比不确定性收入更有利于增加消费。 沙之杰、潘明清[21] 认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及其不确定性的变化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胡德宝[22] 认为,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收入和支出两方面的不确定性使得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对城镇居民的高储蓄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从而引起消费不振。

  王健宇、徐会奇[23] 的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更加显著。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较低,消费行为对当期收入过于敏感,收入不确定性与流动性约束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24] 。 徐会奇等[25] 发现,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的关联度分析,收入不确定性都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经营性收入的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尤为显著。张振、乔娟[26] 认为农村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大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农村居民消费受收入不确定性的影响更大。

  不确定性影响居民消费过程中的作用。 而房价变动是导致居民收入变动不可忽视的因素,房价波动会使居民不同时期的收入变得不确定,进而影响消费。本文拟通过建立门槛模型,使用房价作为门槛变量,以期厘清不同房价条件下收入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二)房价波动影响居民收入不确定性的理论分析

  房价上涨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积极信号,表明宏观经济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无论是对住房持有者还是租房者,房价上涨都会带来较高的工资性收入预期,住房持有者还会有较高的财产性收入预期。 而对于租房者而言,房价上涨却会影响其可支配净收入( 因为租房支出将增加)。 当房价上涨时,持有住房的家庭可以获得较高的财产性收入,一方面其自有住房的价值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如果拥有多套房还可通过出售或出租住房增加财产性收入,而持有非住房资产的家庭则会遭受相对损失,即房价上涨使得社会财富在有住房和无住房的家庭之间发生转移。当房价下跌时,财富转移方向则相反。 因此,房价的波动将给不同的家庭带来不同的转移收入预期[29] 。

  对于同样持有住房的家庭而言,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也将产生不同的收入预期。高收入水平家庭往往有能力购买更多的房产,房价上涨将进一步增加他们的财富拥有量。 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一方面,其拥有的住房资产较少,由于住房刚需的存在,房价上涨带来的隐性“ 财富效应” 无法真正变现;另一方面,房价上涨使低收入家庭承受了更重的购房负担,并增加了其居住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其收入预期[30] 。

  3.控制变量

  本文还控制了一系列其他变量。 使用各地区商品房平均售价(hp)来表示地区房价[30] ;使用少儿抚养比( childr) 和老年抚养比( oldr) 来表示人口结构;使用人均 GDP( pgdp) 表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使用政府财政支出( fin) 来表示政府的消费;使用地区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产值之比来表示地区的产业结构( ind) [33] ;使用货运周转量来衡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 infra);使用各地区当年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当年 GDP 之比表示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lres);使用城镇人口占比衡量城镇化水平(urb);使用一年期短期存款平均利率衡量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 rate) [34] ;使用城乡收入的比重表示地区内的城乡收入差距

  ( igap) [35] 。

  本文的基础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和各地区统计年鉴。各指标均使用相应的价格指数进行平减,折算成 2003 年当年的不变价;部分缺失数据采用 3 年移动平均得到。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 1。 从表 1 可以看出,在样本区间内,我国居民的消费率差异较大,同时收入不确定性的变动较大,表明在样本期间,居民的预期收入和实际收入之间的变化幅度较大。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收入不确定性与居民消费的分位数回归本文采用分位数回归估计法对模型进行估计。 分位数回归弥补了 OLS 估计在模型存在异方差情况下的不足,分位数估计的稳健性也保证了分位数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同时,分位数回归将样本分为不同区间进行估计,更能全面反映样本的数据信息。 本文使用的回归软件是 Stata15.0。 在回归过程中对所有变量进行 1%的缩尾处理,以消除极端异常值对估计结果可能产生的偏误。 实证过程中,对房价、人均 GDP、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利率水平以及政府财政支出等绝对数值进行对数化处理来降低数据异方差的影响。表 2② 呈现了收入不确定性与居民消费的分位数回归结果。

  由房价门槛区分的不同收入区间,其住房财富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研究表明,不同房价区间的收入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确实存在显著的差异,我国住房市场上“财富效应” 和“ 挤出效应”同时存在。

  从控制变量上看:(1) 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 可能的原因是,尽管我国城镇化水平在逐步提升,但常住城镇人口的比重远落后于总人口城镇化的比重,这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化质量也不高。 (2) 利率水平的增加,并未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影响。 可能的原因在于,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利率上升带来的“替代效应”已经逐步减弱,且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利率上升的“ 收入效应” 已经开始逐步体现,因此利率的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 (3) 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 对于城市居民而言,经济的发展使得其收入水平的提升速度超过了其消费增加的速度,消费占收入的比重趋于下降;对于农村居民而言,随着网络的普及,农村居民的消费逐渐多元化,不再满足于农村的消费市场,同时由于消费存在一定的“示范效应”,其消费占收入的比重会逐步提升,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占比,进而使得城乡收入差距的增大并未显著影响居民消费。 (4)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可能与我国的人口政策有关。 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使得我国居民通常会大幅增加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最明显的特征便是教育支出的增加。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使得居民有能力增加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 (5)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我国老年人口普遍经历过经济发展落后的年代,年轻时的消费习惯使得老年人口在消费方面更加节俭,且老年人口退休之后由于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不得不用手中的积蓄和养老金度日。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促进居民消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在居民住房财富规模逐步扩大的现实背景下,若要充分发挥房价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应当避免房价出现大幅波动,构建完善的住房供需市场,增强住房资产的流动性;同时降低居民面临的流动性约束,使得居民在实际住房财富增加的前提下,不会面临过强的借贷约束,从而将固定在住房资产上的隐性“ 财富” 释放出来,促进居民消费。 第二,从收入不确定性的角度来看,应在保证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同时实施稳定的收入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尽量稳定居民收入预期,降低收入不确定性,进而降低预防性储蓄倾向,扩大当期消费。第三,应当稳定各地区的房价,避免房价落入抑制居民消费的区间。同时,解决我国现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错配问题,使住房公积金成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有效保障,从而有利于实现公积金制度对住房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增加居民财富,促进居民消费。

  注 释:

  ① 数据来源: 中国政府网 http: //www.gov.cn /xin-wen /2017-12 /19 /content_5248338.htm。

  ②③因篇幅所限,变量的回归结果未在表格中全部列示,留存备索。 作者邮箱:1293328431@qq.com。

  参考文献:

  [1] HOFMAN B, KUIJS L.Profits drive China'sboom [J].Far East Economic Review, 2006, 61(10): 39 -43.

  [2] 万晓莉,严予若,方芳.房价变化、房屋资产与中国居民消费———基于总体和调研数据的证据[J].经济学

  (季刊),2017(2): 525 -544.

  [3]刘丹,卢洪友.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居民消费效应研究[ 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5): 68 -78.

  [4]李涛,陈斌开.家庭固定资产、财富效应与居民消费:来自中国城镇家庭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14

  (3): 62 -75.

  [5]陈斌开.收入分配与中国居民消费———理论和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 J].南开经济研究,2012(1): 35 -

  51.

  [6]WEI S J, ZHANG X.The competitive saving mo-

  tive: evidence from rising sex ratios and savings rates in Chi-na[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11, 119(3): 511 - 564.

  [7]蒋彧,全梦贞.中国人口结构、养老保险与居民消费[ J].经济经纬,2018(1):131 -137.

  [8]陈斌开,杨汝岱.土地供给、住房价格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J].经济研究,2013(1): 110 -122.

  [9]李雪松,黄彦彦.房价上涨、多套房决策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 J].经济研究,2015(9): 100 -113.

  [10]刘玉飞,周颖洁,杨政宇.住房财富价值与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来自 CFPS (2014 ) 数据的证据

  [ 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8(4): 17 -29.

  [11] AZIZ J, CUI L.Explaining China'slow consump-

  tion: the neglected role of household income [ Z ].IMF Working Papers No.181, 2007.

  [12] 金烨,李宏彬,吴斌珍.收入差距与社会地位寻

  求:一个高储蓄率的原因[ J].经济学( 季刊),2011(3):

  887 -912.

  [13] HALL R E.Stochastic implications of the life cy-cle-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theory and evidence [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8, 86(6): 971 -987.

  [14] DYNAN K E.How prudent are consumers? [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3, 101(6): 1104 -1113.

  [15] CARRALL C D, SAMWICK A A.How important is precautionary saving? [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98, 80(3): 410 -419.

  [16] KIMBALL M S.Precautionary saving in the small and in the large [J].Econometrica, 1990, 58(1): 53 -73.

  [17] ROMER D H, ROMER C D.Federal reserve in-formation and the behavior of interest rates [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0, 90(3): 429 -457.

  [18] SKINNER J.Risky income, life cycle consump-tion, and precautionary saving [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7, 22(2): 237 -255.

  [19] ZELDES S P.Optimal consumption with stochastic

  income: deviations from certainty equivalence [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9, 104(2): 275 -298.

  [20] 韩松,杨春雷.我国城镇居民非预期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 (6):

  24 -29.

  [21]沙之杰,潘明清.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对收入增长及不确定性变化的动态响应分析[ J].消费经济,2011

  (3): 7 -10.

  [22]胡德宝.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及储蓄动机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10): 1 -8.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