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主的实现需要条件,现阶段,对我国而言,最重要的是经济条件。本文从学校教育、公民气质培养两方面论述了经济建设在民主发展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民主;经济建设;公民气质
《经济导刊》(月刊)创刊于1992年,是由中信出版社主办的专业性学术经济期刊。本刊以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宣传改革开放为主旨,深入探讨我国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介绍发展市场经济的国际经验和新知识;重点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创新,尤其是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的创新、现有投资体制与投资方式的创新、企业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新文化运动将“德先生”和“赛先生”介绍到中国,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起进攻,开启了民智,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笔。时至今日“民主”一词已伴随我们走过一个世纪。几代国人在实现民主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实现民主需要条件。条件是指“实行民主要取得成效所必须具有的那种环境”。这些条件包括物质条件、法制条件、智力条件、心理条件和保护性条件。“某些条件比另一些更为重要,但为某一具体社会而言,哪些条件更属必不可少,这就要看这个社会的特殊性质与特殊问题才可确定。”不同的国家或者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对民主的诸条件的需求强度是变化的。
就目前我国而言,本文认为民主的物质条件中,经济条件对发展民主最为重要,它制约其他条件的发展。
科恩在其《论民主》一书中认为,民主的物质条件保括地理条件、设施、经济条件;法制条件包括政治自由、言论自由;智力条件包括政府向公众提供信息、对公民的教育、交流的艺术;民主的心理条件包括形成气质的心理条件、相信错误难免、重视实践的检验、持批判态度、要有灵活性、要有现实的态度、愿意妥协、能容忍、要客观、要有信心;民主的保护条件包括防止外来和内部的威胁。
上述条件可分为两类——硬件和软件。国家的地理条件、投票箱、议事厅、教育设施的提供和师资力量的配备、防止外来威胁的能力为硬件;公民相信错误难免、持批判态度、有灵活性、愿意妥协、能容忍、客观、有信心,都是公民参与民主应具有的素质,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归根结蒂围绕一个问题: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其他条件的发展无从谈起或要受到限制。
一、教育要有财力支持
为什么谈教育?因为人最重要。世界上的资源可以归为三类:人、财、物。人可以创造、利用财和物;没有人,就没有主体去珍视、发现财和物的价值。所以人最宝贵。人好比棋子,育人好比下棋。同样的棋子,遇到不同的棋手,有的被嗤之为“烂棋”,有的就“棋高一着”,威力大小迥然。教育就如同一个棋手。所以要从教育谈起。下面从家庭教育、扫盲、义务教育三方面说明经济在我国当前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
目前随着教育收费不断提高,子女教育费用需求已经成为家庭理财的第一需求。教育不是一句空话,需要财力作后盾。有了钱不一定会读好书,但没有钱,很难去读书。无政府组织“拯救儿童基金会”表示,在英国,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七岁前就已经在学业上落后于其他孩子,而其后,他们在英语和数学上也很难再取得好成绩。如果没钱也能顺利读书,就不会有“希望工程”和那個曾经感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大眼睛女孩”苏明娟。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656573人。可以肯定,文盲大部分在基层。基层是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如果选民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就比较难和候选人、代表沟通,并判断谁能更好的代表他们的利益;或者知道选民的权利并有效的维护自己的选举权……巨大的文盲基数,使我国民主在实施中,缺乏稳固的基础,在长期内是我国民主发展的一大障碍。据有关人士透露,我国的扫盲工作困难重重,文盲基数大、流动人口多、缺乏经费来源等。我国的扫盲任务任重道远。我国民主的发展任重道远。
1986年义务教育法出台了,当时国家财政投入所占的比例不到一半,实行“依靠人民办教育,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政策,实行集资办学。2006年9月1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生效,最终明确:“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完成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的真正转变。为了解决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问题,将第六章专设为“经费保障”,从制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但是,目前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任务仍十分艰巨。许多农村学校实验仪器和图书严重匮乏,不能完全按照国家规定开设课程,达不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寄宿设施更是严重短缺,常常是一间宿舍住几十个孩子、一张床挤几个孩子。农村初中大班现象相当普遍,学生上课十分拥挤,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教学活动的开展。青少年,今天是国家的花朵,明天能否成为栋梁是他们个人的事,更是国家的事。今天搞不好义务教育,明天扫盲的任务更重。
为人父母者对国家各种鼓励消费的措施无动于衷,或者只是心动不敢行动。有人感叹外国发展经济的灵丹妙药到了中国就失灵了。《晏子使楚》告诉我们“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水土不服,是普通的道理。不是中国人消费观念落后,跟不上世界潮流。只是我们的生活和“灵丹妙药”的本土国不同。每个民族都是优秀的,不能因为今天经济上的落后,就否定很多东西。如《万历十五年》英文版序言的作者欧浦台所言“不要因为目前的偃蹇,忽视中国伟大的地方”。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每一步都离不开财力支撑。无论是最低要求的扫盲,中等程度要求的义务教育,还是高要求的“培养人才”,没有经费,举步维艰甚至一切都无从谈起。让人欣慰的是,财力对我们的束缚正在渐渐减弱。
二、贫困制约公民气质塑造
圣奥古斯丁说“大家都晓得时间是什么东西,但究竟时间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一清二楚,如果有人问我,我就不知道了”,气质亦如此,无法言传,但是民主建设要求公民有民主气质。气质的培养需要氛围——源源不断的物力支持,潜移默化的精神滋养。
人的培养,不仅在教室里,单位、社会都是课堂。企业对员工的培训被视为福利、隐性收入,财力雄厚的企业在培训上做得相对更好。只有丰衣足食的人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热心公益的公民。丰衣足食的社会更有可能建造图书馆、音乐厅,发展各种文体事业。衣食无忧的人更有可能去享受这些精神食粮。人需要食物维持生命,精神也需要吸收养料,只是因为层次更高,当人们忙于为低层次的需求奔波时,无瑕抬头。路边风景很美,但为生计的奔波的人,少有闲情逸致。
马斯洛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追求真、善、美,将最终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高峰体验代表了人的这种最佳状态。
如果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分析和民主的发展联系起来,生理和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出现“公民体力情况恶化并迫使他们主要是或完全关心自己或家庭生存问题的经济状况,是不可能产生有生气的民主的。如果只有少数享有民主而大多数群众处于贫困屈辱中,民主是不可能实现的。严重贫困的群众根本无法获得参加公共事务的足够的信息,对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的讨论,并接触他们的代表。极端的贫困使参与者愚昧无知”。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的实现程度决定了民众参与民主的能力大小,也就决定了民主的发展水平。
三、總结
经济发展对现阶段我国的民主发展起决定作用,但这种情况具有阶段性。经济学上讲工作时间和收入间的关系:刚开始随着每单位收入的增加,工作时间会增加,但是到一定程度后,每单位收入的增加,工作时间会减少。这一规律,可以适用于经济对民主发展的作用。现阶段甚至在很长时间内,我国的经济水平的提高,会极大地促进民主的发展——我们有能力提供民主发展需要的设施、为教育发展提供硬件、建造图书馆等有利于培养公民素质的公共设施,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克服地理位置对民主发展造成的天然障碍·、制造防御外来威胁的精良的武器装备……等到民主所需要的票箱、会议室、图书馆、教育设施、等硬件都配备比较齐全的时候,财力的投入对民主的作用就会慢慢减弱。这些硬件在多大程度上发挥的实际效用的问题就会显露出来。比如公民都有参与的意识和能力,这时能否有言论自由、政治自由,具体怎样解决本地利益与较大利益之间的冲突、如何促经社会公平、如何打击假选举等问题就的重要性就显的更重要。就目前而言,毫无疑问,对于我国的民主建设,经济发展是其最重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美)科恩著,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01.
[2]联合国报告:印度文盲人口世界最多 中国20年来减少1.3亿,观察者网站.
[3]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中国新闻网.
[4](古罗马)奥古斯丁:《上帝之城》,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
[5](美)科恩著,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