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教学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高中物理工作者的欢迎。物理习题作为巩固学生高中物理教学知识的重要工具,能帮助学生有效的打破思维障碍,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此,笔者从高中物理习题教学角度入手,探索一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以期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进而帮助提升物理的教学质量。
《物理教师》是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面向中学物理教学与研究,一贯秉承“求新、求实、求活”的办刊理念,竭诚为广大物理教师服务,为中学物理教学服务。
高中物理相较于初中物理来说,其内容更加的复杂化、系统化、理论化,对学生的物理知识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物理教学除了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和解题能力以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突破思维障碍,得到思维的形成、训练以及思维能力的延伸与拓展,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1.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
现阶段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使得一部分学生的学科成绩得到提升,但是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学生课业繁重。高中教学受到高考的影响,课业是非常繁重的,不仅学科多,而且知识点也杂,学生沉浸在书山题海中,很难提起对学习的兴趣,只一味的大量读、背、和做题,学生成为做题的机器和考试的机器,学生的思维被严重僵化;其次,一些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习题设置的比较单调。教师在设置习题时,为了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只注重对学生本节课知识的设置,很少联系到以前的知识,也很少对学生下一步的学习进行启发。这种单一的习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应付心理,而不能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1]。最后,学生思维的固化。现阶段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都会教给学生一种固有的解题思路,学生在课后对这种解题思路进行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在学会运用这种解题思路的同时,也导致了思维的固化。当这些固有思维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学生无法对其有效地进行转变,当高中物理习题有一些变化或结合实际现象时,学生往往不知所措,无从下手[2]。
2.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2.1创设教学情境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某一门学科感兴趣了,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对知识的学习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大提升。积极的教学情境就是一种经过检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习题教学时,一定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有效的教学情境,增强知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开展《时间和位移》一课教学时,教师在设计习题练习时,可以开展一个趣味性的生活实际问题:同学小张去游玩,在一条南北路上先走了30米,又走了20米,现在小张位于起点的多少米处?这个生活实际问题一般人都会碰到,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却不止一个,教师随这个问题的4种答案进行讲解,激发了学生学习位移的热情,明白了物理知识是可以有很多种答案的,促使了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提升。
2.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高中物理知识并不是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它和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有一定联系的。教师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方式,开展物理知识的习题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习对于实际生活的作用,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进而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讲解《相互作用》这一章节时,通过提问如“怎样搬东西才能最省劲儿”等生活问题;在讲解《曲线运动》这一章节时,通过提问如“如何投篮才能更容易进框”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讲解《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章节时,通过提问学生关于坐飞机、坐汽车高速行驶时的失重感体验等问题……学生在理解物理知识实用价值的基础上,激发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提升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2.3提倡多角度的解题教学
高中物理知识的习题教学不应该只安排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或者某一内容的讲解,应该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综合的思维的角度看待物理知識,注重物理知识之间内部的连接,发散学生的解题思维,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布置一个关于汽车前进的习题,进行汽车在踩刹车后所能继续前进距离的计算。教师要求学生从多种角度进行求解,比比看谁能找到最多的解题方式。这个题目可以运用到牛顿力学定律求解、能量守恒定律求解和动能定律求解三钟物理解题方式,学生在求解的过程中比较三种方式哪一种最适合自己、哪一种最快,从而巩固了三个方面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发散了解题思路,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3.结束语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通过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联系学生生活的课堂提问设计以及多角度的解题教学等多种方式的巧妙融合,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高中物理习题时,从多角度分析和解题,在思考习题的过程中促进思维的发散与锻炼,获得思维的发展与延伸,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顾琦,漫谈一堂好课的基本特点[J],物理教师,2012.Vol.08:11-13.
[2]黄皓,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物理科学方法[J],湖南中学物理,2012.Vol.08: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