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他们喜欢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渴望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内心的情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方式。”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而音乐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积极而且非常重要的意义,能给孩子提供充分的自由表现的机会与空间。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是重庆市教育系统唯一面向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教育进行指导的省级正式刊物。本刊集合了全市最专业的幼教专家,最丰富的幼教资源,最优质的制作班底,对杂志内容进行全新构架。
《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制定是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如果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中,教师经常对幼儿进行音乐渗透教育,体现在幼儿离入园时、准备做操前、集中教育活动前、饭前、午睡前、整理活动区、幼儿自由活动时等环节时,幼儿对音乐的理解速度要远远超过没有进行音乐渗透的幼儿。
《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并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培养幼儿初步的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与教学中要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对美的感受与追求,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艺术想象、表现与创造,不用成人的眼光去评价和批评幼儿,不追求幼儿的技术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宜的作品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幼儿歌曲内容丰富,教育功能多,有思想性的,有教育性的,有创造性的,有社会性的,也有知识性的。怎样让小朋友很快进入到歌唱教学的情境中,加快小朋友对歌曲及歌词的理解,降低歌唱教学的难度,使小朋友们在轻松愉悦中参加歌唱教学,让歌声深入小朋友的心田,也是幼儿歌唱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歌唱活动是幼儿园实施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如何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歌唱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唱”起来,对老师来说是非常值得探讨与研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巧妙质疑,启发诱导和体验成功的方法,引导幼儿“乐”唱,“勤”唱,“善”唱,“敢”唱,从而让幼儿在歌唱活动中真正“唱”起来。
教师在选择歌唱曲目时,应重点考虑两个方面:
适宜的作品是有效开展歌唱活动的前提。幼儿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音乐理解和模仿能力有限。对幼儿的歌唱要求仅限于喜欢唱歌,知道歌曲名称,能独立地唱完一首歌。因此,应该选择篇幅短小,歌词内容多重复的音乐作品为主。
教学策略运用是有效开展歌唱活动的基础。教师应结合作品,运用一种或多种有效教学手段,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情绪,使其以一种积极、主动、愉悦的状态参与到歌唱活动中去。
以下我以小班为案例,进行两种幼儿歌唱活动的设计思路与具体模式操作。
一、感受与欣赏
针对小班幼儿对歌曲的强弱拍较为敏感,而且在歌唱时总会伴随着动作、喜欢通过情景和动作表达音乐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增加奥尔夫音乐活动中的声势练习。加上拍手、拍腿、跺脚等简单的动作打强拍,为幼儿建立稳定的节拍感;可以通过动作的高低表现帮助建立音高感;用情景故事导入帮助欣赏歌曲、理解歌曲歌词。教师适时与幼儿进行互动,尊重幼儿的兴趣与自己独特的感受,理解活动中欣赏歌曲时的手舞足蹈与即兴模仿,教师给予积极的肯定与鼓励。
具体操作以《小蜜蜂的歌声》为教学案例:
1.教师创造花园情景,请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是一只只小蜜蜂。教师说:“一只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又飞到东,采花采蜜忙不停,劳动的歌声真好听。”教师在强拍时用一只手指做上下弹跳动作,教师提问:“小蜜蜂在做什么动作?”请小朋友们做飞来飞去的动作。
2.教师依次重复四遍乐句:“两只(三、四只)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又飞到东,采花采蜜忙不停,劳动的歌声真好听。”教师在强拍时用两(三、四)只手指做上下弹跳动作,教师提问:“小蜜蜂在做什么动作?”请小朋友们做飞来飞去的动作。
3.在幼儿反复聆听歌曲、感受动作的基础上,教师又提出参与演唱的要求:“四只小蜜蜂都去劳动了,我们也一起唱着歌去劳动吧!”
至此,幼儿在以上环节中聆听了歌曲,了解了歌曲的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模仿,积累了社会经验。在与教师互动的同时,掌握了歌曲的稳定结构,对歌曲旋律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表现与创造
表现与创造在幼儿歌唱活动中可以有几种基本模式:
教师直接动作展示,幼儿进行模仿;
随意的速度说(歌唱),时快、时慢,幼儿感到又紧张又有趣,锻炼幼儿的听觉;
把歌曲中有意思的环节单独拿出来进行反复的练习,或进行游戏活动;
幼儿唱不准歌曲旋律时,教师不急于否定,在幼儿需要或反复活动时再进行节奏、音准和音调等问题的纠正。
具体操作以《小蜜蜂的歌声》为教学案例:
教师从歌唱进入,让幼儿按照稳定的节拍进行歌词的朗诵。幼儿掌握歌唱后再进行与教师的对唱活动,然后进行自主演唱,最后进行创编与创造表演。
1.教师把幼儿分组,想象面前是一大片的花园,小朋友们都是小蜜蜂。大家早上起来一起大声朗诵歌唱:“一只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又飞到东,采花采蜜忙不停,劳动的歌声真好听。”帮助幼儿训练稳定的节奏,同时做相应的动作。
2.幼儿歌唱节拍掌握熟练后教师与幼儿进行歌唱问答。
教师唱:“一只小蜜蜂嗡嗡嗡”,幼儿唱:“飞到西又飞到东”,教师唱:“采花采蜜忙不停”,幼儿唱:“劳动的歌声真好听,真好听。”也可以交换问答,然后组组之间进行问答。
3.再次熟练后,幼儿可以完整地进行歌曲的演唱,可以结合动作与情景进行表演。每组分工不同,一组唱、一组演、一组拍手、一组可以加入打击乐器等多种形式。
幼儿在进行自主演唱时教师不要过多参与,鼓励幼儿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如在幼儿忘记歌唱、动作和节奏时教师适时补入,在无声无息中给予幼儿具体指导。
4.教师可以提议幼儿进行歌曲歌词的创编。“小蜜蜂在采蜜时发现它的好朋友,邀请它们一起去劳动。”歌词可以改为:“一只小花狗旺旺旺,跑到西又跑到东,忙来忙去忙不停,劳动的歌声真好听。”等。
5.开展游戏活动。让一部分幼儿扮演花朵,教师与另一部分幼儿扮演蜜蜂,随着音乐走到花朵面前。幼儿随节拍拥抱花朵,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兴趣。可逐一增加其它动物角色,教师以随意的顺序喊,有时快,有时慢。这些看似简单的游戏过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曲的旋律。
歌唱活动是音乐活动中比较主要的活动方式。歌唱活动是孩子们表达自己想法与交流思想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多元的歌唱教学模式,使原本枯燥的歌唱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减轻了教师教与幼儿学的负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幼儿情感、创造性的发展,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依据《指南》科学地进行幼儿歌唱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贴近的幼儿生活,能够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国共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朱家熊.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3] 曹冰洁.音乐活动这样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