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初探

时间:2019-05-27分类:教育理论

  如今,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实践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人际交往方式,更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学校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作用;深入理解整合的理论,用正确的理论去指导实践;不断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紧紧围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目标开展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努力实现从“整合”到“融合”再到“深度融合”。

  《陕西教育》(高教版)(月刊)创刊于2007年,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为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及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科研、学术交流,评职、晋级等方面提供主阵地,为研究生、大学生创新研究开辟园地,并及时宣传报道我省高等教育、高等院校取得的成绩。

  2012年9月5日,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时任国务委员的刘延东副总理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建设好“三通两平台”,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明确提出鼓励学校对接线上线下的教育资源,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这一《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传统教育开始步入国家政策指导下的“互联网,”时代。

  目前,我市“三通两平台”软硬件基础设施已基本建设完成,但信息化资源缺乏创新性应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随着信息化设备与资源的日趋完善而发生实质性改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进程出现了瓶颈。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呢?

  一、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初级阶段通常是比技术、比设备,似乎谁用的技术更高难,谁用的设备更先进,谁的整合层次就越高。谈到网络环境,有的教师更是言“整合”则必“网络”,似乎不是在网络教室上的课,就不算是整合课,就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特点。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不等于现代化的教育,整合的关键还是在于优化教学设计,信息化媒体和网络环境的使用应符合教学需要,真正做到“宁缺勿滥”。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最为重要的前提,一个连如何借助课件进行学科教学都不会的教师又如何能够充分驾驭高新技术整合的课堂呢?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重要作用,但不要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手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人才是关键,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也仅仅是手段而已。

  二、深入理解整合理论,用正确的理论去指导实践

  整合不是简单地结合和生硬地强加。在教学中生硬地应用计算机或者课件是一种较低层次的整合,我们暂且称之为“塞入”。在这个层次上教师只关注课件的完整性,教学思路单一,课件的使用没有明确的目标。那么,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到怎样一个“度”才算成功呢?实践证明:从原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到现在的学科整合、课程整合并不是完全否定“辅助”而重新推出的“整合”。整合是在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下,实现信息技术辅助学科教学最优化的代名词。在教学实践中,应以原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成果和经验为基础,结合目前信息技术的新观点和新理念,以体现学科特色为切入点,以服务于学科教学为宗旨,探索最优化的整合教学设计。可以说,如果教师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环境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辅助、革新课堂教学,那么当辅助做到最优化时整合就实现了。

  三、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

  随着整合研究逐步走向深入,教师不应再盲目地追捧信息化手段使用的形式与多少,应充分认识到不是每节课都需要网络环境,运用信息化手段不能喧宾夺主,更非多多益善。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在探索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止步不前,更不能因为各自学科的特点不同而排斥学科整合,而应进一步思考:在科学探究的实验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手段能够起到怎样的辅助和支撑作用;在整合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应如何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信息化手段如何为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情感体验服务。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教学课件,较为熟练、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实现有效的知识传递。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做到既动手又动脑,并从中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在整合教学设计中,要立足于学科要求,回归学科本色,体现有学科特色的最优化设计,这应是教师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一定要充分学习和准确掌握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应用与实践的形式和理念,用正确的理念去指导实践,采用有效的整合手段,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应用与实践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最终是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教师要依据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将其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如Word文字处理的学习就可以以完成一份班级小报的形式进行教学;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学习就可以以完成通讯录的形式进行教学等等。又如语文学科教学中作者的生平、写作的历史背景及文章的意境等内容大多都可以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示;数学学科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直观的线、面,图形的运动等,以此加深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拓宽解题思路,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此外,还有一类就是研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参与的过程性。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从研究方案的形成、方案的实施,到最后任务的达成,都可以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完成,而教师仅对学生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等进行一般性指导即可。

  四、紧紧围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目标进行实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宏观目标是: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因此,无论我们采取怎样的方式与方法进行教学实践,都必须紧紧围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目标。只有紧紧围绕这些目标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才不会使我们的教学偏离正轨。

  五、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设计“学件”(学生使用的课件),并通过多媒体资源进行展现,这样可以充分体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关注如何借助信息技术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多关注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翻转课堂”的出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可以创建视频,先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然后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地交流学习情况。这种教学环境的必备条件是学生时时处处都会获得网络设备的支持,而现实条件是大多数学生只有在学校才能获得网络设备的支持。由此一些人又设想先在学校课堂内实现“翻转课堂”,即“课内翻转”,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尽快享受到“翻转课堂”带来的诸多好处,还能为“三通两平台”的完全实现奠定基础。这种学习方式是在“翻转课堂”理念的基础上,把学生课前学习的时间移到课内。课前,教师设计制作微视频及与微视频配套的学生学习任务单;课内,学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结合学习任务单自主或合作学习微视频,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相关练习,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互动,同时收集和整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后,学生可以随时回顾课上所学,进一步巩固课内所学知识,达成学习目标。只有类似这样的创新,信息技术才能与学科教学充分整合,才能高效完成既定学习目标,使学生有所学、教师有所悟。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使教师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的无穷魅力。整合初期的“盲目”与“喧嚣”过后,我们要努力完善整合策略,实现从“整合”到“融合”再到“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德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及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5(04).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