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水平是落实以人为本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清楚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成,掌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培养途径,对于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杂志创刊于1987年,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8615,国内标准刊号:CN11-4828/N,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级综合性科技月刊。
近年来,上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下至各大高校,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各个级别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辅导员的精品项目建设,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只有不断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才能保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成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是其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辅导员能力和素质的综合体现。
(一)辅导员的知识储备
当前,许多高校在招聘专职辅导员时,专业不限,甚至本科层次就可以,这就导致了很多辅导员的学科背景与辅导员职业关联性小或层次不够。许多辅导员在工作之前没有接触过类似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课程的专业培训或指导。在上岗前最多经过学校简单的培训便匆忙上岗,这就使很多辅导员缺乏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知识储备。诸如学生党建、各种文体活动、奖助贷工作、奖优评先工作等日常工作掌握较少,都是边工作边摸索的状态,工作上手快慢,直接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二)辅导员的思想道德修养
辅导员的工作归根结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坚定的政治素养,高尚的道德品質是辅导员的立身之本。辅导员应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科学理论知识为支撑开展各项学生工作,对学生进行正确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此外,辅导员应具有明确的政治导向、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这是从是辅导员工作的基础,也是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前提。
(三)辅导员的工作能力素质
辅导员的工作能力素质主要包括,第一,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获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与学生亦师亦友,有利于开展学生工作。第二,组织管理能力,大学期间,有许多工作和活动需要辅导员专门组织、协调。诸如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各类文体活动、奖助贷等工作都是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能力。第三,危机处理能力,辅导员每时每刻都要面对突发事件,如何正确有效地处理化解这些危机是每一个辅导员的必修课。第四,学习能力,任何工作都要创新,与时俱进,辅导员应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关学生工作。
(四)辅导员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辅导员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鉴定是否为优秀辅导员的重要参考因素。强烈的责任心,真诚的爱心,积极的进取心、良好的亲和力与威望对学生来说都是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是长期的学生工作经验积攒下来的,也是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灵魂所在。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提高门槛、保证质量
各高校应从招聘辅导员开始,规范应聘条件,优先考虑有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的应聘者,在入职时,严格规范准入制度。切实保证辅导员队伍的较高政治素养。在全校范围内,认真选拔一批愿意且有能力胜任辅导员工作青年教师作为兼职辅导员,以此来弥补辅导员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对于那些立场坚定、学生工作能力强、事业心强、业务水平精良的辅导员应给予适当补贴,对于那些不适合学生工作的老师应及时调整出辅导员队伍。
(二)一专多能,专业化发展
辅导员应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与学生工作有机结合,努力在学生工作的相关领域有所突破,以工作促研究,以研究促工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校应积极支持辅导员走出去,多开展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邀请名校资深辅导员来校讲座、交流。鼓励辅导员继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去名校读博继续深造,以此来形成一种一专多能、专业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定期考核,双向评价
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工作考核,有利于优化辅导员队伍,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要建立健全辅导员的工作考核机制,努力构建以工作业绩为主要考核内容,配以学生满意度等相关指标,这种双向评价符合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与特点,是势在必行的。此外,结合辅导员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量化考核,建立严格的奖惩考核办法,以此来保证辅导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出一支更加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 冯刚,杨晓慧.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 神彦飞,杨伟宾.高校辅导员知识与能力结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刊,2013(10).
[3] 姚圣梅.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成都大学学报,2009(4):33-34.
[4] 高树广.建立高效完善的大学辅导员管理体制[M].大众教育出版社,2004.
[5] 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