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基础教学在整个小学教育阶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锻炼其思维逻辑能力,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对于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从目前的小学教育现状来看,教师培养学生的对问题认知能力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需求,同时也能体现出学生真实的数学水平。在基础教育体系中,主要教学目的不但是让每一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方式。基于此,基层教育工作者要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研究与分析,从中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探究型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问题思考习惯。
《山西教育(教学版)》创刊于1956年,是由山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教学刊物。是“宣传教育政策,关注教育热点,传播先进经验,提供教改资讯”的权威性期刊,是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广大中小学教师创新思想的平台、彰显智慧的舞台。
一、探究型教学模式分析
所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在新的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所提出的,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也就是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及观察之后,从中发现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随后通过整理分析形成一种概念。当对事物观察中出现问题还需要自己独立思考并将其解决。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但让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只是对学生的思考及问题进行纠正或者引导即可[1]。
二、探究问题设计的原则
1.教师问题设定要从学生角度出发
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数据问题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清楚学生的认知水平处于哪一阶段。对于低学段的学生来讲,由于学生们的年龄相对较小,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在问题理解上依旧停留在图像发展阶段中。基于此教师在为学生设计相关的探究问题的时候,要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能够理解的简单问题,同时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最好能够情景结合,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的去理解问题,而且也能从另一方面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保证学生的学习水平逐步提升。
2.教师基于实际生活设计问题情景
小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以游戏为主,往往总会在实际生活中发现一些好玩的东西,但是不会将所学习的到各种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这一方面也是反映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学生对于学习的价值及重要性的理解也是有所欠缺。当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一些探究型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采用情景教学,也就是说把需要讨论的问题融入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们能够结合生活场景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这样做也可以从中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们明白除了课堂以外的数学知识更加的有趣,同时学生们也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2]。
三、探究问题的应用研究
1.教学过程中以引导启发为主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程指标中要求教师不能再使用传统的“知识授受”教学模式,而是需要教师采用引导启发的形式完成教学。让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尤其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整个学习阶段中本来就是让学生认识新知识的阶段,也是学生从不知道到知道的一个过渡阶段,对此,学生在数学科目学习的同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况去去理解所学的知识,也就说学生基于理解的基础上去完成对新知识的记忆,并是不采用传统的死记硬背式学习。
2.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于素质教育环境中,首先需要对学生们的创造性能力进行培养。在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首先基于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引导,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认知过程中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其分别是假设、设计、建构。对于高学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已经拥有了一般的抽象思维,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这样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环境中才能产生,对此还是需要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设计一些发散思维的问题或者是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思考问题的环境,进而更好的激发起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小组单位对现有的信息进行设计,或者是在对某一问题进行解答的时候,提出假设来完成问题的解答。只有教师基于这一基础之上才能提升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据教学过程中,采用数据探究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培养教学思维能力。基于此,教师需要重视探究型学习在小学数据课堂在的实际应用效果。教师在提及相关探究问题的时候,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及问题的情景,其主要目的就是小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一问题,从而让学生们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怀义.小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策略 [J]. 新课程 ( 上 ),2012(08).
[2]王丽.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J]. 科技信息,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