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程,且是一门必须学好的基础课程。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内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充分肯定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语文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的表述。这一表述,摆脱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语文学科功能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即不能单纯强调二者中的某一方面,应在二者统一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新的课程标准的一大突破和进步。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7年创刊,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吉林省教育科学院主办,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部省级教育理论期刊,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面向全国中学教师与相关教育科研和行政管理人员,以刊载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和实践经验为重点内容,倡导学术理论观点的创新与实用,促进中学教师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从方法论入手,对语文课程进行重新定位,并遵循“统一”的思路,对课程目标、组织实施、评价进行重新整合,提出了二者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价值的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就像一个圆,如果圆心是语文价值的核心要素,那围绕圆心展开的外延就是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这个空间具有无限的广度和深度。不同的人对于这个空间的广度和深度有着不同的认识。当然,在这无限的广度与深度之中,至少有两个维度是统一的。第一个维度就是让学生学会母语,学会母语的表达,学会母语的使用,学会母语的交际。这个维度是学生学习语文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要素。这个要素决定着学生学习语文的深度和广度。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二个维度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华几千年灿烂文化博大精深,它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宝贵的财富。民族文化需要传承,需要渗入学生的骨髓里,民族文化之于学生就如母亲的乳汁,是他们最具营养的精神养料。因此,这两个维度是语文课最基本的核心要素,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
上好语文课,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是每位语文教师的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学生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个性也是千差万别的,如果从方法层面去探讨语文教学,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文无定法,教学也没有始终如一的方法。如果只方法层面去探讨教学的规律,从某种层面来说是有缺陷的。但语文课有着普遍的最基本的规律性的东西,如果从语文最基本的规律性的东西入手,也许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指导意义。抓住了语文教学关键,就会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就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也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关键词之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可见,积累对于语文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语文课的积累包括字词的积累、段落的积累,当然也包括情感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积累。语文的积累是多方位的,不只是知识的积累,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积累。语文的积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语文课积累的深度与广度,决定了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深度与广度,甚至决定了学生人生价值所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
积累是语文课最基本的功能。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
语文教学的关键词之二:交流。
交流包括对话和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里的“对话”,就是语文课堂交流中最常见的方式。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交流对话是语文课堂教学民主化的具体体现。是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一个学习过程,它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让课堂教学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达到最佳的效果。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背景、知识储备,肯定会对文本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有两个要素:第一,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师生是平等的,学生和教师是一对相互依存的共同客体;第二,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是一種互动关系:文本提供师生对话的资源,学生和教师通过对话,相互交换解读文本的不同体验和方法,相互交流解读文本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一篇文章,浓缩了作者的某些情感、思想和人生体验,我们来阅读这篇文章实际上就是和作者的一种间接对话。当我们读懂了文章,也就是和作者达成了心灵沟通,取得了情感共鸣。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所谓的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就是学生、教师平等交流,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共同进人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境,接之中受感染和熏陶。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对文本中的思想内涵进行个性化解读。
互动也是课程改革中的常用语词。所谓互动,就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教育教学中的互动就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促进、互相推动。它是课堂里一种人际关系的反映。互动必须是民主的、平等的。教育教学中的互动,主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改变了传统的老师控制课堂、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而是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给学生以指点,学生也给老师以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生生互动,则是学生之间在学习活动中互相推动,从而共同提高学习效益。
关键词之四:拓展
语文课程的构建,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本身,应该有对课堂的有效延伸。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这方面的真知灼见不少,笔者就不在此论述。要让语文课实现其价值,拓展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学生的视角及情感除了要关注课堂,还要关注课堂之外的自然、社会等因素。要把学生的的语文核心素养与自然、社会等方面联系起来,学生的语文才能真正学活,语文课的价值才能最大化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