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APP用户也随之不断增加。高等教育作为科技与文化的前沿阵地,手机APP的运用当然是必不可少。近年来,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可谓是异军突起,但民办教育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就业问题,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较大。手机APP应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提供了便利。手机APP可以提供教育、沟通和服务功能,便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社会的沟通交流,可以更好地为培养人才提供快捷地服务平台。
《创新人才教育》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1.APP对就业心理的影响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往高校毕业生通过看报纸、听广播或者直接参加招聘会投简历找工作的方式已逐渐远去。网络求职慢慢成为主流和普遍现象。如今,90后的高校毕业生,手机APP在求职过程中被广泛使用。APP最大的特点:它是手机上的应用软件,安装简单,使用方便,而且还可以结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等方式展现出来。高校毕业生通过下载安装求职招聘APP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发布求职信息和求职意向。用人单位可以在就业平台上第一时间发现你公布的信息,并且根据求职者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及时联系求职者。APP服务平台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覆盖面广,而且具备便捷性和实用性等诸多优势,这对迫切希望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就业APP服务平台无疑是一种强心剂和安神药,效果显著,所以说手机APP的使用,对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起到有效的调适作用。
2.当代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
中国民办高校历经近30年的发展和成长,已逐步壮大起来,目前在校生人数已过千万。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可谓是异军突起,民办高校不但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深入,民办高校的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危机也越来越严重,就业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来,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很不乐观,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和难度也逐年增加,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民办高校部分学生因学历出身问题或者家庭问题以及社会的偏见,导致初入社会的毕业生心理、情感比较脆弱,极易受到伤害。这个阶段的毕业生是孤独的、敏感的,也是最需要关注和帮助的群体。
3.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的举措
文化自觉和个人心理的自我知觉并不是矛盾的。[1]对求职遇到挫折,情绪不够稳定,心理出现异常的毕业生,国家和社会要在意识形态上加以正确引导,老师和家长对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举措。手机APP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的工作效率,有效地实现团体辅导和点对点辅导,深入细致地做好就业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危机,化解和减轻心理负担,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见图1。[2]
3.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智能手机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手机APP的使用大大便捷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由于智能手机应用具有互动性、及时性等诸多优势,是在校大学生比较喜爱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手机APP的应用,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途径。幸福绝对是一种主观感受。每个人对自己的幸福感的表达绝对拥有独一无二的权威发言权。[3]高校毕业生可以在闲暇或者娱乐的空隙,或者任何自己想寻找自己所喜欢行业的就业信息的期间,都可以登录手机APP进行相关就业知识的学习,或者在线求职咨询。高校还可以利用网络终端信息发送功能在课余期间进行就业消息推送,帮助学生寻找就业机会,大大拓展了高校毕业生求职视野。
3.2就业心理疏导进行分类指导
根据学生的求职分类情况,在网络终端或者服务平台上设置不同的模块和区间。模块设置针对不同就业方向的学生进行就业面试技巧、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程序为每个专业建立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课程,根据培训课程和学生的需要及未来发展方向,设置相应的就业实训模块和应用操作模块。注重理论深入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根据务实、技巧、实操的原则来设置就业培训课程,增加就业心理疏导选修课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就业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毕业生的高效就业。
3.3有效实现多方联动
手机APP注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师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互动,互动性是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环节的重中之重,在实际操作中激励学生与辅导教师的参与和互动,是手机APP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同学之间通过不同的求职经历,可以在手机APP就业服务平台上进行交流和对话,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分享在求职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和有待提升的地方。为接下来的面试和实习提供宝贵的经验,避免犯同样错误。师生之间可以模拟应聘,老师作为面试官,不断地提升毕业生的求职技巧和实际应变能力。老师在毕业生求职过程应时刻充当陪伴者和心理咨询老师,为毕业生脆弱的求职心理保驾护航,这有助于缓解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产生的高度紧张和焦虑不安的情绪,对初入社会的大学生能起到一定的心理调适作用。
手机APP的应用也为求职者与社会之间提供了互动的平台,通过网络终端留言板,求职者可以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人际交往的不协调,会导致学生孤独、自闭。毕业生需要在求职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自信心,心理辅导老师也可以利用留言板给予学生及时进行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另外通过手机APP的通知,让学生随时了解毕业生就业进度和发展,进而合理安排就业信息的推送和发布。
4.结束语
手机APP的应用,可以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信息,大大推进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及时有效地对求职中遇到困难的毕业生进行高效的心理疏导和提供好的建议和意见。APP可以高效实现教育、沟通和服务功能,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社会的沟通交流的大平台,可以更好地为培养人才与服务社会提供快捷地服务方式,这也是网络时代与智能手机对人们工作、学习、生活方式的一种巨大改变。
参考文献:
[1] 吕开东,从建伟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案例赏析[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5:7.
[2] 王玮,汪洋编著.明天的工作在哪里: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心理调适[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4:57.
[3]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灵成长之路/本书编委会编[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