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8-12-22分类:教育理论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学习情境时要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任务的内容要优质,任务设计要有关联性。

教学与研究

  《教学与研究》(教研版)办刊宗旨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服务,同时发表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教学与研究》(教研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还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探索创新精神。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大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然而,教学效果与预期仍存在很大差距,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任务设计缺乏优质、自主学习缺乏指导、协作学习缺乏监督、评价学习效果形式较为简单等,这都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的价值,积极探索应用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的价值

  1.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仅仅通过在讲台前讲、在黑板上写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前,我国教育部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旨在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提出相关任务,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从头至尾都围绕任务进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师普遍存在“如果学生成绩不如第一名,表明该学生没有认真学习”的思想,这严重损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个性化任务,让学生依照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

  3.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这就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学生也从中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学习和任务相互结合,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探析

  1.设计任务

  (1)设计任务需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任务在教师来看是新鲜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新鲜。教师只有对学生的生活以及兴趣有所了解,才能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内容。笔者曾经做过调查,88%的学生对教师提出的任务感兴趣,90%的学生表示对教师课件中的案例“非常清楚”或“清楚”。可见,教师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2)学生可以选择学习任务。上文也提到学生差异的问题,这种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性格上,更体现在学生的能力上。因此,教师设计任务时需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认识到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不同,让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程度的任务。比如,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可将其组织起来进行团队教学,允许其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对简单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3)任务的内容要优质。内容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必须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调查结果显示,有95%的学生认为教师布置的任务有努力完成的价值,并表示会努力尝试。

  (4)任务设计要有关联性。任务的设计要循序渐进、有层次性,保证任务之间能够产生关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完成前一项任务后,在后一项任务中也能够运用到前一项任务的相关知识,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2.呈现任务

  (1)呈现的内容。在讲解学习内容之前,需要呈现出学习的结果,并让学生自主分析任务前后素材出现的改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能够初步了解要解决的任务,以便顺利开展后续学习。

  (2)呈现的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无论是学习哪个科目,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越大,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任务驱动教学的目的之一,便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的呈现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有趣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准备任务

  在选择任务资源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任务资源,使学生可以选择任务内容,更好地发展自身的个性。在调查问卷中,“你认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否发挥了自己的创意?”对此有89%的学生表示能够发挥自己的创意,同时,几乎所有学生都表示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由此可见,安排学生喜欢的任务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有创意地学习。

  4.完成任务

  (1)为学生留下疑问。教师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要留下合适的疑问,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创造空间。这样学生的实践过程就不会“死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

  (2)充分落实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保证学生能够在努力的基础上完成任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情,通过监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有效的协作学习。在调查问卷中,“你对所有的任务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对此,表示可以完成的学生占75%,另外25%的学生表示“需要教师指导”;对于“任务完成中,老师的指导对你是否有帮助?”超过85%的学生表示有很大帮助。由此可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5.评价任务

  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需要采用有效的评价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不能使用严厉的批评、过度的奖励,建议采用激励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如“你做的很棒!”“你的想法很好!”等。在教学中,将任务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多样化,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设定“最佳创意奖”“最佳团队奖”等奖项,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扮演重要的指导者、参与者、设计者角色,同时,也是学生完成任务的辅助者和监督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团队探讨,提升了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也培养了团队意识。

  参考文献:

  [1]周燕萍.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

  [2]姚作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应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7).

  [3]张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探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3).

  [4]李红岩.关于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10).

  [5]刘利伟.任务驱动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8).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