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提炼电视艺术中的文化正能量

时间:2018-12-05分类:文哲艺术

  当前是文化娱乐时代,各种影视、电视作品层出不穷,文化、艺术与商品消费相融合,商品化艺术文化应运而生,既给商业投资者带来了经济效益,又给观众带来了视听体验,同时也承担着传递正能量、发扬艺术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重任。相较于影视作品,电视艺术更加常规化,也更加容易让人接受,因此,电视作品更具传播力和引导力,作为电视文化工作者,应将注意力放在电视艺术中文化正能量的提炼与传播上,传递和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让观众更好的接收和感受文化正能量。

广播与电视技术

  《广播与电视技术》(月刊)创刊于1974年,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主办。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并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双效期刊”。2002年被评为“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传播媒介除了电视、广告、报纸等传统媒介之外,又出现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的媒介。如今,观众可以随时、随地、随兴趣选择不同的电视节目,信息传播速度、便捷程度前所未有。由此可以看出,电视作品对观众、对社会风气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电视艺术传递文化正能量,寓教于乐,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电视艺术在文化正能量传播中的作用

  作为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电视艺术是宣传思想、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近几年,社会公众对在生活中、在身边的环境中汲取正面动力和能量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由于电视艺术具有多样性、大众性的特点,自然应该承担观众获取文化正能量的任务。所谓正能量,原是物理学术用语,但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是指一种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情感和动力的,此概念不仅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也存在于电视艺术中。就目前电视作品的影响力来看,电视剧、综艺等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社交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不凡的宣传力度和影响力度。

  但随着商品化艺术文化的产生,快餐文化渐渐充斥着人们生活,唯收视率论的思想也成为人们的主流观念,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收视率和商业赞助,电视节目从业人员淡化了社会责任,不顾观众喜不喜欢,一味追求感官刺激、吸睛效果,粗制滥造、内容不堪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诟病。电视作品低俗、庸俗、恶俗的内容,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消极思想和行为直接传递给观众,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由此可见,电视剧、综艺节目等电视作品是一座拥有双面能量的潜力宝库,对其善加利用,从根本上提升节目质量,做内容丰富、又能够提炼出文化正能量的节目,输出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对观众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净化其心灵,产生良好教育效果,促进社会进步、和谐发展。反之,如果电视作品中存在低俗、劣质的内容,就无法对观众起到正面的、积极的引导作用,引发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暴力、违法事件的发生,致使社会秩序混乱。

  如今,素质教育全面开展,观众的综合素质正在快速提升,粗制滥造的电视剧、内容低俗的综艺节目等已经无法吸引观众。在当今生活中,观众更需要的是正能量、正动力的文化,这需要电视艺术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打造融合正能量、正确价值观的电视作品,肩负起引导观众向积极、正确的方面发展的重任。

  提炼电视艺术中文化正能量的方法

  在文化价值多元化的今天,电视艺术的质量决定了观众的品味,精神内涵是电视作品的灵魂。优秀的电视艺术应该用品质作切入点,用内涵作支撑点,聚合文化正能量,弘扬精神文明建设。如何运用电视艺术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传递正确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我们电视文化工作者应深入研究的。

  1. 充分应用新媒体

  电视艺术是当今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渗透性最强的一种大众艺术,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引领精神道德风尚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作为当今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视听媒体,中国电视艺术创造了世界电视史上的奇迹。电视艺术承载着时代的期待,发挥着民族精神家园耕耘者的重要功能。

  与此同时,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媒体中的主流,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电视艺术应搭载新媒体的“动车”,加大传播力度,将电视艺术的教育功能最大的限度发挥,做好沟通和协作方面的工作,共同为电视艺术文化正能量传递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以达到影响观众、塑造正确的价值观的目的。如上海东方卫视的优秀综艺节目《极限挑战》中有一期,其内容是张艺兴、孙红雷等明星在节目中“穿越”回80年代,回到了父母青年的时候,与父母一起成长,回忆了他们的情感经历,重新认识了父母,也体会了他们人生路程的艰辛,节目既有喜剧效果,引人发笑,又有对“孝”字的重新定位,对人生的思考,笑中带泪。节目一经播出,便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都对这期节目“点赞”,通过节目,认识到了父母的不容易,也明白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心痛,对“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期节目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2. 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直击现代人的痛点

  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大量有用的、无用的信息交杂出现在人们眼前,总使人感觉目不暇接,面对如此广泛的数据信息应如何取舍,是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电视剧等电视节目应从现代人教重视的内容入手,如频频见诸报端的校园贷就是公众十分关注的话题,找到人们的“痛点”,通过有共鸣的话题来引导人们关注方向,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的内容可以将正能量传递给观众,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湖南卫视就准确的把握了这一点,推出了网络电视节目《明星大侦探》,每期都有明星嘉宾作为“门面”,推理作为看点,而且节目内容都紧扣社会热点。例如17年11月的一期,其“酒店惊魂”单元就是以“校园暴力”为切入点,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在观看过程中通过嘉宾引导,对内容进行深入思考,节目最后,嘉宾会对案件总结、反思,并通过案件延伸,对人性、对教育、对孩子的价值观树立等方面进行讨论。而且节目的另一大看点是白敬亭、撒贝宁等嘉宾的参与和发言,节目一经播出,节目中的发言已经成为人们争相追捧的热点语录,嘉宾在表达自身看法的同时,也利用“偶像”效应将正确观念灌输给观众,引导人们向着更好的方向努力。

  3. 通过情感共通来打动受众的内心

  据电视台收视率统计,有些电视剧、综艺节目虽然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但是却曲高和寡,观众并不买账,播出效果不佳。究其根本,还是作品没有抓住观众的兴趣点,不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无法产生共通的情感联系,打动受众的内心。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任梁鸿鹰说:“读者最反感那种居高临下的‘教育’式批评。此外一些评论语言感染力比较差,含混、套话过多,玩术语游戏,完全看不到作者个人的风格、特点,读后让人感觉生硬。”与文学作品一样,电视艺术不能与观众进行情感上和价值观上的交流,是目前节目并不能流行的一大原因,做一档好的节目,一定要建立与观众的情感联系,直击内心,与其产生共鸣,才能受到喜爱,才能发挥电视艺术传递文化正能量的作用。

  结 语

  总之,我们应认识到电视艺术中对文化正能量的作用,通过优秀的电视作品,做好积极引导工作,从电视艺术中提炼出更多的文化正能量,从而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响龙.电视艺术的传播——评《电视艺术哲学》[J].新闻战线,2017(22):149.

  [2]李贵森.价值取向与大众意识的再造——电视艺术的文化导向性刍议[J].电视研究,2016(08):54-55.

  [3]郭弘.电视艺术与生态文化的契合——对纪录片中生态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分析与建议[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07):92-94.

  [4]周晓宇.电视艺术文化传播探析[J].新闻传播,2013(10):258.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


投诉邮箱:supservi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