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电影已经成为了近年来电影评论家的热衷话题和研究对象,众多的国产电影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博得了大众审美需求的满足,尤其是极具光环效应的明星偶像跻身导演行列,并倚靠自身的粉丝影响力使电影的产业营销手段形成了病毒式传播,催生了中国的现象电影的集中爆发。本文将以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内容作为理论依据,通过探讨明星转型导演的电影作品而引发现象级话题事件的必然性,挖掘现象电影产生的根源、价值和发展方向。
《电影世界》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一、引言
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国人消费能力的提升,电影市场进入了一个高度繁荣发展时期:电影产量快速增长,国产电影票房容量不断扩大,高票房影片接连登榜,尤其是以娱乐消费为主体的80后、90后成为了电影市场的主力军,奠定了电影产业的蓬勃生机和发展潜能。因此,当作为营销卖点的影视明星和作家明星“遭遇”新媒体时代,粉丝群直接或间接的转化成为了影院观众,为明星的转型创造了条件。
2012年,徐峥推出了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作《人在囧途之泰囧》,首日票房就达到了3.1亿人民币,累积票房12.67亿;2013年,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票房达到了7.2亿;同年,由郭敬明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版《小时代》登上荧幕,拉开了由作家向导演转型的序幕,《小时代1》热度未减,《小时代2》迎来了电影暑期档的票房新高;2014年,由陈思成执导的电影《北京爱情故事》上映,影片在情人节首映当日就以1.02亿的票房成绩创下历史新高,上映3日票房突破2亿,已刷新7项纪录,并获得第21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2014年6月,邓超凭借“超氏喜剧”《分手大师》收获了6.6亿的票房;同时,郭敬明的《小时代3》和同为作家明星的韩寒新作《后会无期》相继上映,将话题转化成为了营销的资本;2015年的电影档期中,明星导演的电影作品成为了潮流,吴京的《战狼》、伊能静的《我是女王》、苏有朋的《左耳》、何炅的《栀子花开》、郭敬明的《小时代4》、陈建斌的《一个勺子》、大鹏的《煎饼侠》等等。
明星导演的涌现不仅迎来了票房纪录的不断刷新,同时引发了脱离于电影本体研究的话题事件,并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让更多的人开始思考艺术与市场、票房与口碑、大时代与小时代等问题,进而催生了舆论现象、文化现象以及人们的思辨与反响,制造出了不同类型的现象电影。
二、由电影引发的现象
“现象”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的形态和联系”。电影作品之所以能够配以“现象”一词,首先要求电影作品本身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能够激发人们思考与讨论的态势,并与大众审美、票房收入、艺术价值、投资运营等其它事物产生相符或相悖的联系。
其次,现象电影所激发的社会议题、争执评析的是一种文化探寻。尤其在审美文化大众化的趋势下,娱乐至上成为许多了影视公司和导演夺得票房的法宝,不禁引发了电影研究者们对电影艺术品质低俗化的担忧,更引起了人们对当今时代年轻人的“物质主义”、“崇尚娱乐”、“追求叛逆”等现象的文化反思。
因此,现象电影不是单一的事件或单向的话题,而是由于电影作品在艺术内涵、商业价值、审美倾向、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背离与错位,导致人们对社会文化现象深层次的讨论与争执,这种电影作品称之为现象电影。
三、现象电影的明星制造
(一)低投入和高产出
2012年,徐峥的《人在囧途之泰囧》创下了中国电影票房的奇迹,一部总投资三千万的轻松喜剧真正迎合了电影贺岁档,为充满压力和辛酸的观众拯救不开心,较之于同时期上映的沉痛历史片《1942》,《泰囧》的十二亿高回报再一次证明了小成本电影的大市场需求。与《泰囧》有着异曲同工效果的当属邓超导演的喜剧电影《分手大师》和大鹏的《煎饼侠》,《分手大师》以三千万的投资赚的盆满钵盈,《煎饼侠》更是以“拯救不开心”为推广语,在屌丝男士的巅峰影响力下,一举获得了将近十二亿的票房收入。
较之于低成本电影的高额利润,大制作、高成本电影却遭遇了挫折,由于一味的创造视觉奇观、削弱了叙事本身所营造的主题内涵,电影产业在趋向大众文化消费的一时间成为了影视机构和电影研究者们谈论的焦点,在商业大片云集的时代,明星导演转型作品的票房成功让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电影与市场的紧密融合所带来的成效。
(二)高票房与低口碑
明星导演票房收入的节节攀升与影评家和众多观众的批判形成了强烈对比,近乎每一部明星拍摄的电影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否定和抨击,《小时代》的奢华与梦幻、《分手大师》的浅薄和低俗、《左耳》叙事更像是一份PPT等等。作为明星转型的第一部处女作,创作水平的自然不用过高的估量,然而,激烈的批判和反击并没有阻挡住观众进入影院的热情,这种相悖的情形并没有简单的终止,而是在近几年接连发生并成为了大众和媒体关注的话题事件。
(三)大时代与小时代
《小时代》系列电影从上映的开始就饱受诟病,相对于影片自身的艺术人们更关注于影片的社会影响和对时代特征的考量。导演郭敬明将《小时代》的受众定位为90后,作为电影消费的主要群体,90后的对小说的喜爱和忠诚度为电影票房的助推起到了主要作用,同时,90后群体个性叛逆、张扬、关注自我、对未知充满好奇和幻想,而《小时代》的绚丽的场景、唯美的画面、奢华的服装与道具、梦幻的不可理喻以及迷人的小鲜肉恰好迎合了年轻一代的口味,不论报刊、电视和各种新媒体平台对电影的声讨与对峙言辞有多么激烈,电影票房还是印证了受众的认可。
于是,影评家、媒体、理论研究者开始审视和评判这个风云变幻的“小时代”,是物质主义的价值观误导了年轻一代人?还是电影所描绘的仅仅是让90后们知道有这样一种生活是通过努力可以得到的;是现实生活的残酷与压力让小鲜肉们更喜欢梦幻的殿堂?还是这些不过是一种娱乐的心态和轻松的消遣,只是“大人们”把事情看的复杂了……众说纷纭,电影最终还是要回归市场,由市场来解答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四、明星导演催生现象电影的成因分析
(一)营销助推高票房
1.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指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鲜明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淹没了对这个人的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1]粉丝们对明星的喜欢和追捧正是在认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光环效应,由于对明星的外表、才华、品质、作品等一个方面的喜爱,而形成了一种爱屋及乌的状态,将其特征无限扩大化。因此,明星拍摄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即是一次新的尝试又是对个人性格和体会的另类表达,对于这样一个能够去和偶像形成共鸣的机会,不论其水平的高低,粉丝都会不遗余力的支持。
2.明星容易制造“话题”
作为社会公众人物的明星,他们的生活、工作均在人们关注的视野中,“明星们有着象征和文化的价值,所以他们是作为道德、社会和意识形态价值的浓缩来起作用、来传达意义的”[2],因此,明星们的影视作品、娱乐事件、八卦新闻、头条爆点等等都是能够在坊间形成话题的源泉,而明星再与某种事件的结合就为其电影的营销打下了很好的基础。2012年12月12日,徐峥的《人在囧途之泰囧》借着“世界末日”的顺风车迎来了首映,用末日狂欢迎来了当年贺岁档的开门红。《小时代》与《后会无期》两部同期上映的影片将同为80后的郭敬明和韩寒推向了话题的风口浪尖,无形中让粉丝的两大阵营展开博弈,尤其娱乐制造者们不断爆料对两位导演的不和以及“国民岳父”的诞生,让这两部电影成为了话题营销的成功案例。
3.新媒体平台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媒体平台,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技术让营销手段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偶像明星的微博上均聚集了百万以上的粉丝群,明星的一条信息、一个状态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一对多”的同时传播,而粉丝又以同样的形式进行平面推广,因此,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彰显了其信息投放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二)符合受众心理需求
1.压力释放与集体怀旧
观察近几年的明星导演所拍摄的电影,不难看出明星导演在题材的选择上偏爱喜剧片和青春片,前者迎合了80后、90后对生活中各种压力消解和释放的需求,后者则满足了受众主体的集体怀旧情绪,让面对残酷现实的年轻人更加慨叹年少无知时的单纯与快乐。因此,明星试水导演的处女作大多选择了技术成本较小、契合年轻人集体共鸣、明星个性化易于展现的喜剧片和青春片类型。
2.追逐“梦幻”
“电影为受众提供了一种‘替代性满足’,所谓‘替代性满足’指让受众在银幕提供的虚幻世界中获得一种虚拟性满足,而不是受众的情感和精神的需要在现实世界中获得真正的物质性满足。”[3]这种满足正是电影为观众所打造的一种梦幻感。因此,《小时代》的诞生从小说到搬上银幕,那些原本在脑海中所想象的华丽宫殿、金光礼服、豪门显贵、诗画般的生活甚至高富帅、白富美跃然展现在观众面前,人们陶醉于这一系列直观的形象所带来的愉悦。
(三)大众传播功能的娱乐化凸显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加大,轻松幽默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娱乐性已经成为了当今影视作品大众传播中最明显的功能,因此很多人认为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娱乐化时代。大量的娱乐节目、网络自制节目脱颖而出,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增加了很多趣味和闲聊的议题,还应运而生了像《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综艺大电影。明星导演也正是抓住了“娱乐”的核心,生产出了叙事简单、低俗搞笑、主题浅薄的极具争议的作品。
(四)非专业科班
俗话说“隔行如何隔山”,尽管演员一直活跃于影视作品里,但从演到导的转变需要更为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统筹能力和艺术修养。不论是演员还是作家,均出现了叙事空泛、节奏疏离、主题涣散、情节破碎等弊病,尽管明星导演们用尽了浑身解数,非专业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还是不可避免,后续创新力的不足更成为了明星在导演路上的浅尝辄止。
五、结语
明星导演的所催生的现象电影有着一定的共同特征,通过对这一类作品的成因分析,确定现象电影对整个电影市场发展的积极意义,同时要面对当今电影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让电影能够在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中找到均衡点,能够在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同时提升受众的审美水平。
参 考文献:
[1]朱宝荣.应用心理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苏珊·海沃德.电影研究关键词.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李法宝.影视受众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