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高校行政管理如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时间:2017-07-18分类:行政法

  这篇行政管理论文发表了高校行政管理如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新高校行政管理可以实现普惠发展,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同时高校规模不断扩,行政管理改革中亟需避免官僚体系作风的问题,减少因为人员不断增加而带来的急剧扩张的一些新问题。

宗教学研究

  [内容提要]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遵循,是推进各项事业的根本指针。创新高校行政管理,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构建“信息化、专业化、法制化、程序化、制度化”的高校行政管理新模式,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行政管理论文,新发展理念,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创新

  加强和创新高校行政管理,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实施依法治校的基本保障,是高校开展教育教学、学术科研和师生管理的前提。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在高校管理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功能,既处于领导组织地位,又处于保障和服务的基础地位。[1]为此,创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管理理念,强化统筹协调,坚持节俭办学,优化发展格局,实现普惠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创新高校行政管理的必要性

  (一)创新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行政管理主要围绕“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两个“权力中心”,“学术权力”主要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发挥作用,“行政权力”追求的是管理和服务的效率与效益。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一个工作重点就是就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2]因此,高校行政管理除了管理的一般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即管理客体的学术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行政管理中管理层次越来越多,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复杂,管理幅度越来越大。[3]具有行政级别的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在长期工作中权力任性一面就会逐渐表现出来,造成高校管理“泛行政化”。现阶段我国高校改革,需要完善高校权力运行机制,以良好的制度作保障,营造学术环境,给人才培养创造有利的环境。[4]另外,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对内外职能在扩大,繁杂的事务需要高效行政权力来处理。以科层制官僚体系运转,容易形成官僚作风,这是在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中亟需避免的。[5]

  (二)创新高校行政管理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表面上看,高校行政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实际中,高校行政管理的作用举足轻重,高校行政管理效率决定着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换言之,高校行政管理的价值在于围绕“培养人、教育人”这一教育目的,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服务,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合理需求,从而保证高校教育科研的有序开展。因此,高校贯彻新发展理念,就必须在加强和改革行政管理中体现出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是当前高校行政管理的重大政治任务。完成好这一重大政治任务不仅要从理论层面全面准确地解读好新发展理念,更需要从实践层面上运用创新发展理念指引高校行政管理,运用协调发展理念指引落实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运用绿色发展理念把握高校行政管理主旋律,运用开放发展理念指引高校行政管理开放式发展,运用共享理念指引高校行政管理共建共享,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在高校行政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要素中。

  二、新发展理念视阈下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教育制度的逐步完善,高校规模日益扩大和教育财政开支的迅速增加,高校行政管理在保障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运转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同时,随着招生规模和办学规模扩大,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也不断增加,急剧的扩张带来一些新问题。

  (一)观念理念上不能完全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

  高校工作的核心是人才培养,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围绕高校工作重点做好学生服务、教学服务和科研服务。近年来,高校行政管理在运行过程中,围绕服务教学和科研工作等方面有所创新,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行政管理中重“管制”的行政模式,行政理念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运行机制效能的发挥。一方面,行政管理过于依重行政权力,依然具有浓重的“官本位”色彩。高校的行政管理体系基本按照政府管理部门管理体系建立,行政人员数量庞大,高校干部考核和提拔的程序也是参照政府机关,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在这种“官本位”意识下,特别是“学而优则仕”的“双肩挑”老师,都注重自己的行政身份而轻视学术责任。另一方面,高校行政管理的公共服务意识还比较落后。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不同于政府机关,需要面对的是全校师生,因而其行政管理的理念应该是“服务于广大师生”。从“高校行政管理服务的对象主体特性来看:宏观层面是为高校本身服务,微观层面则是为师生的合理需要服务”[6]近年来,在现代大学制度建立过程中,高校教育改革一直强调“去行政化”,强调“服务”意识。但是,实际工作中,由于行政部门资源集中,行政审批程序设置以及服务意识观念淡薄等因素,导致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管制”理念依旧占主导地位。

  (二)人员队伍上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性创新人才的需求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当做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7]因此,高校进行行政管理,关键的核心也在于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然而,客观而言,高校管理在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拔态度方面还存在诸多思想误区和程序失当。其表现在,首先,在认识论领域,高校行政管理对管理缺少足够的认识,认为管理工作是人人都可以为之的简单的程序化工作。从而对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管理被忽视,造成学校运作效率低下,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内在需求。从人员来源上,我国高校管理者的选拔和来源主要从高校教师和各种技术人员中选拔;或者是留校任教人员;或者从高校毕业生中进行招聘。但是这样的选拔抑或来源方式存在着内在的缺陷。首先,这些人员缺乏管理工作经历和专业技能,难以使用管理的科学化需求;其次,管理工作具有服务性、琐碎性、不间断性的自身特点,这些人难以适应管理的系统性需求;最后,在高校中,有其是高校教师和技术人员,很难做到把学术和管理进行分离,导致学术难以创新,管理失效,难以适应管理的规范性需求。除此之外,在评价体系上,高校对行政人员的评价体系的主导原则过多的是按照成绩说话,忽视道德、人品素质等内在本质的衡量。

  (三)体制机制上不能完全适应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需求

  高校行政管理要最大化地调动高校的人财物,使之更为有效地为高校服务,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但是,在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难以适用管理改革的需要。首先,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核心维度,因此,在人员配置上,教学和科研人员应该成为高校人力资源配置的重点。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高校在行政和后勤方面的人员配置显得过于臃肿,造成人浮于事,甚至导致行政权力过大、过细。一方面导致高校职能的本末导致,本来是服务教师的行政划分最后演变为行政人员发放行政命令的官僚化方式;另一方面,造成高校沉重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对新人员的引进。其次,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现代性管理体制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型经验性过渡到现代科学性制度性转化。从教育自身来看,高等教育的视野不断拓展,与国际交流逐渐增多,合作办学不断深入;技术竞争、人才竞争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常态化,这与我国教育发展的长远战略契合性越来越高。因此,这将给高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期。与此同时,现价段高等教育也面临着生源减少,招生竞争压力,这将给高校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可见,如果用传统性、计划性的管理体制来应对当代社会和教育的改变,显然是难以适应。

  三、新发展理念视阈下加强高校行政管理的路径选择

  面临着高校行政管理的出现的理论和实践困境,需要我们立足实际,与时俱进,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建“信息化、专业化、法制化、程序化、制度化”高校行政管理新模式。

  (一)强化信息化服务平台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广泛传播,现代管理技术已经由指令性、复杂性转变为互动性、便速化方向发展。高校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完善信息网络设施推动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提高网络办公自动化功能,使用最新的办公软件,将行政管理流程放到网络平台加以使用,诸如广泛推广办公室OA系统。这样一方面实现信息的共享性、沟通的交互性和执行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可以明晰相互之间的职责,使得权责一致,增强行政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推进电子校务,使高校行政管理按照科学的制度和程序运转。在不断完善网络设施的同时,建立一个明确的领导管理机构,克服“多头执政、条块分割”的现象,着力建立系统、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共享。最后,要加强网络的使用和监督,保障网络安全,提升网络服务质量。习近平同志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8]就高校行政管理而言,一方面要坚持体系建设思想,以网络信息体系为抓手,推动高校行政管理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安全和发展并重,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

  (二)打造专业化管理队伍

  高校管理体制要强化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本管理理念有助于重新认知自我和发挥个人的潜能,能够打破“官本位”的旧观念,树立“服务学校”的新观念。这就表现在教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办学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一方面要认识到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切实要为广大师生办事,最大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要优化选拔机制。在选拔管理人才要树立“重岗位、轻职位,重智力、轻资历,重能力、轻权力,重效益、轻权益,重服务、轻机关”[9]的用人理念,优化用人途径。再次,建立培训系统。高校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系统。因此,在高校管理过程中,要经常定时举行培训,或者外出学习,有计划地学习高等教育学、政治学、管理学、领导科学、系统论、控制论等相关学科,进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符合现代高校管理水准。最后,在用人的来源上,要走专业化道路,需要改变以前的用人机制,多从专业性上加以选拔,从而避免一人身兼数职,难以首尾兼顾。

  (三)完善法制化工作机制

  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提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10]从中可以看到,法治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念和实践方式。高校行政管理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制化建设应该成为其运行的首要目标。高校行政部门的法制化建设可以避免官僚化作风,但是在法制化的建设平台中,要做到:方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要保证法制化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人、教育人,让师生感受到关爱;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要保障法制化内容具有科学性,符合学校发展战略,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高校培养目标,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就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符合学校办学实际、符合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规律,要从实际出发,拒绝照搬照抄,拒绝一刀切;简明性原则,简明性原则指的法制化内容要简明扼要。需要说明的是,法制化建设并不排斥个人自由。法制化运行可以有效规避强制性,它比强制性管理更具有诱导性、潜在性和功效性。高校行政管理法制化更能够充分发挥高校全部力量,集合最大公约数。从小处来看,它是高校运行、发展的良好保证;从大处来看,它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奋斗目标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推进程序化工作流程

  高校管理要具有程序化的流程方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正确的决策,决策是管理的灵魂,决策是否科学,决策是否民主,关系到程序化健康运行的关键。(2)综合的动力。程序化实施的成效需要有持续、强大的动力机制,这主要有精神动力和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主要体现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崇高理想与平凡岗位进行有效结合。物质动力主要涉及物质的激励机制。(3)有序的运行的机制。有序性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高校的教学、科研、德育、行政等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因此,在高校管理中应该按照各个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分清主次,厘清顺序,避免高校中出现的越权代庖和混乱失序的现象,保证学校的健康有序运行。(4)建构客观、灵敏的反映系统。推进程序化的运作方式,主要在于优化实施目的。构建客观、灵敏的反映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把运行的决策、信息输出去,又要进行结果反馈,以此进行调整或替换。这样…决策—输出—反馈—再决策…循环往复,从而保证运行机制更加务实、灵敏,更加健康、有效。

  (五)扩大制度化普惠效应

  高校管理的人本观念、服务意识要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就需要把一些有益的做法提升为制度,以制度规范人,以制度教育人。其一,要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结合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的方向,搞好定编、定岗,建立岗位的问责制度。其二,要完善管理制度,使办公室各类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诸如优化文理处理办法,信访接待,印章管理办法,保密制度等等,以此在改革中做好高校管理的职能。习近平同志指出:“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11]这说明,制定出完备的制度,关键还在于执行和实践。在执行中,要警惕一知半解,断章取义;要防止生搬硬套,死记硬背。要协调好整体和部分、原则和方法之间的协调。要坚持一步一个脚印,确保长远和眼前的区分,获得和取舍的割舍。只要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坚持为学校服务,为师生服务,才能建立人人受益的普惠效应。

  参考文献

  [1]吴瑞坤、张刚刚.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p122.

  [2]陶冠廷.多中心治理视角下高校内部权力运行机制优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6:3.

  [3]沈召前.高校加强行政管理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0(2):p92.

  [4][美]罗纳德•埃伦伯格.美国的大学治理[M].沈文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李海萍.大学学术权力现状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6]邝洁.论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特性[J].湖南社会科学,2010(1):p206.

  [7][10][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p411,p144,p106.

  [8]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人民日报,2014-02-28(1).

  [9]张奇.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6):p66-67.

  作者:黄晓明 杨亮

  推荐阅读:《宗教学研究》简介:《宗教学研究》杂志是宗教学专业学术性杂志。内容以中国道教研究为主,兼及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中国民族民间宗教及其他宗教的研究。本刊主要读者对象为哲学、宗教学、历史学、文学、考古学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师生。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