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工程师职称论文投稿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标准体系

时间:2016-08-29分类:建筑科学

  在建设工程中,工程的质量是每个工程管理人员都要考虑到的一部分,在工程质量管理中都有一个标准化管理体系,本文就针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了一些研究,文章是一篇工程师职称论文投稿范文,主要论述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标准体系。

工程师职称论文投稿

  【摘要】通过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介绍《云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监管系统技术规程》标准化体系建立情况,阐述与标准体系相配套的工程质量检测监管系统建设应用情况,提出虚假检测报告防范与识别方法,为政府对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监管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标准化体系,检测监管,虚假检测报告

  引言

  工程质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国民经济投资效益、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1]。目前,我国大部分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按照《建设部工程质量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1号)的要求,从相关建设工程主管部门分离,已成为具有独立法人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2]。检测市场不规范、诚信体系不健全导致检测机构良莠不齐,部分检测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弄虚作假,存在部分未送检样品便出具虚假试验报告现象,部分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未按要求进行材料送检,竣工验收时甚至伪造检测报告作为工程竣工验收资料。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有效保障工程质量,依法严厉打击虚假检测报告行为[3],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2014年9月1日,住建部印发了建市[2014]130号《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为进一步完善云南省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制度,加强对检测过程和检测行为的监管,云南省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依托《云南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系统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进行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制订了《云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监管系统技术规程》,配套研发了云南省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信息系统,提出了虚假检测报告防范与识别方法。系统实施完成后,有效规范了检测机构与检测人员的日常行为,杜绝了伪造、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现象。

  1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监管标准体系研究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监管标准体系研究技术路线(见图1)本着严谨性、先进性、可操作性与前瞻性四原则进行,在对各级建设工程质量主管部门充分调研与向企业、专家咨询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各级主管部门对工程质量检测监管要求确定信息化标准体系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监管覆盖的对象范围,监管系统基本功能与运行环境要求,检测数据传输的通讯格式、通讯协议,检测数据自动采集的试验参数范围与采集系统软件与硬件参数要求,检测参数编码的标准化要求,检测报告编号编码标准化要求及检测报告编制的规范化要求。

  2标准体系系统设计与应用

  2.1系统建设四原则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监管标准化体系建立后,综合考虑系统建设要求、成本等方案,确定了系统建设四个原则。一是实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原则,即坚持实用性第一的原则,系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质量监管要求,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同时兼顾建设成本。二是合理性与先进性统一原则,即系统方案的设计严格遵循软件系统工程的设计准则,在系统的合理性与技术的先进性之间取得均衡。努力追求整个系统功能的科学合理性,防止片面追求某一局部的高指标与先进性。在保证整个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采用成熟、可继承、具备广阔发展前景的先进技术。三是标准化与开放性的统一原则,系统设计以建立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监管标准化体系为依据,尽量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并严格遵守相关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以确保系统之间的开放透明性和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与检测机构质保体系管理规范。在设计时,应在对未来业务的增长和扩容进行科学预测基础上进行余量设计,预留扩容和发展的空间。四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统一原则,整个系统采用具有高可靠性的总体设计,系统应用的软件与设备应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并应按标准化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可靠性保证制度体系。

  2.2功能架构设计

  通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监管标准化体系的顶层设计并确定系统建设原则后,即可按照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检测机构的业务管理要求进行监管系统的功能架构设计。信息化监管系统共由3部分组成,系统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2.2.1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监管平台功能设计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监管平台为工程建设质量主管部门提供行业管理、检测监管、工程项目质量评估等监管职能服务,功能架构如图3所示。监管平台建立后可有效解决行业共同面临的4个问题。1)超资质出具试验报告。平台对检测机构计量认证参数、试验人员上岗资格与检测机构管理软件实行实时同步,检测机构计量认证参数、试验人员上岗资格统一由平台下发控制,无计量认证参数的检测机构与上岗资格的试验人员在试验检测管理系统内自动被限制出具超参数、超上岗证的试验报告,有效控制了无证也能做试验、出报告的混乱局面。2)假试件、无试件出具试验报告。平台对施工现场见证取样样品进行二维码唯一性标识,同步将施工现场的见证取样人员、取样时间、地理位置坐标及唯一性标识与照片信息上传至工程质量监管平台并对送检、试验、试验报告各环节进行溯源,保证见证取样、试验环节相关性与试样的真实性[4]。3)随意修改原始数据。通过对力学试验机、桩基检测设备进行物联网改造,实现计算机全自动控制试验过程、自动数据采集,采集系统将试验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曲线、破型照片、视频监控影像自动记录并上传至监管平台,试验室检测管理系统自动对检测报告的修改过程信息进行记录,可有效杜绝试验检测机构随意修改原始数据问题,自动对未经授权修改报告行为与信用库关联,形成检测机构、试验人员不良行为记录。4)错误使用标准。检测机构使用的标准由平台统一下发,解决了部分检测机构由于标准更新等原因引发的标准使用错误问题。2.2.2试验室检测管理系统功能设计试验室检测管理系统为检测机构提供检测合同、委托受理、样品管理、试验检测、报告管理、质量管理、数据自动采集等业务管理功能,功能架构如图4所示。检测业务管理严格依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监管标准化体系进行功能设计,同时满足检测机构业务处理与工程质量监管要求,标准体系内的监管规则应能同步贯穿到检测机构的日常业务处理过程,做到对检测机构的日常检测行为实时动态监管。2.2.3信息交互系统设计信息交互系统为监管平台与试验室管理系统进行通信的桥梁,主要用于处理监管平台中的行业管理规则、企业与人员的资质信息下发与检测机构日常试验原始数据、试验报告及日常行为信息上传。考虑到保密性与互联网通讯标准的要求,信息交互的内容经DES加密后采用XML格式对数据包封装,通过HTTP协议与SOAP协议进行信息传输。

  3虚假试验报告防范与识别方法

  3.1试验报告编号的唯一性设计

  1)监管平台对取得检测资质证书各检测机构按顺序进行唯一性编号;2)依据58JGJ/T181-2009《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检测分类标准》要求对试验参数按工程材料、工程实体、工程环境3个检测领域进行分类编码,保证检测参数编号的唯一性。报告编号按照检测机构编号(3位)+检测参数分类编号(4位)+年份(2位)+报告流水号(6位)组成,保证每份试验报告在全省范围内具有唯一性特征。

  3.2试验报告加密标签设计

  试验检测管理系统在试验完成后自动形成试验检测报告,打印试验报告时自动将当前试验报告的试验报告编号、检测机构名称、工程名称、委托单位、试验参数名称、试验结果、检测结论等关键信息通过特定的加密算法加密生成二维码标签附加在试验检测报告上作为试验报告的唯一标识,加密后试验报告样式与解密识别信息如图5所示,并开发专用的解密识别软件进行防伪识别。施工企业未通过试验检测管理系统无法形成带防伪功能的二维码,任何对试验报告信息的篡改通过解密软件均可及时发现识别,有效杜绝了虚假试验报告现象,保障了检测机构的权益。

  4结语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监管标准化体系研究与监管系统的开发应用,有效规范了检测机构的日常行为,解决了业内较为突出的无试件、假试件、假报告等问题。通过对试验报告进行加密标签防伪设计,有力打击了市面上伪造试验报告行为,保护了检测机构的合同权益。随着信息的发展,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与完善新形式下监管机制,才能有效规范越来越高度市场化的检测企业行为,全面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为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建筑工程论文投稿期刊推荐:《建筑节能》2007年期刊荣获中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并相继被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英国《科学文摘》(网络版,INSPEC)、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收录,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通过宣传和推介建筑节能政策与标准,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以期加大建筑节能成熟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力度,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自主创新与发展,提升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水平,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服务。期刊全面及时地刊载最新的建筑节能行业动态及建筑节能技术论文,使广大读者能够便捷地了解建筑节能行业的发展方向与进程,并树立牢固的建筑节能意识。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