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临床医学论文刊发高血压病寒论治

时间:2015-09-15分类:基础医学

  树人论文发表网办的非常成功,极具口碑。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时事性的文章和最具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当然,因为免费和开源,大家都可以学习、借鉴和共同使用,如果你需要专属于个人的原创文章,请点击链接获得专业文秘写作服务。

  摘 要:冬季高血压病人血压波动较大且较难以控制,临床上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以温热的药物往往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血压 从寒论治 温热药

  中医典籍中无高血压病名记载,而是以辨证的方法,根据患者主症,分析原因以定病名。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根据临床症状、病程,结合辨证论治的经验,认为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中风”、“头痛”、“眩晕”、“肝风”、“肝阳”、等症,与高血压病颇为相当。《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风调眩,皆属于肝。”《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则认为:“是以木郁发之,甚则耳鸣眩转。”

  病因病机:

  高血压病病因病机比较复杂,风、火、痰、瘀是其因,阴阳动态平衡失调是病机。《临证指南医案.肝风》“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因此,高血压病位在肝,与肾、肺、脾关系密切。根据临床实际,高血压病因病机可归纳为:

  1.肝阳上亢:长期精神紧张或忧思郁怒,使肝气郁滞,郁久化火而产生阳亢之象。

  2. 肝肾阴虚:。若肝阳上亢,不但耗伤肝阴,亦可损及肾水。

  3. 痰湿中阻:嗜酒肥甘或思虑劳倦,伤及脾胃,可使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浊阻滞中焦,,蒙蔽清窍。

  4. 心肾不交:禀赋不足,房劳过度或久病之人,肾阴暗耗,不能上乘于心,水不济火,心火独亢。

  4. 淤血内停:忧虑郁怒,五志过极,肝气阻滞,血行不畅而成瘀,可致瘀证;阴虚内热,煎熬津液,血凝成瘀;阳虚内寒,血失温煦,行滞成瘀。

  5. 阴阳两虚:阴虚日久,则影响阳气充足,产生阴损及阳的病理过程,导致阴阳两虚。

  从寒论治的病机

  从临床上观察,冬季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波动较大且较难以控制。从中医来讲主要与寒滞肝脉肝气运行不利有关。《医家心法》曰:“裹撷筋骨气血之精,与脉并为目系,上属于脑,后出项中。故邪中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目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而转也。”冬季气候寒冷,寒邪侵袭经络,导致肝经凝滞,故肝气运化不利,不能巡经上行,导致清阳不能上升充养清窍,故可见头痛、头晕等症状。西医来讲,在寒冷的气候下,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变慢,加之寒冷可引起人体交感神经紧张,导致体内血管收缩,故而血压增高。

  中医从寒论治治疗高血压病冬季血压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临床上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以温热的药物往往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高血压病多属中医的头痛、眩晕范畴, 临证多见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 用药多偏寒凉, 习惯上忌讳使用附片、干姜、桂枝、肉桂等温热药于高血压病患者。若按常规常法治疗此类患者, 往往无效, 甚或症状加重。中医在辩证基础上可加用制附子、干姜温阳扶阳;并可加以萸肉、桂枝、淫羊藿等辅助干姜附子温阳化气。

  病例:张某,男,75岁,高血压20年余。病史:头晕20余年,诊断高血压病,平素血压控制尚可。一月来天气突然变冷,血压常在160/80mmHg以上,头晕伴畏寒怕冷,腰膝酸痛,夜尿多,舌暗苔白腻,脉弦滑而沉。长期服伲福达20 mg,Bid;厄贝沙坦片150 mg,qd;因平素服用上述两种降压药血压控制尚可,天气突然寒冷引起血压波动,故暂不调整降压药。方药:半夏9g,白术12g,天麻15g,茯苓20g,陈皮12g,川芎15g,,制附子6 g(先煎),干姜10g,山萸肉15 g,桂枝10 g,淫羊藿15 g,炙甘草6g。每日一剂。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健脾燥湿,化痰熄风,加用制附子、干姜温阳扶阳;山萸肉、桂枝、淫羊藿、辅助干姜附子温阳化气。服10 d后血压逐渐平稳,血压降为145/75 mmHg,头晕,四肢不温等症状有明显好转。一个月后血压降为135/70 mmHg,已无头晕、四肢不温、畏寒怕冷等症状。

  总结: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证侯多为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治疗多用平肝潜阳之法, 用药其性偏凉。冬季气候寒冷,寒邪侵袭经络,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温热药物治疗,对于稳定血压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

  小编推荐优秀医学期刊 《临床儿科》

  《临床儿科杂志》在国内有较大的发行量,稿件来源广泛,遍及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本刊按国际标准编排,印有英文版权页、英文目录以及英文摘要等。本刊的报道重点是儿科医学领域的新理念、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有实用性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主要栏目包括:述评、专家笔谈、各系统疾病专栏、儿童保健、实验研究、临床病理(例)讨论、文献综述、临床用药、诊治技术、循证医学、临床经验点滴、误诊教训等栏目及观点、争鸣、标准、方案等。读者对象包括儿科各级临床医师,教学与科研人员,儿童保健工作者和医学生。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