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的论文、出书、专利服务平台

品质、专业的

论文指导服务

学报论文的见刊时间浅析改进大学英语教学

时间:2015-06-10分类:英语相关

  本篇文章是由《中国外语》发表的一篇外语论文,《中国外语》创刊于2004年9月,是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外语学术期刊。《中国外语》立足改革,高扬创新,面向教学,强化应用,以引导性、前瞻性、学术性、实践性展示我国外语教学改革和理论研究成果。

  摘要:英语教师的语言石化现象在课堂中非常普遍,本课题组通过对某高校6名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料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在词汇和句法方面存在着某些石化现象,针对这种现象,课题组提出了改进方法:自觉意识提升法和翻译引领法,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再次进行语料分析发现教师们在词汇和句法方面的语言石化现象有了一定的改进。

  关键词:教学语言;石化;动机;翻译引领

  一、 引言

  自从Selinker (1972) 提出影响二语(L2)提高的最主要因素是语言的石化现象以来,在语言石化研究方面经过了几个不同阶段:1. 为什么有语言石化现象发生(Corder, 1971);2. 语言沉积现象的条件(Schumann,1990);3. 什么类型的语言资料容易石化(Selinker & Lakshamanan 1992);4. 什么类型的学习者更容易石化(Scovel, 2000)。中外学者试图提出各种理论克服语言的石化现象。但是,从2000年以后,各种研究相继沉寂,原因是认识这一现象比较容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克服语言的石化现象却没有很好的方法,特别是对成年英语学习者而言改进石化现象非常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该课题组首先以某省属高校6名英语教师总计270分钟的课堂教学音频转写资料为研究对象,观察英语教师教学语言词汇和句法方面存在的典型石化现象,试图从多个维度解析相关影响因素,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中对于学习者的语言输入。然后制定改进方法,通过两个月的训练,重新对语料分析发现,教师们在词汇和句法方面的语言负迁移现象有了一定的改进。

  二、 调查结果

  为了使研究简化,易于操作,本研究主要从词汇和句法方面对6名教师的语言石化现象进行研究:

  在词汇方面,课题组主要研究了教师在教学语言中对动词、名词和连接词的使用。调查发现,6名教师存在大量频繁使用常用动词的现象,词汇单一。这可能反映出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在语体方面更接近于日常交际,程式化色彩相对弱于正式情境下的交际用语。同时,这一点也可以说明教师的动词使用不够丰富,表达比较单一。发现教师话语中名词的使用多为上义词,并且在多位教师的话语中出现重复现象。相比之下,下义词出现频次相对较低。在连接词使用方面,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普遍存在对于“and”、“so”和“OK”的过度滥用,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石化(王晨,2014)。

  在句式使用方面,教师话语在句法层面上的调整往往使其话语语句较短,句式更为简单。一般而言,这一点符合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假说,即教师努力向学习者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或称略高于其现有外语水平的语言输入,使其将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和信息而非形式的理解。但是,如果教师长期停留于提供这种层次的语言输入,往往可能使学习者也停留于这一层次。此外,本项研究发现的另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教师话语中存在相当数量的不完整句子,即在句子意义表达过程中因思考或觉察到不合适转而采用其它句式,或直接转向下一教学环节,或为交际方便将句子简化为短语,甚至简化为一个单词(王晨,2014)。

  三、 石化现象成因分析

  1. 教师得到的语言正向反馈不够。虽然,高校教师面对的学生层次比中学生高,但是,一般而言,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往往水平不高,在课堂上是学习者,接受者,很少有学生指出教师的语言错误,教师得不到高层次的适合自身水平的语言输入和反馈。此外,多数教师不能出国进修或与外教经常沟通,不能及时更新语言,会导致语言退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出现了词汇、句法等方面的石化现象。

  2. 交际策略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过多地使用交际策略达到教学目的,比如使用简单的词汇,重复已经学过的词汇,讲解难词时用错误的近义词,高频使用上义词,忽略语言的准确性,用简单句代替复合句,用手势语表达模糊含义等等。从而导致教师的教学语言中频繁出现简化句子和句法现象,导致石化现象的发生。

  3. 缺乏真实英语语言环境。虽然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创造交际语言环境,但是,这种创造出的语境与实际情况差别很大,课堂交际在本质上并不是真实交际,大多属于对真实交际环境的模拟。模拟环境永远不能取代真实环境。教师由于受自身学习和能力限制,往往创设的语言环境雷同,长此与往,必定产生石化现象。

  4. 母语干扰和语言不同以及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这一点毋庸置疑,不再赘述。

  四、 改进方法

  针对石化现象的成因,课题组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自觉意识提高法和翻译引领法。

  所谓自觉意识提高法,就是首先要告知教师个体在讲课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石化现象的统计结果,将词汇和句法具体化,掌握自己的薄弱环节。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语言石化现象后,他们就会打破自己的语言局限,努力使用新的词汇和句法,很快在今后的讲课中加以注意和改进。这种方法类似于学生的微格教学,效果明显。

  所谓翻译引领法,就是要求教师努力创设自己的语言环境提升自己。最好的办法是翻译字幕练习。将地道的电视字幕(如中央四套节目),采用同声传译的方式即时翻译成英语,同时对照屏幕下方的英语字幕与自己的翻译找差距,及时反馈,只要教师坚持不懈,他们很快发现自己扩大了词汇,改进了句法,改进了语言的石化现象。

  五、改进后结果

  经过两个月的改进,课题组成员发现,所有曾经测试过的老师通过自觉意识提高法和翻译引领法之后,语言石化现象都有所改进。

  在词汇方面,六名教师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有了明显的改进,词汇输出量比以前更大,用词更广泛,更丰富,流行词汇增加,词汇不再局限于简单为上义词,下义词使用更多。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词汇学习机会。

  在句法方面,普遍发现教师句子比原来变长了,复合句和复杂句比原来更多了,更地道了,句子更加完整,句子不再满足于“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更接近于英语母语表达,语言更加流畅。此外,句子连接更加顺畅,连接词也比以前更加丰富。段落的主题句和支持句更加明确,语义表达更加完整。

  综上所述,语言石化现象不是没有办法改进的,只要教师能够有意识的改进,并且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Corder, S. P. (1971). Idiosyncratic dialects and error analysis. IRAL, 9, (2), 147-160

  [2] Scovel, T. (2000).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critical period research.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 213-223

  [3]Selinker, L. (1972). Interlanguage. IRAL, 10, (3), 209-231.

  [4] Selinker, L., & Lakshamanan, U. (1992). Language transfer and fossilization: The “Multiple Effects Principle”. In S. M. Gass, & L. Selinker (Eds.), Language transfer in language learning (pp. 197-216).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树人论文发表网

获取免费资料

最新文章